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壳聚糖纳米材料作为可降解的生物类材料,在药物载体、靶向给药、基因治疗等生物医用领域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分析了壳聚糖纳米粒几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阐述了壳聚糖纳米材料在生物医用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分子存在大量游离的羟基和氨基,能与金属离子发生螯合作用,因此在金属离子吸附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近年来冠醚、杯芳烃改性壳聚糖以及改性后的壳聚糖作金属离子吸附剂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阐述了冠醚、杯芳烃通过醛基、烯丙基、卤代基、环氧基等基团与壳聚糖进行的接枝交联反应以及交联后的壳聚糖对多种金属离子的吸附情况.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由于生物适应性强、生物可降解、原材料丰富等优点被公认为最具发展潜力的生物材料.其两亲性衍生物具有疏水性内核和亲水性外壳的胶束结构,主要用于难溶性药物、抗癌药物的缓控释和靶向载体.综述了近年来壳聚糖两亲性衍生物的制备和在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作了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基后的衍生物,是一类结构类似于纤维素的氨基多糖生物聚合物,是少数具有荷电性的天然产物之一。壳聚糖分子结构的基本性质是:(1)高分子量、线型聚胺;(2)活性胺基与羟基;(3)阳离子聚合电解质。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所以具有吸附、螯合金属离子的性能。预计,对壳聚糖改性后,将进一步提高对离子的吸附、螯合能力和选择性。应用在化学修饰电极中将进一步提高离子检测灵敏度、选择性及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5.
流延法制备了壳聚糖/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X-衍射表明壳聚糖和氧化石墨烯之间形成强烈的相互作用;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氧化石墨烯含量仅为0.6 wt%时,壳聚糖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到64.4 MPa,断裂伸长率提高到38.8%,与壳聚糖基体相比,分别提高了101%和61.7%。  相似文献   

6.
以壳聚糖为母体,合成了携带β-环糊精侧基的壳聚糖大分子主体化合物(CDCS). 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浓硫酸降解等方法对CDCS进行了表征;并利用X-射线衍射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分析方法研究了CDCS分别与二茂铁和二茂铁苯酮酸的主客体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带有二茂铁基团的客体与壳聚糖主体化合物侧链上固载的环糊精主体确实发生了主客体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防腐剂在食品领域被广泛应用,但一些合成的防腐剂却存在毒副作用而不被大众所接受。壳聚糖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如来源广泛、天然无毒、高生物相溶性)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研究表明壳聚糖对细菌、真菌和病毒等都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本文对壳聚糖的结构、抑菌效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高分子壳聚糖与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螯合能力,其配合物作为氢化、氧化偶合、开环聚合、烯类单体聚合、酯化、醚化等反应的催化剂和引发剂,已经成为壳聚糖研究的重点之一.壳聚糖金属络合物在催化剂和人工模拟酶研究应用领域进展迅速并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乙二醇壳聚糖(GCS)为母体,通过控制交联反应条件,合成固载不同数量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的壳聚糖-环糊精结合物(GCSn-CMβ-CD).用核磁共振、浓硫酸-苯酚降解法等对结合物进行表征.以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仪在线检测不同结合物与药物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结合物对药物的运载能力随环糊精数量的增加而增强,对药物的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为GCSn-CMβ-CD作为药物载体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丝素蛋白/壳聚糖、丝素蛋白/壳聚糖/肌肤生进行大鼠皮肤再生实验,探讨其作为皮肤再生敷料的可能性.方法:取SD鼠16只,在双侧臀部对称性剪两个1.2 cm的圆形创口,分别放置与创面大小相当的敷料,右侧为对照组丝素蛋白/壳聚糖、左侧为实验组丝素蛋白/壳聚糖/肌肤生敷料.术后定期观察伤口变化,并对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两组材料伤口完全愈合,实验组创面愈合后较对照组更光滑、韧性与质地更好.伤口愈合时间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5±0.47)、(11±0.53)天,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时间延长,两组创口都逐渐缩小,实验组缩小更为显著(P<0.05).病理切片观察显示两组均为正常生理反应,骨骼肌纤维细胞未见明显组织病理学改变,实验组可见骨骼肌再生.结论:两种敷料都具有皮肤再生功能,肌肤生的加入对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很明显,丝素蛋白/壳聚糖/肌肤生敷料适宜作为皮肤修复材料,是医用敷料的理想原料.  相似文献   

11.
生物磁学是近30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国外发展较快,国内则相对滞后,不过在磁疗方面则卓有进展。生物磁学与运动医学的关系也较为密切,应用前景广阔.笔者对生物磁学及其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作一介绍和概述。  相似文献   

12.
基因工程技术及其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综述的方法阐述基因工程的概念、主要研究技术及其在生物学、医学领域的主要意义。分析讨论了基因工程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基因工程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运动性心脏疲劳,即耐力运动导致运动者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降低的现象已被报道并日益受到运动医学界的重视。最近,随着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诊断技术的发展,对此问题有了更深入认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观察运动者在赛场及实验室条件下有关运动性心脏疲劳研究,尤其是利用新诊断技术的实验证据,并进一步讨论了运动性心脏疲劳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探讨高血压内皮损伤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追究运动干预的应用前景。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回顾与前瞻性分析及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跟踪高血压内皮损伤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运动医学领域中的作用。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可以通过炎症因子损伤内皮细胞继而产生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也可以通过内皮细胞损伤引发高血压,而有氧运动干预后,缓解了高血压内皮细胞损伤,进而减轻胰岛素抵抗,缓解高血压的症状。  相似文献   

15.
回顾了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并综述了干细胞技术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探讨了干细胞技术在运动医学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结论表明,干细胞技术在半月板损伤、心肌缺血、肌腱损伤等方面都有应用价值,但具体技术手段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运动性疲劳一直是体育界十分关心的问题,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有多种方法,中医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是当前体育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的方法,对新近研究的中医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药学主要阐述中药的药性、功效特点及其配伍应用,是我院制药工程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多年教学改革实践,基于学生的学科学习特点,并立足于社会对药学相关人才提出的知识全面、综合素质高、适应性强的要求,对中药学的适应性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8.
耐力训练对正常大鼠与糖尿病大鼠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耐力训练的治疗性干预,运用对比分析法,从血液生化、糖代谢、血乳酸代谢动力学方面观察了糖尿病代谢紊乱的不同适应性变化.讨论了不同干预因素作用后不同代谢的关系.特别注意结合运动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相关方法与理论,探讨各种变化发生、发展可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低氧训练与竞技能力提高、与健康有关的问题一直是国际运动科学的研究热点。以2012年第59届美国运动医学会年会交流论文为例,低氧训练/低氧运动为主题,从低氧运动在健康促进中的研究与应用、低氧训练促进竞技水平研究中的新发现、低氧运动/训练机制研究新进展、低氧运动中的营养补充等四个方面进行综述。2012年ACSM大会上低氧运动研究涉及医学、航天,体育等领域,人们对其研究涉及诸多内容,低氧运动形式各自存在着相应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采取有效措施扬长避短发挥低氧运动优势,促进潜能发挥,是本次大会低氧运动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20.
环糊精(CD)及其衍生物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农药,食品以及轻工业和日用化学工业等许多行业中.通过对近十年来的对CD的结构、分类、性质及其在中药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研究,得出了环糊精包合物可从多方面改善中药及其制剂的不良性能,是优良的药用辅料,其应用研究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