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鑫 《大观周刊》2011,(20):161-16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2.
李家国 《大观周刊》2011,(10):282-282
传统教学过多注重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学法的指导。是“授之以鱼”,而学法指导是“授之以渔”是教给学生怎样学习,即有“学会”转变为“会学”。具体讲学法指导包括学习内容的指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和渗透,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这样才能给学生自主学习一把金钥匙。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特点,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3.
杨永琴 《大观周刊》2011,(27):188-188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今天的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4.
王喜莲 《大观周刊》2012,(45):297-297
自主学习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能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这是学生在学习中最良好的状态,也是众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的,同时也是家长们梦寐以求的。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学好”。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进入到自主学习的状态呢?以下是我在多年的小学教学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孙桂珍 《大观周刊》2012,(34):301-301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课堂教学是直接培养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手段,而在实际教学中,课堂管理与自主学习经常发生一些碰撞,因此,我们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实施自主学习,既要行之有效,更要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6.
胡凤燕 《大观周刊》2012,(47):292-292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提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技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评价中。  相似文献   

7.
何小忠 《大观周刊》2012,(19):269-270
高中新课改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引导者。因此,课堂由老师的讲授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自主学习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在呼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贵在塑造学习主体,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自动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实现自我发展而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学习、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品质,促进自主学习,我们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宋红茹 《大观周刊》2011,(51):196-196
教师应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此带动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1、转变教学观念,培养自主探索的信心12、发挥主体作用,培养探索的精神;3、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主探索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明春 《大观周刊》2012,(37):363-363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教的法子必须依据学的法子。”教师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使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学.部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小学语文教学要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开双手,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收获和喜悦。  相似文献   

10.
刘瑞仙 《大观周刊》2011,(41):142-142
一、对传统语文课教学实践的思考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是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角色.教师往往是一讲到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呼唤以学生为本的主体精神.要求教育者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个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教师要主动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体验、观察、探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相似文献   

11.
张丽霞 《大观周刊》2012,(9):213-213
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教给学生的是学习方法。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诫我们的:“只教给学生以最本质的、最主要的东西,才能切切实实地掌握这种教材,使它不可磨灭地铭记在学生的记忆里。”这里讲的“最本质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学法指导。这种学法就是合作探究,它可以让学生的灵思在数学的高效课堂上不断飞扬。那么我们又怎么使合作探究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呢?  相似文献   

12.
许玲云 《大观周刊》2012,(24):325-325
语文学习来源于生活,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生活,走开放式的道路。而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与生活脱节,导致课堂时间、空间以及学习内容的封闭,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禁锢,个性得不到张扬。语文学习高耗低效。新课程理念指出:我们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而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把学生的个人经验和经历看作重要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3.
魏淑静 《大观周刊》2012,(36):137-138
“双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它主要指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地理教学中,构建自主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就要关注学生个体的素质差异和学习需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需要与兴趣;就要以人为本,给学生平等与尊重;就要归还课堂,给学生时间与机会;就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且会学。  相似文献   

14.
覃锦朝 《大观周刊》2011,(44):185-185
小学语文课程是小学课程中的基础学科,也是小学生比较感兴趣和容易接受的一门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修订版的小语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但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仍然没有完全贯彻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仍然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课程。为此,本文围绕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力图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新型的小学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5.
陈松梅 《大观周刊》2012,(22):219-219
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发挥主体作用、注重学法指导三个方面,介绍了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6.
于勇丽 《大观周刊》2011,(44):248-248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语文课堂教学的成败。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发展思维,培养各种能力的主渠道。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主动发展,自主发展,那就是想办法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主动参与的情景,如把快乐教学带到课堂,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蒋海燕 《大观周刊》2011,(14):46-46
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文章提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激发学生内在需要,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改革教学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宋宏杰 《大观周刊》2013,(4):176-177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9.
论高师公共教育学的亲历教学式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历教学式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表现性学习,在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中,亲历教学式学习有较强适用性和意义。建议提供足够的资源库支持;创设师生、生生的支持型交往环境;形成个人与集体的合理关系;教学设计应从我国的教育学学科建设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亲历教学式学习仅是一种可行的学法,是现行学法体系的补充;要及时进行教学的总结、评价  相似文献   

20.
张均 《大观周刊》2012,(39):144-144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从激发兴趣、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生活化课堂、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关注学生情感体验、重视教学评价、学法指导方面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实现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从而搞好思品课堂教学,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