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往你的伤口上撒一把玻璃渣——听上去太惊悚太恐怖啦!谁没听说过"往伤口上撒盐"是让人痛上加痛的事儿呢。可现在,就有一些病人偏偏愿意让人给他的伤口撒一把玻璃渣……还是先来看看撒的是什么玻璃。我们都见过窗玻璃、镜子玻璃、玻璃瓶、玻璃珠等。实际上,还有好多"特种玻璃",  相似文献   

2.
这个句式,借自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 许多年前,听见(也可能是看见)他说:我喜欢相声,但不喜欢说相声的人。 那时我还很年轻,也写着东西:对于写作的沉迷让我忽略了它的暗影。  相似文献   

3.
自选货架: 相声 相声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和群口相声之分,常见的为对口相声,即一人"逗哏"一人"捧哏".说、学、逗、唱是它的基本功.在幽默的言语中,相声既引人发笑,又借讽刺笑料来展现世间的真善美.相声也经历过艰难时期,令人欣慰的是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在新时代异军突起,将相声带到更多年轻人面前.作为时下最具流量的相声团体,...  相似文献   

4.
<正>他从小痴迷相声,八岁开始学艺,"说学逗唱"样样拿手。可是没想到,生不逢时,正当他学有所成准备大展拳脚之时,相声忽然跌入低谷。有人提醒他,相声已经完了,观众都看小品去了,趁着现在还年轻,你赶紧改行吧。说的也是,男怕入错行,可他偏不信。他执着于自己的梦想,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相声明星,走在大街上被人堵着要签名。为了寻梦,他两次进京,均无功而返,可是仍不死心。第三次,他怀揣着仅有的几千块钱,又漂在了北京。没过多久,钱  相似文献   

5.
邹艳 《高中生》2008,(3):18-18
"你被开除了?"撒贝宁是回族人,父母都在部队从事文艺工作。翻开撒贝宁的成长记录,他有着这样一些"演艺经历":4岁时,他一人站在舞台上表演儿歌毫不怯场;11岁时和妹妹撒贝娜策划、导演并演出一台家庭"晚会",这一年他还获得了武汉市五年级口头作文竞赛第一名;上初二时,他代表学校参加全市中学生演讲比赛,拿了第一。中学时代的撒贝宁  相似文献   

6.
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尤其在相声语言中,灵活运用隐喻更是成为致笑的关键。近年来,相声演员郭德纲带领"德云社"将传统相声的发展推向了高潮,他的相声语言不同于传统相声语言,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对他的相声语言进行研究,也是对新时代相声语言的研究。本论文以郭德纲的相声语言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究隐喻在相声语言中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好撒玛利亚人和时间压力(《圣经》里有一个很著名的关于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有人问耶稣好邻居的定义是什么,耶稣就用一个祭司的故事作答。祭司从一个受伤的人身边走过,但没有帮助他,而一个出身低微、遭人蔑视的撒玛利亚人(被认为是低级种族)却停下来,给那人包扎伤口,带他到旅店,并付钱请人继续照料他。谁真的爱他的邻居?答案显而易  相似文献   

8.
这个句式,借自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许多年前,听见(也可能是看见)他说:我喜欢相声,但不喜欢说相声的人。那时我还很年轻,也写着东西:对于写作的沉迷让我忽略了它的暗影。那句貌似矛盾的表白,让我一度怀疑自己的耳朵。只是,特别佩服一个老年人赤子般的坦率。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辅导员,从小喜欢相声。侯宝林、马三立等老一辈相声大师的段子,我百听不厌;新一代相声明星马季、姜昆、李金斗、冯巩等人的表演夸张诙谐,让我忍俊不禁。从事学校少先队工作以来,我一直有个梦想:让队员也喜欢相声,也参与相声表演。《辅导员》杂志上刊登的每一个相声段子,我都收集起来,偶尔也在小型的中队会上做一些尝试。2001年5月,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了一次全校性的相声比赛。筹备这次活动前,有  相似文献   

10.
我与相声     
《三近视》、《小神仙》、《偷斧子》……这一段段出自我祖父——相声表演艺术家张寿臣口中的相声哺育我长大。也许是受家庭的影响,相声,这门吸引人的艺术一直令我着迷。无论你何时去我家,在电视机前、收音机旁,你总可以发现一个人,他出神地呆立着,正在津津有味地欣赏着那些不知已听过多少遍并且能够倒背如流的老段子,那就  相似文献   

