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曹海娈 《大观周刊》2012,(31):215-215
“爱心教育”不仅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师的天职是给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教师对学生的爱。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以大爱的心胸去美爱学生,体会学生的思想,感受他们的内心.给教育插上爱的翅膀.让爱洒满学生的心田,让爱与学生同在,让爱与教育同在,哪里有教育哪里就充满爱。通过关爱一个学生.改变学生的一生,让爱心在每个学生身上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2.
张守兰 《大观周刊》2012,(5):163-163
现行的语文教材有大量的直接阐释生命,呼唤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课文.为进行生命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可是语文教师们忽视了这种教育.在学生内心都没有引起真正的共鸣。  相似文献   

3.
李慧 《大观周刊》2013,(10):159-159
在教育教学系统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会形成一种以“交往”为基础的特定的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之为“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和地位在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每个不同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也有不同的表现。在黑柳彻子和圣埃克絮佩里的著作中,他们对师生关系也有特定的理解,黑柳彻子认为教师应该以尊重和爱为基础来进行交往,而圣埃克絮佩里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建构“驯养”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王兵 《大观周刊》2013,(3):80-80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教育就是爱”。教育如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始终以一颗宽容、理解、善意的心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灵活处理各种问题,与学生共同度过特殊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5.
黄素微 《大观周刊》2012,(3):170-170
在大力推行素质,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转型期的今天,赏识教育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们的注意。实践证明,赏识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全面性和发展性的原则,赏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理念。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要怀着欣赏态度,用真诚的爱心去播撒赏识的种子,让每一个的学生都沐浴在爱的眼光里,让他们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和生命的美好,让他们尽情地舒展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6.
叶维春 《大观周刊》2011,(42):96-96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良好的、协调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师生关系现状堪忧,良好师生关系的重建,需要用平等眼光看待学生,用魅力课堂吸引学生,用高尚师德熏陶学生。  相似文献   

7.
王凤田 《大观周刊》2013,(6):202-202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的知道这句话的分量。因为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了爱,也就没有了教育.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缩小师生心灵的差距,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活学生思维的波涛。尤其是一个小学数学教师.要想与孩子们达成思想的共鸣就更加不易。因为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无味的学科,由此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李晓燕 《大观周刊》2012,(32):252-252
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育改革的前提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任务。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老师与学生已决非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体育课不再是教师教,学生模仿,而更多的是一种师生间的互动。教师能否任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否全面、主动地发展,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良好。  相似文献   

9.
欧高凤 《大观周刊》2012,(46):393-393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孩子。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一、爱心  相似文献   

10.
薛坤强 《大观周刊》2013,(11):358-358
师生关系是多年来人们首先要研究的内容之一.在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关系是平行的。教师的参与影响着弘学模式的建构、学生实际参与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的设置、学生参与的引导、教学目标的落实。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参与已成为实际教学中实现主体性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夏虹 《大观周刊》2011,(49):81-81
师生关系是学校生活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但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影响着师生的身心健康.影响着学生的性格的形成,也影响着教师的职业态度。  相似文献   

12.
马晓华 《大观周刊》2012,(38):212-212
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因而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它也是教学的纽带。那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在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则占主体地位.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应以此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苗丽玲 《大观周刊》2011,(27):112-112
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它主宰和统帅着一个教育者整个的教育教学工作。西方现代教育家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他的话向人们提示,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对做好教育工作十分重要。热爱学生不仅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而且是做好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岳东辉  刘晴  肖娜 《大观周刊》2011,(43):78-78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和谐交往的必要条件。教师工作的突出特点就是每天与学生打交道,因此.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工作之一。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是师生之间要有高质量的沟通.真正在每一个细节中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石雅玲 《大观周刊》2012,(48):369-369
生物课程是一门研究性学科,作为素质教育阶段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物课程将带给学生们很多足以在今后生活、工作中能够学以致用的知识。但是,上个世纪的教学实践往往是以教师在课堂上讲,佐以简单的标本、课件示范,以书本为依托。以学生答卷成绩为考核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教学环境和目标的变化,以及被教育对象心理、生理、价值观的变化.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适时提出了新课程教育体系,旨在与时俱进,改革“应试教育”的弊端,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快乐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收获知识,掌握技能,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而非仅仅答好卷子。  相似文献   

16.
深沉的爱     
杨素丽 《大观周刊》2012,(5):161-161
记得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所以我觉得自己一定要有良好的师德,去做学生们的旗帜、路标这样才不愧为人民教师的头衔。它需要我们有一种最为深沉的爱-师爱.  相似文献   

17.
任高瑶  李必会 《大观周刊》2012,(45):294-294
教师是学生健康心灵的呵护者.是茁壮成长的领路人。爱心是教育的灵魂,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没有爱的教育,是于涩枯燥的教育,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结不出丰硕的果实。教师心灵间的那一泓永不干涸的清泉.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相似文献   

18.
洪海珍 《大观周刊》2012,(38):238-238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首先树立生命教育理念.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努力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把生命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让生命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让人的生命价值在语文教学中彰显。  相似文献   

19.
潘琪 《大观周刊》2011,(46):107-107
爱困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直是政治课教师不断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陈善 《大观周刊》2013,(11):348-348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师生关系一直备受关注.新的课改形势下要有新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嗣,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