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强 《东南传播》2014,(1):20-23
舆论监督是对社会不良行为和权势人物的监督,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是舆论监督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的舆论监督报道过程中,弱势群体的角色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常常作为“道德高地”,在与强势群体的二元矛盾中处于“天然正确”的一方,或作为“被揭黑者”,变成舆论监督对象、又或是作为“被消费者”,在监督强势的报道中充当“卖点”角色.因而在这类报道中,记者必须坚守专业主义和客观精神,将弱势群体“去天然正义化”;坚持舆论监督的人民性,强化弱势群体的主体角色;坚守新闻工作的人文情怀,强化弱势群体的受保护角色.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舆论监督报道更好地对弱势群体的利益进行维护.  相似文献   

2.
在坚持正确宣传为主的前提下,如何正确引导和积极开展舆论监督?《长治日报》编委会牢记一个宗旨,把握“三为”方向,正确处理舆论监督与自我监督的关系,在监督中强化自律意识,在自律中提高监督水平,求真求实求公正,立言立德立形象,自2000年以来推出批评报道329件,基本做到篇篇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人民群众满意,被曝光对象满意。2001年,《长治日报》和她的子报《上党晚报》订阅份数分别比上年递增20%和30%。  相似文献   

3.
新闻改革的深入,使舆论监督逐步强化。报纸开始改变过去只报喜不报忧的局面。新闻舆论监督,在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信任感明显地增强了。批评性报道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内容。“闻过则喜”虽是千古格言,但就相当一部分人来说,目前在对待公开性批评方面,仍难耐得“逆耳”之音,“苦口”之味。所以,新闻舆论监督便自然会引起一些变态反应,其表现有:  相似文献   

4.
做好舆论监督报道,必须着眼大局。做好舆论监督选题需要关注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发现大政方针政策在落实中出现的温差、偏差、误差,从“中央明令禁止”和“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结合处选择“靶点”。心怀大局声自扬,只有把报道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舆论监督才能产生强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常言道,成事在天,谋事在人。谋事之“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谋划”、“策划”。在党报的舆论监督报道中怎样进行策划呢?针对舆论监督报道的特点,作以下探讨。 一、做好报道选题策划 要求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且要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是由舆论监督报道的性质所规定的。 所谓宏观着眼,即从人民群众所反映的热点、难点  相似文献   

6.
刊登在《深圳特区报》2002年9月4日上的消息《10名“瞎眼”评标专家被清出局》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是一篇舆论监督的好报道,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面对问题,敢于监督。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就“群众对媒体的信任与满意度”问题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81%的群众认为媒体的批评报道太少,舆论监督力度不够;有74.8%的群众认为媒体对本地政府监督不够;有51.7%的群众表示不赞同关于“媒体的批评报道有时候也过火了”的判断。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和呼声。张扬真理和正义,抨击谬误  相似文献   

7.
追焦点、问民生,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惠民利民政策落到实处是开展建设性舆论监督的重要方向。做好舆论监督报道,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要在国家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多谋划思量,把中央之所想和人民之所急有机结合起来,挖掘高质量的选题,才能发挥舆论引领作用,助力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是对社会不良行为和权势人物的监督,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是舆论监督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的舆论监督报道过程中,弱势群体的角色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常常作为"道德高地",在与强势群体的二元矛盾中处于"天然正确"的一方,或作为"被揭黑者",变成舆论监督对象、又或是作为"被消费者",在监督强势的报道中充当"卖点"角色。因而在这类报道中,记者必须坚守专业主义和客观精神,将弱势群体"去天然正义化";坚持舆论监督的人民性,强化弱势群体的主体角色;坚守新闻工作的人文情怀,强化弱势群体的受保护角色。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舆论监督报道更好地对弱势群体的利益进行维护。  相似文献   

