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吴静 《报刊之友》2014,(9):38-42
省级卫视既有全国性又有区域性,是中国电视业的重要力量,在其品牌发展的进程中经历着四个主要阶段,五大强势卫视在此阶段中持续稳定的积累品牌资产,使其从2010年起持续三年成为省级卫视品牌竞争格局相对稳定的位置。2010年,处于第二阵营的河南卫视正式将品牌定位为文化,成为首个明确品牌定位为“文化”的省级卫视从而占据了省级卫视品牌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位置。本文结合相关文献,梳理评述省级卫视品牌发展历程、五大强势卫视品牌发展历程、河南卫视品牌发展历程,为河南卫视品牌发展路径、品牌资产积累提供全面的文献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省级卫视品牌定位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四个部分 :一、什么是频道定位 ;二、省级卫视定位要素分析 ;三、省级卫视内容取向定位———娱乐性vs新闻性 ;四、省级卫视竞争范畴定位———全国性vs区域性 ;五、省级卫视节目定位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早间也成为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时段。在新形势下,省级卫视早间新闻节目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省级卫视早间新闻节目收视的特点入手,通过分析节目定位,提出了省级卫视做好早间新闻节目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李磊 《今传媒》2011,(11):78-79
省级卫视的品牌竞争发展思路在2011年尤为鲜明。电视剧作为重要资源和收视增长点,是构建品牌内容定位的重要方面。而各个省级卫视在目前的体制和地域经济文化的局限下,为争夺有限的市场资源,难免出现暑期档翻拍剧扎堆等内容同质化的问题。翻拍剧只是在目前阶段出现的现象,而不是构筑省级卫视品牌的主打方面和持续因素。省级卫视需要结合品牌资源特色,形成更明确的内容定位,才会在未来有更精彩的呈现。  相似文献   

5.
节目是电视媒体的终极产品,也是电视媒体竞争力之关系。作为省级电视台整体实力代表的卫视频道节目,其地位和作用更为重要。贵州卫视作为省级卫视中的一员,在节目体系构建和定位上也经历了艰难探索的过程。本文力图从对贵州卫视当前节目体系形成的源流和内涵方面,作一个简单的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赵飞  陆地 《视听界》2007,(5):36-38
从2004年以"情感频道"定位,到跻身于全国卫视第一集团行列,江苏卫视只用了两年的时间(今年上半年,江苏卫视晚间黄金时间收视率和广告收入基本稳定在全国省级卫视前2名)。业内学界  相似文献   

7.
李莎 《新闻世界》2013,(6):50-51
目前我国省级卫视正面临着来自央视和城市电视台的冲击,尤其是省级卫视之间激烈的竞争更是日趋白热化。节目内容雷同,形式相似,创新与模仿如影随形,精品栏目与主持人抢夺愈演愈烈。面对这样的环境,笔者从节目内容创新与编排、频道定位与打造精品栏目、丰富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三个方面讨论省级卫视的特色化的突围之道,以期给迫切需要摆脱同质化竞争的省级卫视和媒体人一些启发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韩鸿 《新闻界》2005,(1):37-38,40
2004年,“变脸”、“洗牌”、“推销”、“整合”成为省级卫视频频出镜的关键词,东方卫视、安徽卫视、湖南卫视纷纷在各地游走,举办各种各样的“推介会”“研讨会”,掀起了省级卫视新一轮的“定位”大潮。东方卫视“新闻立台”,湖南卫视则“娱乐中国”,安徽卫视继续“剧行天下”,以各自的特色来抗衡央视的垄断。在西部地区,贵州电视台继续向“西部黄金卫视”挺进,  相似文献   

9.
《视听界》2010,(6):16-16
事由: 2009年全国各省级卫视中,覆盖经费达到上亿元的有8家,江苏、浙江等东部沿海省级卫视覆盖投入达到1.2亿元。2010年全国各省级卫视均大幅度加大了覆盖力度,计划投入覆盖经费1亿元以上的有9家;另有8家投入9000万元。贵州卫视、江西卫视等一些中西部省级卫视每年覆盖投人也高达8000-9000万元,这笔经费已占全频道成本的三分之一强,使频道难承重负。  相似文献   

10.
张丹  温洪泉 《声屏世界》2005,(10):48-49
2004年.随着一些省级卫视频道品牌发展的初见成效,再加上数字电视平台的建立,电视资源集约化整合,电视观众分众化趋势的来临,各大省级卫视纷纷改版,迈出了深层次频道变革的步伐。而重庆卫视在这次改版浪潮中.以定位为“中国公信特色频道”为突破口,从省级卫视中脱颖而出.凭借其优秀的自办栏目和科学的编排及其独特的定位成就了重庆卫视覆盖排名全国第六、西部第一的辉煌。据央视索福瑞调查显示:2004年5月后,重庆卫视西部地区收视持续增长,多项指标西部排名第一;2004年6月后.重庆卫视涨势迅猛,全国夜间收视一度跃居省级卫视第四;重庆卫视在26个中心城市入户率超过60%,在西部11个省会城市人户率与本地频道相当。  相似文献   

