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民俗客栈是以当地自然环境气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民俗文化为依托的民俗旅游开发品种之一,是对当地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开发、再生产后的文化创意产业,也是乡村振兴战略路径之一。而且这一"创意"既有民俗文化的底蕴,也体现出人、文化、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桐梓县的红苗客栈个案即是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
妈祖民俗文化是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妈祖民俗的内容和内涵是妈祖民俗保护性开发的前提,它包括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和口承语言民俗等,内容丰富,地域特色鲜明.文章在分析妈祖民俗旅游表述不和谐现象的基础上,指出保护妈祖民俗的本真性是妈祖民俗旅游持续发展的保证,同时提出保护性开发妈祖民俗旅游的五大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河南民俗旅游业稳步发展,日趋成熟,民俗旅游创收在全省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在不断增大。但旅游景区民俗体验区开发力度不足,缺乏民俗体验板块;民俗旅游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足,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河南省民俗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大力开展体验式民俗旅游产业,加大开发河南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力度,才能让民俗文化转化为民俗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4.
民俗旅游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一种对游客有强烈吸引力的、具有明显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民俗旅游业已成为当代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回族的风俗文化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具有极为典型的伊斯兰文化特征,作为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开发潜力巨大。在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对内容进行精选。一是要重视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与其他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差异性,突出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增强回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二是充分体现并尊重回族的民俗习惯,防止将回族民俗文化庸俗化、伤害回族民族情感的猎奇行为。三是注重回族民俗文化内涵的挖掘,增强回族民俗旅游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民族文化特色。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关键是寻找回族民俗文化与文化旅游的契合点,重点围绕回族清真饮食、回族节庆、回族服饰、回族艺术、回族民俗观赏等方面内容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在民俗旅游如火如荼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拥有丰富民俗资源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恩施也发挥自身特色民俗优势,整合相关资源,大兴旅游经济。但是长期以来,当地相关机构对民俗文化旅游的价值认识不够,加上自身的区位劣势,恩施州的民俗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系列、有效的开发。本文主要从民俗旅游本身的价值角度探讨恩施特色民俗文化的开发,以促进恩施民俗旅游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潮汕游神赛会是潮汕民间最具文化特色的信仰祭祀和民间游艺活动。文章对潮汕游神赛会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基础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潮汕游神赛会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产品类型选择应以民俗节庆开发为主,以博物馆中民俗专区、民俗文化园内表演项目、非遗传习机构和教育基地文化传承、及旅游纪念品开发为辅。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加强对潮汕游神赛会民俗的保护,重视潮汕游神赛会民俗旅游产品"文化符号"的意义,并做好潮汕游神赛会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配套和营销。  相似文献   

7.
北海疍家民俗文化是北海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但是,疍家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被重视、开发缺乏整体规划、民俗旅游商品开发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北海文化旅游发展的步伐。基于这些问题,疍家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要有准确的开发思路,制定科学的开发模式,加大宣传力度,开发多样式民俗特色产品,政府部门进行扶持,促进北海疍家民俗文化旅游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8.
山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总体说来,主要包括经济文化民俗、娱乐文化民俗和历史文化民俗三个方面。经济文化民俗包括民间传统的经济生产习俗、交易习俗和消费生活习俗;娱乐文化习俗包括山西民间锣鼓、礼火、山西民歌和农神学拜等,极寓特色;历史文化民俗包括长城文化、辽金文化、佛教文化和晋商文化。我们立足山西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构建山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网络,逐步把山西建成旅游大省。  相似文献   

9.
孟秋莉 《文教资料》2013,(28):64-65,91
随着我国民俗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和日益深入,民俗旅游研究在国内正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在民俗研究领域和旅游研究领域,已经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对中国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归类发现,当前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研究、开发模式研究、旅游影响研究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探究民俗旅游现阶段的发展,本文以新疆吐鲁番市维吾尔族民俗村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从民俗旅游村地理位置、民族文化、民俗旅游商品、公共设施服务、美食特色五个指标对民俗村吸引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民俗旅游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遇到的挑战如宣传力度不够、民俗旅游产业开发深度不够、民俗旅游商品缺乏文化内涵与特色等,基于此提出加强民俗文化的保护、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民俗文化就是以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主体的民族民间的物质上、精神上和制度上的传统。我国民俗文化博大精深,它包含了我国各个民族民俗文化的不同内容,资源十分的丰富。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民俗旅游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开展本国的民俗旅游活动。本文对中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游艺民俗是民俗旅游资源中最富观赏性、最具参与性、最有娱乐性的一种,在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对游艺民俗的开发和利用还缺乏科学性、统筹性的理性思考,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从游艺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意义入手,针对开发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从现实角度出发,对游艺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战略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赣南的民俗文化是赣南地区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赣南具备民俗旅游的区位条件;通过对赣南悠久的历史、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独特的客家民俗文化的描述,可挖掘赣南众多的民俗旅游资源,打造精品路线,为塑造赣南旅游文化品牌寻求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的新趋势。试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古明城闹元宵民俗为例,分析古明城闹元宵民俗资源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期望对现阶段和未来的节庆旅游开发及深入开发提供有用的线索,为民俗旅游开发的研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桂中的柳州、来宾和河池三市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也是刘三姐歌谣文化最为浓郁的地区。柳来河一体化发展规划实施给桂中民俗旅游开发提供了新的平台,以柳州为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三江、融水、金秀、宜州四个旅游目的地,整合各地壮侗苗瑶民俗资源,深化刘三姐文化开发,有利于推进柳来河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风栗的民俗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民俗文化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诸如:民俗文化不断消失、民俗同化现象愈发严重、民俗旅游环境破坏加剧、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各地区民俗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广西富川瑶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富川民俗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山西民俗旅游资源丰富,但有影响力的民俗旅游产品却不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对山西民俗进行SWOT分析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我们应当在注重保护的前提下,合理规划,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加强品牌宣传,培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民俗文化创意是树立旅游品牌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潮汕旅游业中存在着民俗文化没有得到很好挖掘、宣传不足、零星分散未能形成规模等问题,塑造民俗创意旅游品牌对潮汕旅游乃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在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阿细祭火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为发展民俗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对以阿细祭火民俗为代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各方的态度、开发原则及效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等的探析,更好的传承阿细民族文化,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品牌,提升红万村知名度和影响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开发和利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一方面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繁荣。山西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经调研得出其有民俗文化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民俗特色鲜明、非遗产品众多的资源优势,对此提出了山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策略,通过充分挖掘本地资源特色,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宣传营销机制,探索开发形式,加强文创产品开发力度等的措施,进一步推进山西文旅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