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人,20岁中进士。“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他和王叔文等人的“改革”,时称“永贞革新”。他们打击专横跋扈的宦官和藩镇割据,最终遭到反对而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永州……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 ,他积极参与并领导了“永贞革新”。在革新失败前夕 ,他借给王母写墓志之机热情讴歌革新领袖王叔文。元和十年永贞党人再次遭贬 ,刘禹锡处罚最重 ,远贬播州。其时刘母年事已高 ,承受不了旅途的颠簸劳顿。柳宗元冒着触怒宪宗的危险 ,上奏请求与刘禹锡对调。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前后的表现 ,充分显示出他对革新事业、对同志的忠贞和对朋友深笃的情义 ,展现了率直、果敢的个性  相似文献   

3.
唐代中叶,柳宗元、刘禹锡曾经与韩愈进行过一场关于天人关系的大论战。这场论战起源于“永贞革新”。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由盛转衰,柳宗元、刘禹锡和韩愈所处的时代,正是唐代由盛而衰的转变时期。唐顺宗李诵永贞元年(公元805年)以王叔文、王伾为首的革新集团,柳宗元、刘禹锡是其中的骨干,他们反对保守势力包括宦官  相似文献   

4.
一 柳宗元(公元七七三——八一九),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中叶进步的政治家,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受命不于天于其人”的“以民为主”的进步主张使他以行动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永贞(唐顺宗李诵年号)政治革新运动,向擅权的阉宦集团进行坚决斗争。事败,柳宗元于永贞元年乙酉冬,三十三岁盛年,自尚书郎出为邵州刺史,道贬永州司马,至宪宗李纯元和九年甲午十二月,诏追赴都,复出为柳州刺史。居零陵十年,占去他一生四十七岁的四分之一弱。柳宗元在贬官永州的漫长时间里,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在湖南零陵度过了十年贬谪生活。他在这一时期的诗文、论著,是《柳河东集》中的主体和精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八○五)九月,柳宗元因为参加“永贞革新”,被贬为邵州刺史,十一月,再贬为永州(湖南零陵)司马,他到永州上任时已是严冬了。  相似文献   

6.
805年,唐顺宗李诵即位。柳宗元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又升为礼部员外郎。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等人的“永贞革新”运动,但不久改革即告失败。唐宪宗李纯上台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八位改革人士被贬到边远地区当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  相似文献   

7.
《愚溪诗序》是柳宗元为自己的《八愚诗》写的一篇序。要了解和感受作者渗透在文中的情怀,就必须先从作者写作《八愚诗》的背景谈起。唐顺宗李诵永贞元年(805年),王叔文、柳宗元等人执掌朝政,他们革新时政,以打击豪门贵族和宦官藩镇等势力。然而,永贞革新很快便遭失败,唐顺宗被迫让位给太子李纯  相似文献   

8.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以“永贞革新”为分界线,其文学创作经历了为“政”到为“文”的转变。本文就柳宗元在心理上的这种转变进行探析,对其转变的原因做出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李学婧 《阅读与鉴赏》2007,(6):57-57,60
公元805年,即永贞元年,柳宗元因参加“永贞革新”而横遭牵连,被贬为永州司马。际此能诗擅文并与韩愈并驾齐驱的柳宗元寄山水聊以忘忧,写出了一系列享誉文坛的游记——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为八记之首。  相似文献   

10.
一、柳宗元在永州的生活柳宗元一生经历,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一、长安时期,二、永州十年,三、柳州四年.现在粗略地谈谈他在永州十年的流囚生活.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九月,柳宗元由从六品上的礼部员外郎外放为远州刺史(正四品下),他与韩泰、韩哗、刘禹锡、陈谏、凌准、程异等在赴任途中,他们的政敌认为处分太轻,又加贬为远州司马.柳宗元为“永贞革新”一员主将,“于众党人中罪状最甚”(《寄许孟容书》),初贬邵州(今邵阳市)刺史,继贬永州司马.  相似文献   