11.
王若谷 《学子》2003,(6):35-35
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儿子回忆其父亲生前所说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往虽然侯耀华和侯耀文都很有文艺细胞,不过侯耀华却透露,他父亲最反对两兄弟进入文艺界,倒不是害怕成为街头艺人饱受辛酸,而是希望他们都成为对社会最有用的人,尤其是反对侯耀文说相声。侯耀华这样说:“当时他一听说我们想搞文艺就反对,耀文说相声他最反对,后来是没办法才由他去了,但从来没有表扬过耀文的相声,演出他也不看。有次耀文的演出请他去看看,他说,有什么好看的,才说几  相似文献   

12.
孩子们大多喜欢相声,在他(她)们欣赏相声时,都是那么专心致志、开心异常。这是因为孩子们纯真、爱笑,而相声最大的魅力,就是引人发笑。儿童相声,有别于成人相声,是专供孩子们欣赏并由孩子自己表演的相声。其内容必须为孩子们所理解并接受。因此,儿童相声应  相似文献   

13.
郭德刚火了。他没有为自己的相声表演做过大规模的公关宣传,也没有开发以相声或笑声为卖点的相关产品。他只是在北京天桥的一个茶馆里说了十年相声——是什么力量,让郭氏拥有众多铁杆“钢丝”?  相似文献   

14.
<正>我有一个非常老干部的爱好,我喜欢听相声。曾在一个暴雨天走进一家相声会馆,那天上座率很低,十几排的座位,前两排都没坐满。第一个节目,逗哏是位老先生,他看到人很少,微笑着说:"大家不要担心人少我们不认真讲,做演员就好比是开澡堂的,不管来的  相似文献   

15.
侯宝林     
(1917年生,相声演员)  相声是有声的漫画,漫画是无声的相声。(引自《侯宝林的幽默》)方成:从几件事可知,侯宝林被公认为“大师”,是名副其实的:他创作和整理的相声段子,可以说很难改动他一字一句;虽然连小学一年级的学历也无,却出版过几部有学术价值的著作;他有个闲章号称:“一户侯”,只有幽默大家才想得出侯宝林  相似文献   

16.
郑旺  刘俊波 《大学生》2015,(6):36-37
在四川这个人杰地灵但相声不流行的地方,出了个相声社团很有名,四川大学笑笑相声社。2009年,几个热爱相声的理工男凑到一起成立社团,坚持学习相声、交流相声,同时用精心准备的相声演出给川大校园带来更多欢乐。社团发展到今天,会员人数已有500余人,举办“告别江安”“不白来”“毕业大专场”等大型相声专场达46场,演出相声段子上百段,其中原创相声《川大之最》《社团奇遇》《童年》《yesterday once more》等近30段,累计学生观众超过4万人次。“和你一起,收割快乐”,笑笑相声社以这个理念,希望将笑声传递给更多人。  相似文献   

17.
汪洋从6岁到现在一直在学相声,但他不拜师学艺,不参加比赛,拒绝商业演出。汪洋把相声看做一项陪伴终生的事业,但在天津读书的他,理想是回山东老家当数学老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欢乐喜剧人第二季》中,岳云鹏说的相声为语料,仔细观看并转写其相声中的修正现象,统计并加以分类,以此来探讨相声中修正现象的特点及它对整个相声喜剧效果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相声与教学     
一日,在访谈节目中看到一个相声演员谈自身的表演体会,我感受颇多。 他说:“相声演员要做一个好的心理学家,  相似文献   

20.
相声从清朝同治年间兴起,到现在不过一百多年。在相声中有两个基本段子,一段叫‘学四相”,即指学大姑娘、老太太、哑巴和聋子四种人的动作;另一个叫“学四声”,也就是学山东、山西。北京城里、北京城外四种人的声音。“相声”二字,就是“学四相”和“学四声”的尾字合成的。第一代相声艺人朱绍文,原是京剧丑角,那时清廷是室接连死人,戏园子不准演戏,只得改行。他的相声很简单,在街头搭个布棚子,或者用白沙子画个圈当场说起来。后来,朱绍文收了个徒弟,两人合说,这就形成了现今常见的一逗一捧的对口相声。“相声”一词的由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