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新闻窗》2006,(1):69-69
2005年贵州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和省新闻学会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州的重要讲话为指导,充分发挥“两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努力开拓贵州新闻“两会”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袁海涛 《新闻窗》2014,(3):30-31
今年1月15日,省委书记赵克志在贵州日报2版两会专题报道上批示“自去年以来,贵州日报有了很大的新变化。今年两会报道很精彩!”省委副书记李军在贵州日报上报的一份文件上批示“贵州日报今年的‘两会’报道从内容到版面都很鲜活,图文并茂有力度有声势。望再接再厉,更上层楼。”省委主要领导对贵州日报工作的充分肯定和希望,是对贵州日报全体编采人员进一步办好报纸的巨大鼓励和鞭策。  相似文献   

3.
2012年1月30日至2月5日,江西省图书馆“两会”信息咨询服务小组分别进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住地,连续第十年为省“两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展现了新的服务亮点,深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欢迎和好评。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西省文化厅厅长李玉英等领导先后到该馆“两会”信息咨询服务台亲切看望工作人员,体验移动数字阅读。  相似文献   

4.
王保民 《新闻窗》2005,(3):8-10
2005年5月15日,第20届(2004年度)贵州新闻奖评选揭晓,这标志着由贵州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和省新闻学会主办的贵州新闻奖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1985年12月贵州省新闻工作者协会首次换届,同时省新闻学会宣告成立,在制订省新闻“两会”工作计划的时候,确定的第一件事就是评选贵州新闻奖(当时名为贵州好新闻奖),根据计划安排,1986年3月第一届(1985年度)贵州新闻奖评选拉开序幕,此后一年一度的贵州新闻奖评选,  相似文献   

5.
两岸关系舂暖花开,中断近10年的“两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协商6月12日在北京举行历史性的复谈。两会这次就7月周末包机和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进行协商,并于13日上午正式签署相关协议。  相似文献   

6.
孙铁翔 《青年记者》2016,(19):43-46
不知不觉间,从事新闻行业快十年了.不论是报道汶川大地震、乌鲁木齐“7·5”事件、芦山大地震、钓鱼岛巡航宣誓主权、南海“981”钻井平台护航,还是报道全国“两会”,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十年的记者经历犹如一个发动机,不停地推着我往前走.  相似文献   

7.
龙忻成 《新闻窗》2006,(2):46-46
今年.全省一年一度的人大和政协“两会”刚开完,1月23日,《贵州日报》头版头条即刊发了署名“余心声”的新闻评论《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写在“两会”闭幕之际》(以下简称《论抢抓》)。同日。贵州各地党报党刊及综合类报纸亦刊发了此文。这是继去年“余心声”《论贵州的同志要有志气有信心》和《论细节决定成败》两文之后的第三篇重头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8.
三月,开“两会”、听“两会”、看“两会”、读“两会”,堪称这一时期是中国人政治文化生活的焦点。而三月,对于参与报道“两会”的记者来说,则是忙碌、兴奋而又有压力。  相似文献   

9.
《信息系统工程》2014,(3):12-13
进入2014年,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各省市政府工作报告相继出炉,2014地方两会热词盘点:促改革、保民生、战雾霾.“改革”、 “民生”、“雾霾”成为地方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2009年3月5日至18日时值全国“两会”,取材于贵州黔两南的真实故事,反映贵州人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19集电视连续剧《绝地逢生》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首播。  相似文献   

11.
三月,开“两会”、听“两会”、看“两会”、读“两会”,堪称这一时期是中国人政治文化生活的焦点。而三月,对于参与报道“两会”的记者来说,则是忙碌、兴奋而又有压力。一、精心准备做到心中有数。吉林人民广播电台高度重视全国“两会”的宣传报道工作,台、部领导要求与会记者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宣传报道好“两会”,并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把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的心声结合起来,同时要严守职业纪  相似文献   