11.
自“永贞革新”失败身遭贬谪之后,柳宗元几乎一直被悲伤、苦闷、抑郁、凄凉的情绪所左右,得不到解脱,本文从屈原及“骚怨”、陶渊明及田园诗与柳宗元的关系;柳宗元的个人性格与健康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原因等方面。分析了柳宗元的悲情因素,认为悲剧感、幻灭感、失意感是柳宗元无法摆脱的心结。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是唐代著名的法家。在唐朝中期“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儒家复古势力十分猖狂的情况下,他在政治上,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中小地主革新派,坚持法家路线,主张内抑宦官,外制藩镇,并在几个月的“永贞革新”运动中,实行革除弊政,反映了当时地主阶级下层和人民的意愿。柳宗元在这场斗争中,尖锐地批判了当时以韩愈为代表的信古、崇古、复古的儒家教育思想,在教育目的、教育作用、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为他的政治革新路线服务。  相似文献   

13.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江雪》。(板书课题)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写的,柳宗元原来在京城长安做官,因为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得罪了一些有权有势的人,这些人联合起来反对革新,革新失败了。参加革新的人有的被杀害,有的被降职。柳宗元就被流放到永州做了一个小官。永州就是现在的湖南零陵县,在唐代时是一个偏僻落后的地方。柳宗元在永州还想着革新的事,就写了这首诗,来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和感情。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773-819),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故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曾贬官柳州,故又称“柳柳州”。唐顺宗永贞元年(805 年)参加主张政治革新的王叔文集  相似文献   

15.
唐顺宗年间,当时朝中执政的王叔文为了整治腐败的吏(lì)治,大胆提出改革,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元也是王叔文集团的重要成员。后来,"永贞革新"受到保守势力的反对而失败。王叔文被逮捕入狱,柳宗元受到牵连,被贬(biǎn)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又被贬为柳州刺史。由于政治上失意,柳宗元到柳州后,终日郁(yù)郁寡欢,整日闭门谢客,以饮酒吟诗打发日子。空闲时,就教书童柳植写字作诗。柳植是个13岁的少年,聪慧可人,经柳宗元悉心调教,写字作诗进步很快,他模仿主人的笔迹,惟妙惟肖,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境界,因此深得柳宗元的喜爱。这年冬天,地处南国的柳州,陡(dǒu)然下起漫天大雪,霎时,山川尽染,柳州成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和刘禹锡都是“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来湘的迁谪人,毛泽东看重的是他们唯物主义思想,他把柳宗元放在同屈原并列的地位,从政治思想到学创作,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同时,他认为刘禹锡发展了柳宗元的唯物主义,并特别欣赏刘禹锡诗中表现的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7.
《愚溪诗序》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为其《愚溪诗》所作的序文。全文凭其一气以贯之的24个“愚”字连缀成文,表面写溪愚、景愚、己愚,实则寄寓着作者愤世嫉俗的激愤之情和“信而被谤”、“忠而见弃”的不平之气,创造出了托物自况、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意深远的艺术境界。柳宗元少有大志,早年就“颇慕古之大有为者”,立志于“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之民,垂不灭之声”(《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永贞元年(805年),33岁的柳宗元大刀阔斧地参加了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以期大展鸿图,施展抱负,但革新触犯了某些权贵们的权益,王叔文因此被杀,柳宗…  相似文献   

18.
王叔文贞元十三年就受到时为太子的唐顺宗赏识,之后又通过顺宗结识后来为永贞宰相的韦执谊。柳宗元、吕温等人也通过与王叔文的交往,逐渐进入东宫集团。贞元十九年,永贞革新的主要成员已经围绕顺宗东宫集聚完毕,并在当时形成较大声势。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当时贫病交迫,老母病故,居处遭火,加上谤毁兼至,他满怀羞辱、忧惧与悲愤之情,籍山水以排解。西山,化解了柳宗元久解不开的心结,抚慰了一代文士受伤的心灵。柳宗元精神上真正得以解脱,自西山之游始。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对永贞革新的看法,对其后来十四年也是其一生主要的思想、创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其中对永贞革新的自责、罪感,虽然很多研究者无意有意进行一些回避,但它存在于柳宗元书信中,本文就此重点加以论述,并分析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