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本文运用"近体原则"中的时间近体、空间近体、心理近体、活动近体四原则,系统地阐述了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改变数学教学观念,实施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当前教育教改的方向,也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学数学教师应在培养学生的素质上狠下功夫.而数学素质一般认为包括:数学意识、问题解决、逻辑推理和信息交流四个方面.数学建模既有“数学意识”的因素,也是“问题解决”的一部份、因此在中学实施“数学建模”的教学是提高学生应用意识和数学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1中学数学建模基本理念和教学现状数学建模是建立数学模型的缩…  相似文献   

3.
近体原则是指在地理教学中,教与学之间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及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应尽可能地缩小,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在认真分析教材,对教材进行处理,缩小教与学之间的差异后,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当贯彻近体原则。 一、时间近体原则 在地理教学特别是在人文地理教学中,要不断吸收新知识,新信息和新材料,注意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趋势,及时了解国内外重大地理时事和重大时事地理  相似文献   

4.
在农村高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教材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只是空洞地的传授英语语言点和语法点的教学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基础和农村学生的现状,那必然会导致课堂效率极其低下。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和农村学生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近体原则,改变教学方式,缩小教与学的距离。让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我要学”。在教学中运用近体原则,将会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高中英语的课堂效率。本文从时间近体原则、活动近体原则、心理近体原则三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陈建江 《考试周刊》2009,(34):84-84
教师在高中数学中教学应鼓励学生用数学思想去解决问题,甚至去探索一些数学本身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加强在“用数学”方面的教育。教师应该用多媒体和诸如“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等工具软件,为学生创设数学实验情境。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就必须要掌握新的教学思路,在指导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目前,教育部为了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质量,越来越注重教学方法,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出现了,教学理论也多了起来。因而我们改革研究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不是孤立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论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一般教学法中有具体应用,所以它必须有一般教学论遵循的指导原则,同时也必须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的现实距离与心理距离是各学科普遍存在的问题.思想品德教学中积极运用“近体原则”,尽可能地从时间、空间、心理以及情感等方面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凸显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过程中的感性认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达到感同身受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8.
从不同的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探讨了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问题,即数学教学要标新立异;改变教师观念,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环境,完善新评价标准,注重抓学生基础及能力培养;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把学生引人一个多思、多同、多变的广阔思维空间,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9.
论高师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中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目的和基本原则.因此要使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形成真正落到实处,高师院校肩负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和艰巨.从高师数学教育观念的更新到付诸于教学实践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高师数学教学改革必须具有先导性和超前性,使未来的中学数学教师率先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把其思想有意识地渗透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从而耳濡目染地影响中学生.然而从目前高师数学教学现状看,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正是大多数高师学生的薄弱之处,因此高师数学教学如何进行改革才能顺应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发展要求是非常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为此,笔者认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数学建模意识无疑是我们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正确的方向。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从理论上及实践上阐述:1.构建数学建模意识的基本方法。2.通过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1.
周颖 《数学教学通讯》2023,(18):52-53+60
高中数学学科教育的核心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就是高中数学学科教育核心之一.在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当大部分教师重视灌输定义、定理、公式,以快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往往远离了学生的生活现实,脱离了数学建模实践,而这也就造成了很多人对数学作用的质疑,认为高中数学不过是高考选拔工具罢了.这样的数学建模教学过程可以简称为“知识建模”.但实践证明,取向正确的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数学建模教学,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生活味”,这样的数学建模教学过程可以简称为“生活建模”.它包含着“知识建模”,看似影响的因素更多,却更接近学生的学习核心.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说题”教学是一种有新意的教学方法,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轻松突破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开展说题活动,依据“数学说题”教学的选题原则、引导原则,充分发挥“数学说题”教学的教育功能,能够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因此,我认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数学建模意识无疑是我们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要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要“面向未来”.在教学实践中做到: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设计“开放”的教学过程;把数学开放题引进课堂教学,实现思维过程的开放;加强数学应用和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加强交流与合作,为各类学生发展提供平台.在具体的教学中,采用“问题—探究—辨析—反思”模式进行数学新授课的教学,利用数学开放题进行习题课的教学,加强了数学应用和数学建模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冯雪敏 《考试周刊》2010,(47):159-160
本文探讨了“近体原则”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即从时间、空间、心理及情感方面,尽量缩小与学生的差异,寻求与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如今,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已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灵魂,而数学建模教学正是培养学生以及加强数学实践的重要手段.本文阐述了开设《中学数学建模》选修课的背景、目的意义、基本原则,并提出在中学开展数学建模选修课的实施方案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近体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缩小教与学之间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及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它可分为时间、空间、心理及活动等几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引出课文以外与此相关的最新发生的事件作为话题;可以课文内容为依据,尽量结合典型事例,从课文中引出学生较关注的话题;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课文中引出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可让学生走出校园,在实践中多动手、动脑,把语言课变成谈论经验和体会等交流会。  相似文献   

18.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把“使学生成创新意识”作为教学目的之一,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有三项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评者按语 ] 当前 ,我们正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实施素质教育 ,其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造精神是一个重要方面 .北京顺义县城关一中茹玉兰老师在“函数的应用”复习课上 ,把数学建模引入课堂教学 ,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给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0.
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数学建模意识无疑是我们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正确方向。结合教学体会,从理论及实践上阐述:(1)构建数学建模意识的基本方法;(2)通过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