9.
近一两年,我们的新闻事业得到很大发展。1987年,以大兴安岭火灾内幕的报道为起点,一大批新闻稿件突破“禁区”,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十三大的开放性报道,更是新闻改革的范例。赵紫阳在十三大报告中提出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要求“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给新闻界提出了新的光荣而艰世的任务,同时也为新闻改革提供了一个空前良好的开放环境。现在,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速新闻改革的步伐。这就要求认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破除将新闻作为“仆役”的工具意识,确立社会需要论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看了今年《新闻战线》第5期毛志远同志写的《“告记者”两面观》一文,本人感慨颇深。故也想就个人体会谈谈对“告记者”的一点浅见。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先后在所在新闻单位主持近10年的财贸报道。财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业服务业、工商管理、物价等。因同市场和人民生活打交道,牵涉舆论监督的领域比较广,搞的批评报道也就多些。近10年来,经我参与和直接主持的批评报道达百余起,其中重大的、比较有影响的报道有几十起。纵观这些报道,总的来说,还是正确地在报纸上开展了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1.
刘德天 《记者摇篮》2008,(10):24-25
舆论监督与正面报道同时被称为新闻工作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而在特定条件下,舆论监督可以起到正面报道起不到的作用。盘锦境内的湿地保护、鸟类保护得益于舆论监督。自然保护区每逢遇到“啃不动的骨头”时,都要求助于媒体开展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每次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搞舆论监督不能不考虑到“度”的问题。“度”有态度、力度、密度、速度与准确度之分。 首先是态度问题。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要本着扶正祛邪、治病救人的态度,要注意社会影响与效果,力争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促进工作。党政部门对批评报道要“开、好、管”.自觉接受舆论监督,积极支持舆论监督,并学会运用舆论监督指导和推动工作。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检查、推动工作,加强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纪检、监察等部门同新闻舆论监督结合起来,有利于借助社会舆论的力量,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效率,有利于取得广大干部和社会的广泛理解和支持,强化监督效果。  相似文献   

13.
案件新闻报道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许霆案”、“李刚门”、“药家鑫案”,一起起的案件因媒体的报道而广为人知。诚然,这是舆论监督的一种方式。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其发展中出现了新闻媒体越位、司法公平受侵犯、侵犯名誉权等报道的副作用。如何既保证司法公正、公民权利,又达到有效报道,实现舆论监督,成为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眼下,瞄准社会热点,正确报道反映公众普遍关心的新闻事件,已成为深受各个媒体重视的“拳头产品”。邢台电视台从2000年3月份开始,围绕“瞄准观众需求,反映民众呼声,强化舆论监督,发挥评论优势”的基本方针,在邢台新闻联播节目中,开辟了一个以舆论监督为主的板块——“社会点击”栏目。它的创办,丰富了新闻联播的内容,增强了新闻联播的群众性和社会性,很快便成为邢台新闻联播里的一个“黄金板块”,被观众广泛誉为“邢台的小‘焦点访谈’”为地方台搞好舆论监督节目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社会点击”栏目开播不久,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开展舆论监督,是各级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一职责,各级党报纷纷开设专栏,增加了舆论监督报道在新闻传播中的分量。与之伴随而来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出现了,那就是一些舆论监督报道因记者稍不“留神”便被报道对象“指控”其“失实”或“侵权”,从而引发新闻纠纷和新闻官司。  相似文献   

16.
搞好舆论监督,何为舆论监督? 198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关于转发《中宣部新闻研修班研讨纪要》的通知中,对舆论监督作了如下表述:“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党务、政务活动和党政工作人员包括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工作人员实施的民主监督。”还指出:“舆论监督的目的是推动社会进步,维护党、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清楚地说明了实施舆论监督的部门、被监督的对象和监督的目的;实施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的一项基本的重要的功能。 近年来,我省各新闻媒介不畏艰难,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17.
地方报新闻改革的“热点”和“难点”,我认为主要是:在加强舆论监督上,应改变“林黛玉身处贾府”的被动局面,大胆地开展批评报道。今年以来,各地方报都在探索加强舆论监督的报道,有的辟专栏,有的派记者到机关、部门现场采访,揭露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有的则抓住重大典型案例进行解剖,使报纸的舆论监督有了一定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作为学术话语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舆论监督”一词开始比较频繁地见诸报刊。而过去新闻实践话语中的“批评报道”、“负面报道”等。也逐渐为“新闻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报道”所替代。198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大。将“舆论监督”写进了大会报告。从那时起。  相似文献   

19.
开展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社会职能。有人形象地把舆论监督比作“雷区”,稍不慎就可能“触雷”。近年来,随着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大,新闻官司不断,记者和编辑部往往被纠缠不休。可见,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不仅需要勇气,也需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西方新闻倡导的“客观报道”,值得我们在新闻舆论监督中借鉴。  相似文献   

20.
何平 《新闻传播》2010,(7):45-45
在大众传媒从业人员中,“舆论监督”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实行舆论监督不是我国的独有产物,而是中外传媒的共性。社会主义新闻传媒和资产阶段新闻传媒有许多不同,但在坚持真实报道、坚持批评揭露的传媒品质和传媒功能方面,却有惊人相似之处。社会主义新闻传媒把自己的职能建构在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一致的理念上。提出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新闻方针。同时,它被赋予实施舆论监督、适度批评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