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儒云 《大观周刊》2012,(44):332-333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告诉了我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2.
杨军 《大观周刊》2012,(18):228-22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在阅读教学法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  相似文献   

3.
王朝晖 《大观周刊》2013,(11):247-247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应与实践相结合,应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和生活应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本文重点论述了怎样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使教学更具生活化,实现教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4.
其美格 《大观周刊》2011,(10):196-196
近年来,语文教学新课改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创新教育。在一些中学,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  相似文献   

5.
王淑杰 《大观周刊》2012,(10):210-210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强大的动力,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笔者谈几点自己在近几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6.
吴琳 《大观周刊》2011,(16):33-33
语文教育应使学生以自我的天赋潜能为基础,以发展欲望为引擎,通过自我反思的心理作用,按照美的规律来不断发展、构造自己。因此,语文教育的目标应回归人性本体,实现人本化。在实践人本化的语文教育目标时,首先应促进学生本体意识的启蒙,充分实现学生自身的可发展性;其次必须加快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最后要努力加强语文教育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学习语文.课堂是体现学生主体的主要阵地.也是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所。只有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真正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把课堂交还给学生的教学思想,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参与、主动学习的主体意识。为此.创设灵活多变的语文课堂应是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质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石权 《大观周刊》2012,(14):203-203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写作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学会使用母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高永升 《大观周刊》2013,(9):110-110
新课标要求,读书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语文教学应回归“读书”本真,真正体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诵读是根本,语感训练应是当务之急。诵读教学方法虽然古老传统,但今天无论多么优秀的语文教学法都是不可替代的,语文课堂的活力首先应是充满了琅琅的读书声。新课标也明确要求“诵读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诵读应该成为我们打开文言文学习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10.
杨建华 《大观周刊》2011,(52):111-111
培养学生语文素质应营造民主教学氛围,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建构生活化语文课堂,语文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甄靖 《大观周刊》2013,(12):149-149,154
有学习就会有评价。因为评价既可以检测学习的成效,反馈在学习中的得失,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评价是学习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应注意明确语文综合学习评价目标,要立足“语文”,要注重过程的评价,并把评价与指导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自评。  相似文献   

12.
张仕琦 《大观周刊》2011,(49):166-16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抓好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就目前语文教学实践看,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3.
张燕军 《大观周刊》2012,(44):303-303
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还要培养学生“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近几年来,语文随着新一轮的课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的影响与其他诸多原因,仍然存在着很多误区。  相似文献   

14.
董庆保 《大观周刊》2013,(7):148-148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语文世界是一个美的世界,如何充分展现语文的艺术美,让学生体会语文的艺术美,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我认为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地帮助语文教学展现语文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的情感,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愉快中学文,在意境里赏关,在兴趣中生情。  相似文献   

15.
曹玉华 《大观周刊》2012,(34):304-304
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
道日娜 《大观周刊》2012,(15):156-156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提高.诵读应是有效的途径之一。而现在高中有些语文教师对语文诵读不够重视.这种轻诵读的做法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7.
卫红霞 《大观周刊》2012,(9):184-18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杨丽英 《大观周刊》2012,(6):214-214
随着新课改的步入,向课堂45分钟要成绩是很关键的,那么该如何做呢?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成功的教学, 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启示。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19.
陈文莲  田海 《大观周刊》2011,(10):266-26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谢建芳 《大观周刊》2012,(4):202-202
摘要:语文教学模式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播知识,而且是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育者应灵活运用各种有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个性。高中语文教育要以人为本,把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学生鲜明个性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作为首要任务和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