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突破中职教育发展的 "瓶颈"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高热”的再度升温,使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受到很大影响,中职教育处于“瓶颈”状态。人们不禁提出:怎样才能使中职教育走出“瓶颈”,得到发展呢?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是:第一,生源逐年减少。第二,生源素质不断下降。第三,在校生管理难度增大。第四,毕业生就业困难。 原因何在呢?一是外部竞争的结果。从1999年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职生教育和管理上的墨守成规及面临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中职学校发展的瓶颈。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并在实践中通过一系列措施予以推行,才能不断推动学生教育和管理模式改革,促进中职学校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近几年中职教育发展遭遇的瓶颈期进行分析,阐述当前中职教育传统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深入分析、探讨,提出“三维四化互动式”全人教育育人模式的思想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近年来中等职教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办学资质监审不严所带来的生源与办学资源严重失调,招生秩序混乱的“买卖生源”以及投入不足等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提出了打破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瓶颈”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黄琼 《广西教育》2023,(17):52-55
本文以广西商业技师学院为例,论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节气文化融入中职烹饪专业教育教学,有针对性地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校本读本建设、有效课堂构建等三个方面实施“三教”改革,探索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有效突破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的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6.
杨杰军 《农村教育》2006,(12):27-28
针对当前农村地区中职教育招生市场的诸多混乱现象.提出了改变现状的六点对策及思路。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及地方职业教育工作大会精神的2006年,各地教育部门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机构)纷纷加大马力,抓住机遇扩大中职办学规模,招生计划在去年基础上大幅增加,因此,中职招生便成为各校上规模上档次和促发展提效益的关健要务,使得中职招生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招生“绝活”呈“道高一尺,魔高一文”之势。在西部一些地区,随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混乱现象,如在某贫困县.人们可以说是谈中职招生色变,主要原因是:1、在校高中生、大学生屡屡收到中职学校入学通知书已属家常便饭,教师、干部、职工.甚至离退休老同志也荣幸被中职教育学校“录取”也不新鲜了:2、中职学校入学通知书满天飞.一名初中毕业生一般要收到20多份“录取通知书”,多的要收到50来份;3、针对农村孩子上中职难的现状,打着“勤工助学”的旗号,“免费入学”、“零收费”和“包高薪就业”及“免费接送参观”等“免费午餐”式的诱惑式招生广告成了部分中职学校招生的上方宝剑;4、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发生的特大车祸,22名出门求学的花季少年命丧牛栏江。带他们走不归路的是一名违规中职招生的外地人员,此血案使家长心有余悸;5、中职招生人员有教师、职工、干部、学生。退休同志、小商小贩及进城务工人员等,他们“深入基层”——三番次进入农村初中毕业生家庭游说,使昔日的“一家有女百家求”,变成了如今的“家有初中毕业生,中职招生人员踏破门”,家长和学生无所适从。躲不胜躲。对中职招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使招生规范的正规职校也深受其害)。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选择,也妨碍了中职的正常招生。类似现象的产生和泛滥,这必须引起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并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及时予以有序蔬导.加强规范管理,保障中职教育的健康、有序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快速发展的阶段,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呈现快速成增长态势,这给中职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中职教育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如何充分利用中职学校的教育资源培养出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关系到中职教育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教育理念,坚持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为指导,在培养有觉悟的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解决职业教育“出口难”的瓶颈问题的过程中,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是推动和促进中职教育发展的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当前,影响中职教育质量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特别是“双师型”高水平师资力量缺乏,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滞后已成为中职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因此,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中职教育的现状是招生难、生源素质差。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观念偏差、中职教学条件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职业教育体制落后,其中根本原因是职业教育体制落后。要破解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就要打造一个由“中等职业学校——高职,大专、本科——工程技术类研究生——工程博士”所构成的完整的职业教育链条,从而增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努力突破“瓶颈”开创“普九”的新局面灵山县教育局局长吴之义作为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其重难点是初中教育这个环节。也就是说,初中教育已经成为“普九”的“瓶颈”,不突破这个“瓶颈”,“普九”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县努力突破“瓶颈”,...  相似文献   

11.
杨招云 《教师》2023,(35):120-122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推进,如何破解职业教育“普通化”模式逐渐成为中职院校亟须解决的问题,中职院校会计类专业也应主动顺应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趋势,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切实依赖“岗课赛证”模式打破发展瓶颈,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岗课赛证”融通对中职会计类专业的影响,然后分析目前中职会计类专业在“岗课赛证”融通的落实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中职会计类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有效路径进行探究,以期为中职会计类专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今年将投入4000万元重点改善20所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2007年,湖北省将启动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工程,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和“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教育部门将继续保持中职教育招生规模稳步增长,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并重点落实好5万名家庭贫困中职学生的助学工作,在3年内使免除学杂费的中职生比例达10%。  相似文献   

13.
颜秀芬 《广西教育》2004,(7B):85-86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中等职业(以下称中职)教育就一直处于低迷之中,中职学校的社会效益不断下滑:面对中职教育的严峻形势,中职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冷静而理性的思考:“大学热”、“普高热”等是影响中职教育的外部因素;办学质量不高,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后续发展乏力等才是影响中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各类中职学校通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求得生存和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一些学校对文化基础课教育重视不够,存在着随意削弱文化基础课的现象:中职学校突出专业课,重视对学生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训是完全必要的,毕竟是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需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这是学生就业的现实要求,也是中职教育和普教的本质区别。但中职学校若仅满足于“技术人”、“职业人”的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定素质结构单一,人文底气严重不足,适应能力不强,发展后劲缺失。  相似文献   

14.
中职语文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阻碍中职语文教学的“瓶颈”.找好教学的切入点.激活中职语文教学,以期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暖风频吹”,给中职招生工作帝来了一个比较好的大气候,使我省各地进一步坚定了完成今年招生任务的决心和信心“60%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在这里化作了促进中职教育加快发展的责任和实实在在的践履。  相似文献   

16.
王兴伟 《教师》2023,(1):126-128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强化中职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增强职业教育聚焦性,落实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中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与岗位需求的有机结合逐渐成为推进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文章从当前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困境分析入手,总结目前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以期提升该课程“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学生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深化中职教育改革,促进中职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申瑞杰 《教育与职业》2015,(11):113-115
为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江苏省教育厅计划于2015年开展全省统一的中职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工作。作为全国首创的考试项目,有必要思考中职学测的目的、内容、方式方法及结果使用等问题,针对中职教育“职业性“”就业性”的特点,紧紧围绕专业核心技能、贴近岗位需求,建立中职学测考试标准,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提高中职学测的专业性、客观公正性和权威性,保证中职测试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八荣八耻”作为荣辱观教育的基本内容已经明确,中等职业学校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形式与方法使对中职学生荣辱观教育的“教法”有特色、“形式”有创新、“思考”有目标、“学习”有榜样、“践行”有氛围.做到荣辱观教育的形式与方法更好地体现内容与目标的要求,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中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等职业教育与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的应用能力。其“记知性”的知识质量标准是以“应用性”的最终目的为依据而设置的。所以,中职教学模式其教学计划与课程内容的设置都应以使学生获得直接应用能力为导向而构建的。因此,中职教学模式应在使学生获得应用能力导向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改革与创新,使学生领会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会如何学习。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直接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因此,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与市场挂钩,与社会接轨,满足社会各行业的需要。当前中职教育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面向社会需求,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努力构建中职教育的“立交桥”,既可直接走向社会就业,又可参加对口高职、成人高考等,继续接受高等教育,使学生“升学有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