11.
王澍 《声屏世界》2008,(7):45-46
江西卫视作为省级卫视中的一匹黑马,近几年取得了一系列令业界瞩目的佳绩:2006年全天及晚间黄金时间收视排名均位列31个省级卫视的第四名,2007年上升到第三位;《中国红歌会》《传奇故事》等栏目也在全国一鸣惊人,成了家喻户晓的名牌活动和栏目。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切仿佛都是春夜的喜雨——润物细无声。它没有炒作,没有浮华,而是水到渠成地发生了。这在近几年动辄全面改版、重新定位的省级卫视圈子里无疑是一个“现象”。然而,在2007年底江西卫视举办的“江西卫视发展战略、策略研讨会”上,电视界专家提出了一份“红”的方向性定位方案,这不免让许多业界同行大吃一惊,为什么前几年各个频道都在定位风生水起的时候“我自岿然不动”,现在大浪淘沙、尘埃落定之后江西卫视反而又把定位提上日程呢?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31家省级卫视在产品、服务、形象和市场等领域着手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以分散风险.作者认为,差异化策略背后仍危机四伏.一些省级卫视在经过一番热火朝天的改头换面和改版重组后,陷入"定位大一统"、"定位趋同"和"定位执行不力"等竞争困局,差异化策略的边际效应明显衰减.鉴于此,探讨卫视差异化竞争的突围之道,启发和拓展各省级卫视频道的差异化生存空间,实现电视媒介的生态化良性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省级卫视作为一个地方对外展示的窗口,担负着重要的宣传使命。然而,在当今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中,各个卫视为保证收视率而争办相亲选秀节目,这类节目多了便免不了流俗化。重庆卫视经多次改版后推出"拒绝一切商业广告,打造公益电视频道"的"我爱中国红"频道定位瞬间吸引了众多眼球,在引起热议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思考。  相似文献   

14.
江西卫视品牌构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今的省级卫视已处于"下压"(中央电视台)和"上挤"(城市电视台)所形成的夹缝地带,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省级卫视因经济的滞后,还面临着发达地区同级电视台的挑战。而一个地处革命老区,经济并不发达地区的省级电视媒体——江西卫视却能突出重围,迅速成长为一个极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强势品牌频道,其中的经验值得业界思索。本文试以江西卫视为个案,探讨其品牌突围之路,希冀对其他省级卫视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节目为例,总结了当前模式引进潮背景下省级卫视自主创新的路径:分别从机制创新、组织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四个主要层面进行了论证,以期对省级卫视节目创新及差异化定位和突围提供案例启示和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省级卫视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特色定位、创新能力和营销理念已成为频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广西卫视将自身定位于女性特色频道,是基于战略选择与品牌打造的双重实践。一年多来,它以有限的可调度资源,在全国省级卫视中打出了独特响亮的品牌,且取得了明显的市场效益。本期个案研究,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对广西卫视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对全国电视台特色频道的建设问题,进行了学理性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王盈 《东南传播》2011,(11):26-28
贵州卫视是这几年省级卫视中脱颖而出的新星,尽管受到自身经济条件的制约和东部省级卫对于市场份额的挤压,它还是以创新的思路和不凡的勇气实现了对逆境的成功突围。贵州卫视在转型突破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四点经验,为西部其他的省级卫视经营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闫征 《新闻世界》2012,(1):38-39
省级卫视之间为争夺收视率,存在相互模仿、“追风”的现象,带来了节目同质化、社会责任缺失、节目周期缩短等弊端,此现象是由于强大的外部压力、节目资源有限、定位不明确所导致的,省级卫视应进一步结合地方特色,打造具实践性的节目定位;加大创新投入,与网络结盟;建立绿色收视率评估系统来规避“追风”现象。  相似文献   

19.
张艳 《新闻世界》2010,(8):293-294
面对央视的强势突破,境外媒体如巨鳄般的虎视眈眈,IPTV的围追堵截,各地省级卫视争相塑身变脸,精准定位建设品牌。进入2010年,省级卫视品牌之争逐渐升级,由节目之争过渡到频道之争,隐见品牌之争端倪。省级卫视要寻找差异、创立品牌,在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需化解来自现实、平台、人才方面的阻力,建立平衡三方面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2008年8月25日,浙江卫视“中国蓝”新概念揭幕。“中国蓝,蓝动天下”从此成为改版后的浙江卫视全新定位。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浙江卫视2009年1月份的月收视排名在同类省级卫视中位居全国第二、网络用户关注度排名全国第二、媒体关注度在创新高——“跳进”了全国前三。而在半年前,浙江卫视的位置一直徘徊在第八九名左右,处于省级卫视的第二方阵。如今,“中国蓝”和“浙江卫视现象”已经成为当下学界热捧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