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周智泉  阿生 《新闻界》2003,(6):46-47
民族地区党报的现状民族地区地市党报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80年代初,一度停刊的民族地区地市党报如雨后春笋,纷纷复刊,并运用全新的办报理念、先进的科学技术,在80年代末迅速走向现代化,成为中国报业百花园中的新枝嫩芽。90年代初,一部分相对落后的地区的报纸也相继创刊,使民族地市党报覆盖遍及全国。良好的发展环境、年轻的办报队伍和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使民族地区地市党报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并出现了一批经济实力雄厚、办报条件先进、报纸质量一流的民族地区地市党报。然而,冷静观察一下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2.
地市党报作为地市党委机关报,其办报模式已经延续多年。在计划经济的襁褓中长成的这一类报纸,无一例外地都带有以下特点:党性很强、风格严肃、版面相对较少。改革开放以后,报业发展的步伐很快,市场经济对新闻媒介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而地市党报作为地域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宋江虹 《青年记者》2007,(14):101-102
当前,行政手段对于党报发行的干预正在逐渐淡化,报业竞争也在逼迫党报走向市场。而目前部分地市党报却一直游离于报业市场之外或在报业市场边缘徘徊,办报模式陈旧,新闻观念老化。为了生存,有的地市党报大行有偿新闻、创收新闻,放纵广告新闻、发行新闻,致使报纸权威性越来越弱化,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党报三级办报格局中,地市报数量最多,覆盖面最大,是离读者最近的党报。但由于全国市州地发展水平有差异,部分地市报特别是内陆地市报,是党报系列中人才资源、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一个群体。如何发展地市报业成为地方党委和报社共同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地市党报告别了“铅与火”后,实现了“小报变大报”、“一报变多报”、“黑白变彩报”等一系列的巨变,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报纸质量不断提高,报业长足发展。然而,在376家地市党报里,年收入超过亿元的不到20家,总收入500万元以下的有155家。许多西部地区的地市党报由于当地经济欠发达、观念较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发展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6.
随着媒体结构、读者结构、受众口味的变化,身处报业底端的地市党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长期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传统的办报思维和理念,已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变化的信息传播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报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竞争态势,市场的细分和势头的向下延伸,使这种竞争不仅仅在中央级、省级的党报党刊和都市报、行业报上表现激烈,地市州盟党报尤其是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地市党报的发展和壮大,也同样面临着市场的挑战和竞争。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寻求更快的发展速度和发展空间,是摆在地市州盟党报尤其是西部地市党报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新闻事业日新月异,报业市场群雄并起。然而,在这波澜壮阔的传媒演义中,不少地市党报的生存状态却颇为尴尬。地市党报是地市党委机关报,具有垄断性,如果只求活下去,显然问题不是太大。尽管我市是一个只有30多万人口的地级市,市场发育也很不完善,这对办报来说无疑是短板。  相似文献   

9.
如今,报业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一些市民类报纸(如晚报、都市报、生活报)纷纷进行改革,或增版扩版,或加强报道策划,以抢占有限的市场资源。特别是互联网、手机报等新媒体的迅速崛起,更加剧了报业市场的竞争。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正走向市场的地市党报如何才能更好地拓展党报的生存空间呢?笔者以为,强化民生新闻报道是提高地市党报办报质量、提升影响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报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竞争态势,市场的细分和圈领使这种竞争不仅仅在中央级、省级的党报党刊和都市报、行业报上表现激烈,地市州盟党报尤其是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地市党报的发展和壮大,也同样面临着市场的挑战和竞争。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寻求更快的发展速度和发展空间,是摆在地市州盟党报尤其是西部地市党报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地市党报在中央、省、市三级党报格局中是与群众最接近的基层党报,也是遇到困难最多、经营压力最大的一级党报,尤其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振兴地市党报已成为当务之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振兴市级党报”。然而地市党报的振兴仅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自身要解放思想、创新办报理念,将目光投向社区,突出特色、提高影响力是地市党报可供参考的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12.
正新疆《吐鲁番日报》以"办一张有魅力的党报"为总体办报目标,坚持以"机关报+都市报=新型党报"为办报思路,坚持以"本土+深度+整合=特色党报"为办报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报纸的整体水平,成为吐鲁番地区覆盖面最广和影响力最大、最具社会公信力的主流媒体,多年成为新疆"双十佳"报纸和"全国地市党报优秀报纸"。新闻立报,提升党报品位长期以来,大多数地市党报特别是像《吐鲁番日报》这样处于内陆边疆偏远欠发达地区党报,办报观念相对保守。近  相似文献   

13.
高庆华 《传媒》2008,(4):35-37
从报纸经营到经营报纸。这是办报理念的一个质的飞跃。而且已经比较普遍地为办报者所接受,但是把指导思想变成现实的路径却因各地的情况、办报者的思路而千差万别。笔者认为,地市党报应该根据新形势下的新情况,结合地市党报目前的境况。在版面功能的细化上做些文章。  相似文献   

14.
詹泽禄 《新闻窗》2005,(6):58-59
在报刊受众需求日趋形成多元化特别是报业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作为地市党报,必须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只有在增强新闻报道与版面艺术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方面下苦功夫,才能赢得更多的读者。改版后的《黔南日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办报理念,把新闻报道与版面艺术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作为报纸改革的最大切入点,实现了办报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5.
珠三角地市党报的生态环境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飙 《当代传播》2004,(5):26-28
目前中国报业竞争主要集中在全国性或者区域性大城市,所以人们更多的关注省级以上大报,对于报业生态链的重要一环——地市报业市场关注不够。珠三角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同时也是中国报业最发达地区之一。也正是在这样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珠三角地市党报较早经历了市场报业竞争的洗礼,其所处的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内地地市党报现在或将来会遇到或经历的。这份调查研究主要想通过实地调查珠三角地市党报的生态环境,为中国地市报业的发展做一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当美国个别老牌报纸突然告别新闻纸,而以电子版的形式与读者见面时,中国的纸质媒体,尤其是许许多多发展实力还相对薄弱的地市党报,发展的危机感显得更加强烈。因为传统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因为新兴媒体强劲冲击,也因为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报业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地市党报的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可谓身处逆境。那么,要不要、能不能在逆势中扩张,如何有效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地市党报报业的科学发展?这是地市党报必须正视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三级党报的最基层,大多数地市党报存在新闻资源相对匮乏、新闻队伍相对薄弱、新闻影响力较小的状况。如何提高报纸质量,提升报社影响力,是地市党报亟待破解的难题。《宣城日报》自2006年起,以持续开展"开门办报"活动为载体,创新办报方式,创新采编模式,进行了新的尝试。5年实践证明,我们根据新形势赋予了"开门办报"全新的内涵,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取得了全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党报改革现在是个热门话题。笔者认为,地市党报改革的关键是要创新办报理念,更新办报观念。如果我们不对多年奉为圭臬的一些办报思想进行深刻剖析和反思,党报改革将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和牢固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9.
“政治家办报”是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的。我认为,坚持“政治家办报”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党性原则。特别是地市党报,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第一位重要的。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地市党报在报业竞争中被冲昏了头脑,以致于迷失了方向,出现了党性原则不强的问题。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相似文献   

20.
平面媒体中,报纸是受众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媒体。报纸从简单的手抄小报发展为电子排版的彩色大报,从具体的办报发展到报业经营,甚至发展到集团化经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报业真正繁荣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省级以上党报、晚报和各类都市报、专业报快速发展的同时,地市党报也应运而生,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