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以诚待人”,《中彩那天》、《万年牢》、《尊严》、《将心比心》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赞美了诸多道德观念,如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要用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实在;遇到事情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等等。整篇课文充满了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以诚待人",《中彩那天》、《万年牢》、《尊严》、《将心比心》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赞美了诸多道德观念,如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要用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实在;遇到事情要将  相似文献   

3.
翻阅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我们会发现,略读课文从三年级的每单元一篇逐渐增加到四年级的每单元一至两篇、五年级的每单元两篇,而六年级下册略读课文总量比精读课文还多一篇。略读课文该怎么上?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到底有着怎样的区别?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心中共有的疑惑。  相似文献   

4.
《加了一句话》是人教版第七册教材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发生在法国巴黎街头的一件事。教学这篇课文,重点是了解诗人在乞讨牌上加了一句话前后,盲老人乞讨的不同结果,体会诗人的善良,同时感受美好的语言能产生极大的作用。教学难点是运用有魅力的语言写一句或几句话。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围绕“以诚待人”这一主题,选编了《中彩那天》《万年牢》《尊严》《将心比心》四篇中外文学作品。这四篇课文的共同特点是在叙事中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美好品质。特别是《尊严》一文,通过哈默用劳动换取食物一事告诉我们: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尊严,尊严是走向成功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 《九色鹿》是苏教版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民间故事。主要写了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调达.落水人调达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调达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惩罚。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浅显易懂,但寓意深刻,揭示了做人要诚实守信的道理。  相似文献   

7.
一、说教材《珍珠鸟》这篇课文选自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三篇课文分别是《诚实与信任》《珍珠鸟》和《九色鹿》,都围绕"诚实守信"这一主题设计。《珍珠鸟》这篇散文是人与  相似文献   

8.
《荷花》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六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全文不足四百字,却把一池荷花写活了。看似朴实的文字处处透露出画一般的优美,一览无余的满池荷花在静与动中尽显千姿百态,给人以无尽的遐思。因此,我们抓住课文如诗如画、富于想象的特点,通过多种方法,使学生在人情入境中品读赏析,进而在读中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是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的一篇古诗词体裁的课文。如何以《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关于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为依据,并针对诗词体裁课文的特点去解读教材,进而指导教学,这对搞好这类课文的教学有较为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经验提升为数学思考,不断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苏教版教材从第二学段开始每一册都编排有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相对集中地介绍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册教材(试用本)共有13课,按《课程标准》拟订的小学三至五年级(五三学制三至四年级)14个德目,可分4个单元,一是进行勤奋学习的教育;二是进行勇敢坚毅的教育;三是进行诚实守信的教育;四是进行勤劳节俭的教育。此外,还有两篇补充课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册教材的单元划分来看,本册教材重点对学生进行“勤奋学习”、“勇敢坚毅”、“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4个德目的教育。这4个方面的教育,在三至五  相似文献   

12.
[情景说明] 《中彩那天》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抓住人物情感的变化,体会诚实与守信的珍贵,难点是对"道德难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我为你骄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生活故事,告诉孩子们,做人要诚实、有责任感,并且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与夸奖。二、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4.
《科学课》2008,(2):12-14
我国科学启蒙教育的前辈刘默耕老先生在一次讲座中曾谈到:“中国有句古话:‘诗从胡说起’。搞科学也是从‘胡搞’开始,离不开‘胡想’、‘胡说’、‘胡做’。”看看人类的科学史,最早的“科学”不是“胡想”吗?不是很幼稚吗?科学家进行的研究,在没有成功之前,都只能是“假想”、“假说”,也可能就是“胡想”、“胡说”。基于这样的认识,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特别注重让学生动手之前“胡说、胡想”,  相似文献   

15.
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篇言人人殊,这正说明了“风骨”范畴在现代语境中已被激活成具有无穷再诠释的理论空间。笔者认为刘勰《风骨》篇中“风”就是指表现得鲜明爽朗,能够感染人的主观情志,“骨”是指能确切表达情志的精要劲健、刚正有力之文辞。“风骨”就是指通过凝练端直、精练刚健的语言使思想内容(情志)表达得鲜明、生动、爽朗,从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风骨”的特征是内蕴为“气”,外显为“力”。刘勰的审美理想是“风骨”和“辞藻”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很活,学生学得有味。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一、对教材的理解 《山中访友》和《索溪峪的野》都来有第一单元的课文。《山中访友》是一篇精读课文,《索溪峪的野》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这两篇课文在情感上有共通之处,在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是六年级下学期的两篇课文,选自第四单元外国文学名著选读,该单元以“阅读外国经典,了解多样文化”为主题展开。两篇课文都是传统经典篇目,教材提示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教材是编者对新课标的一种理解,一种诠释,教育家叶圣陶说:"课文只不过是一个例子罢了。"教师以教材为教学依托,但不能唯教材。笔者根据学校地处山区、大班化教学特点,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一节"你今年几岁了(一)"一课的教学程序构思为:  相似文献   

20.
从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发现我是一个很笨的孩子。一篇课文,比如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样一篇三四百字的短文,别的同学一节课就背得滚瓜烂熟,我“啃”三四节课也是半生不熟。老师让大家齐背,我滥竽充数小嘴一张一张地也能顺下来。老师让一个一个地背时,我就有些恐慌,结结巴巴地背不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