12.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两会”的报道也是中国新闻界每年必演的“重头戏”。多年来,新闻界在“两会”报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把“两会”报道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新的水平的问题。2012年的全国“两会”。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和江西电视台充分发挥传播优势,开拓报道思路,积极创新“两会”报道方式,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这场战役性报道中开展了竞争合作,强化了多媒体间的互动,形成强大报道声势,把“两会”报道做得更加充实生动、更具吸引力,逐步改变了人们“两会报道内容太枯燥、形式太单一”的看法,培养了人们通过观看“两会”新闻关注国家政治大事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高方 《传媒》2015,(6):8-11
历年全国“两会”的新闻大战,万众瞩目,总给媒体界留下余晖不落般的回想.今年更是如此.“两会”落下帷幕后,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我仍如身在其中.作为首次奔赴“两会”一线的《传媒》特派记者,翻阅自己的笔记,忽然觉得,今年“两会”的新闻大战,已全然不是教科书里的模样,更不似去年或是前年…… 这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闻大会战.  相似文献   

15.
对出版行业参政议政的“两会”话题进行了梳理,使读者对近几年业内上升到“两会”层面的问题有了总体的认识.总结了2009-2011年“两会”出版业提案的热点,包括文化产业发展、阅读节、城市居民阅读生活、“农家书屋”、出版体制改革、《著作权法》修订、传播传统文化等.呼吁“两会”代表继续关注文化产业投入、阅读推广,加大对出版业...  相似文献   

16.
报刊阅评     
沈独石 《新闻窗》2008,(2):84-85
从全国两会报道中喜读“贵州新闻”;毕节日报突出毕节试验区的宣传;都市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产生广的社会影响;一个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专版  相似文献   

17.
今年的“两会”是在中国作为“全球金融风暴中一个崛起大国的角色担当”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由此受到了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据报道,有3000多名中外记者云集“两会”,其中海外媒体记者就有800多人。报道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对外关系等各个方面。与中外记者直接联系的“两会”发言人及“两会”上的新闻发布无疑是传媒竞争焦点中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陈栋 《今传媒》2006,(4X):4-6
每年春天召开的“两会”都会让中国老百姓格外关注。在“两会”报道中,各路媒体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少媒体在“两会”报道中比较充分地展示出了自己的采编能力和创新实力。2006年全国“两会”的脚步声逐渐远去,但“两会”报道所呈现的诸多亮点却依然让人们记忆犹新。本刊编辑部本期推出《2006年全国‘两会’报道亮点分析报告》,包含关键词篇、定位篇,既是为了盘点和总结2006年全国“两会”报道的创新与特参,也是为了给以后的类似报道提供相关借鉴和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杨军 《新闻窗》2006,(6):38-40
1993.年创刊的《今日都市报》(内刊),于1995的8月1日正式更名为《贵州都市报》,向全国公开发行。正如它的发刊词“都市报三愿”——愿有格调、愿涵盖广、愿出特色一样,这张面向市场、面向市民的综合性新闻报从那一刻起,与广大市民同呼吸、共发展,经过不断的改版、扩版,现已成为日出4开24—48版、日发行20多万份、覆盖全省的主流强势媒体。恰如老报人邵华泽所题,贵州都市报“十年阳光雨露。一纸风行黔中”。  相似文献   

20.
陈栋 《今传媒》2006,(4):4-6
每年春天召开的“两会”都会让中国老百姓格外关注。在“两会”报道中,各路媒体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少媒体在“两会”报道中比较充分地展示出了自己的采编能力和创新实力。2006年全国“两会”的脚步声逐渐远去,但“两会”报道所呈现的诸多亮点却依然让人们记忆犹新。本刊编辑部本期推出《2006年全国‘两会’报道亮点分析报告》,包含关键词篇、定位篇,既是为了盘点和总结2006年全国“两会”报道的创新与特色,也是为了给以后的类似报道提供相关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