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在学习“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一节时 ,不少学生对“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 W”中的功 W的确切含义提出了疑问 .课本中对热力学第一定律 ΔU=Q W的内容是这样表述的 :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 W加上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Q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ΔU.通过学习 ,学生认为热力学第一定律中的功可以理解为是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或物体对外界所做的功 .但进行了下列有关“热力学第一定律 ΔU=Q W”的习题训练后 ,学生对定律中的功 W的理解反而模糊了 .例 1 如图 1所示 ,容器 A、B各有一个可以自由移动的轻活塞 ,活塞下面…  相似文献   

2.
若定义了标准化学势u,其他标准热力学量可从μ和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数学计算得到,本文定义了凝取相和 物质B和标准化学势,根据标准化学势选取了相应的标准态,并讨论了活度,活度系数以及渗透系等, 对方程中有关符号和术语也予以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3.
若定义了标准化学热μ^φ,其他标准热力学量可从μ^φ和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数学计算得到。本中,定义了气相中B物质的标准化学势,并根据标准化学选取了相应的标准态,对方程中有关符号和术语也予了以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4.
作家斯诺(C.P.Snow)认为,对于任何受到过良好教育的人,热力学第二定律无疑是其应具备知识的一部分.他在《两种文化》一书中这样描写过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好多次我曾同这些按照传统文化标准衡量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在一起,他们对科学家不屑一顾,有一两次.我问他们有多少人能够形容一下热力学第二定律,反应是冷淡的,也是消极的,而这只不过是相当于问一个科学家‘你读过莎士比亚的作品吗’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品格能又称点阵能.在教材(新课标人教版选修④)中,将品格能定义为气态离子形成1mol离子晶体时所释放的能量,通常取正值.但是按这种定义得到的符号与热力学习惯相反,在热力学中规定体系释放能量的数符为“-”,而晶格能的实际取值为“+”,文献提供的或理论计算的晶格能数据都是正值.这种矛盾,很多人注意到了,因此为了与SI的单位一致,国外的书现在一般都采用以下定义:在OK、1个标准压力下,1mol离子晶体转化成相互无限远离的气态离子时内能的变化值.  相似文献   

6.
面向新工科发展需求,工程力学专业为提高毕业生就业和读研的质量开设了“工程热力学”课程。“工程热力学”课程在工程力学专业教学大纲中作为一门选修课,一般采用短课时教学。然而,“工程热力学”课程具有概念多、内容抽象、学习难度大等特点,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较为吃力。针对“工程热力学”课程以短课时教学面临的问题,结合工程力学专业实际,提出了能够学为所用的短课时授课内容以及保障授课效果的学习监督机制,为“工程热力学”课程短课时授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虽然《化工热力学》教学体系本身严谨而完整,该课程在整个化学工程领域中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但其教学效果却并不很理想。本文针对化工热力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化工热力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寓情于教、内外并举、多种教学策略联合使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化工热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化学热力学教学中,学生常常对理想气体绝热过程和等温过程的变化趋势难于理解,系统从某一始态经一绝热不可逆过程到达终态时,当具有相同的终态体积时,绝热不可逆过程的终态压力总是大于绝热可逆过程终态压力,而小于等温可逆过程的终态压力;当具有相同的终态压力,绝热不可逆过程的终态体积总是大于绝热可逆过程的终态体积,而小于等温可逆过程的终态体积。当理想气体由一始态出发可逆膨胀时,等温过程总比绝热过程做的功大;而当气体压缩时,等温过程总比绝热过程所需的功小。  相似文献   

9.
热力学讨论宏观物系的共性,非平衡态热力学研究开放系统相互干扰现象间的内在联系,它利用墒产概念,选择广义的热力掌‘流”和“力”,讨论各种不可逆过程中相互干扰现象间的关系,并阐明体系中“流”和“力”的函数及唯象系数的联系。从脑产对时间的求导,确定了线性非平衡定态的稳定性。通过介绍热电现象和扩散与化学反应的定态耦合两个例子,说明线性非平衡态热力学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其数学表达式△U=Q A,式中△U、Q、A三量均是代数量,有正负之分。所以,我们讲述热力学第一定律时,都重点强调“注意△U、Q、A三量的符号规定”,学生在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处理热学问题时也往往在这一点上出问题。然而,在紧跟着的“热机效率”这一节中,现有教材又都把Q、A取正值进行计算。这当然有它简便之处,但是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一是不能起到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加强和巩固作用,二是学生在此容易出现错误。所以,笔者建议:热机效率的定义应仍然沿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符号规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温度的热力学定义进行阐述 ,并从分子水平上的能量传递观点对热力学体系的宏观性质“温度”进行微观本质解释。说明温度对热力学体系中各种状态函数 :U·H·S·G以及标准平衡常数K 的影响 ,从而得出温度 (T)是热力学体系的重要状态函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3)式把U°(T)作为温度T,压力为1atm,1mol物质的化学位作为标准态,显然,标准态没有确定温度,故U°是温度的函数,但目前物化教课书中没有给出U°(T)的函数表达式,本文用热力学基本关系式推导U°(T)的温度具体表达式。 对于n克分子理想气体的化学位  相似文献   

13.
提高"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工程热力学”的课程特点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研究指出了提高“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质量的若干方法,包括精讲多练,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图表应用,做好归纳总结等。  相似文献   

14.
热力学中Gibbs-Helmholts方程简称G-H方程(△G=△H-TAS)与电化学过程的AG=-nEF相结合得出原电池G-H方程:△H=-nEF nFT(aE/aT)p。其作用体现在:通过简易、准确的电化学测量方法获得若干可靠的热力学函数变量。但是,该方程的应用具有条件性,该条件可以从G-H方程的热力学推导过程中获得。  相似文献   

15.
采用Gaussian 09程序包中的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肉桂酸分子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和频率与热力学性质的计算,得到肉桂酸的红外光谱和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性质,并对红外光谱进行了归属.结果显示肉桂酸分子E型构型比Z型稳定,二者能量相差27.53625KJ.mol-1;在标准压力下和298-1000K温度范围内,肉桂酸分子的标准摩尔焓(Hm)、标准摩尔热容(Cpm)、标准摩尔熵(Sm)与温度(T)之间呈现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6.
“统计与概率”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开始,就编排了相应的内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在生活中学习“统计与概率”,并应用于生活之中。教学一年级下册中的“统计”(第84页),应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在统计中学习“统计”,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包括:问题的提出——收集、整理数据——制成相应的统计图(或表)——根据统计图(或表)的数据作出解释或判断。因此,教学时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统计”教…  相似文献   

17.
应用热力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研究高氧化态卤化物的分解和低氧化态金属卤化物的歧化反应的自由能变△G(或一定条件下的焓变△H),来判定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物质的稳定性,从而阐述无机化学中“硬亲硬、软亲软”与热力学中“高氧化态金属稳定小阴离子,低氧化态金属稳定大于离子”结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包括热量在内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它指出 :外界传递给系统的热量Q ,一部分使系统的内能E增加 ,一部分用于系统对外做功A ,其公式为 :Q =△E A(其中△E =E末 -E初)对上式各量的符号作如下规定 :系统吸热 ,Q为正 ,放热为负 ;系统内能增加 ,△E为正 ,减少为负 ;系统对外做功 ,A为正 ,外界对系统做功 ,A为负。热力学第一定律是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应用十分广泛。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在应用该定律解题时对热量、功以及内能变化三个量的符号混淆不清 ,使运算发生错误。如何才能使学生克服符号差错这…  相似文献   

19.
王冰峰  杨春香 《物理教师》2003,24(1):48-48,50
1 克拉珀龙生平简介克拉珀龙 (Clapeyron) ,1 799年生于巴黎 .1 81 8年毕业于巴黎综合工科学校 ,后又进入矿业学校学习 .1 82 0年赴俄国圣彼得堡任教 ,1 830年回国 ,任铁路工程师 ,并负责蒸汽机车的设计和制造 .1 834年发表论文重新提出并解析“卡诺理论” ,同年推导出著名的“克拉珀龙方程” .1 84 4年任铁道桥梁学校教授 .1 84 8年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1 86 4年在巴黎去世 .克拉珀龙致力于热力学的研究 ,他与卡诺共同奠定了热力学的理论基础 ,为热力学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2 克拉珀龙与“卡诺理论”卡诺在其 1 82 4年发表的…  相似文献   

20.
热力学基础     
一、“新提要”竞赛涉及的知识概要1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于理想气体等值过程的应用等容过程 等容过程的特征是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 ,即ΔV =0 ,故W =0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 ,在等容过程中 ,气体与外界交换的热量等于气体内能的增量 ,即Q =ΔE =mM· i2 RΔT =mMCVΔT .CV为定容摩尔比热 ,CV=i2 R ,i为分子的自由度 ,对于单原子分子气体 ,i=3;对于双原子分子气体 ,i=5 ;而对于多原子分子气体i =6 ,R为摩尔气体常数 ,R =8.31J/(mol·K) .等压过程等压过程的特征是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即Δp =0 ,ΔW =p·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