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古以来,家庭在每一种社会形态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当着个体与社会的纽带。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冲击,中国的家庭观念和家庭形态正在不断更新。传统的阿拉伯国家家庭有着许多既不同于西方家庭观念也不同于中国的家庭文化内容,值得我们借鉴。此文通过对二者家庭观念异同的分析及原因的探究,以此寻求能够促进中国现代家庭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伦理观念非常强的国家。中国伦理观念一产生,很快就跳过生活和家庭,直奔社会,直奔政治。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充分表达了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的特点。在科举制产生前,中国的官吏遴选办法叫“举孝廉”,“孝廉”作为家庭、家族中的伦理标准,就成了官吏选举标准。在家庭、家族乃至家乡,伦理道德是评价人的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的人格成长,受家庭影响最大,而家庭的观念又被社会上的风习和制度所支配。这里仅从家庭与个人这个关系面来看中国人为什么“不生气”。中国人常说“自己”叫“自家”,研究中国社会的学者也认为中国是一个以“家”为中心的家族社会,所以家族的观念左右着个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要延续,生儿育女是必经过程。传统社会生产力低下,形成了"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推进,传统的生育观念已经根本改变,人们根据自己的精神需要选择多元化的生育方式和家庭生活方式,其中有一种就是能生育而不生育的无孩子的家庭生活方式,即丁克家庭。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丁克家庭在中国已经出现了二十余年并在数量上不断发展,尤其为年青一代的80后家庭所认同。人们选择丁克家庭首先是具有一定的新的家庭和生育观念的基础,其次也有中国现代生活中迫于"房奴"、"车奴"、"孩奴"等巨大压力因素的影响。总的说来,丁克家庭生育观念的选择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时期 ,社会的变动引起了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婚姻主权的变动、婚姻礼仪的删繁趋简、封建家庭及其伦理道德观念的淡化 ,则是这一时期婚姻家庭观念变迁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6.
家庭关系由婚姻关系和代际关系组成,受社会因素和家庭内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宗教对家庭关系有着较大的影响.明清之际,随着传教士纷至沓来,他们在传播基督教教义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一夫一妻"制的婚姻观念,冲击着中国丑陋的纳妾制.而超越家庭的上帝之爱的观念传入中国后,则对中国封建的家长制有很大冲击,从而对中国家庭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离婚人数与离婚率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人们的性别观念却在向传统模式回归。夫妻对家庭地位满意度的提升有助于婚姻的稳定与和谐。那么,性别观念的传统化回归将怎样影响夫妻间的相对家庭地位?个体实际家庭地位与其性别观念的匹配是否可以促进其对家庭地位的主观满意程度?运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对性别观念之于家庭地位及其满意度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性别观念确实影响着夫妻间的相对家庭地位,随着我国目前性别观念向传统观念的回归,夫妻间实际家庭地位也在向传统回归。性别观念本身除了性别能力观念平等有利于提高家庭地位满意度外,性别分工观念对家庭地位满意度并没有显著影响,夫妻对婚后家庭地位的满意程度受到性别观念和家庭地位的交互影响。若夫妻性别观念与实际家庭地位一致,则对家庭地位的满意程度较高;反之,若性别观念与家庭地位不一致,则对家庭地位的满意程度较低。因此,在性别观念向传统回归的趋势下,夫妻实际家庭地位与性别观念相匹配将有利于维护家庭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采取家庭养老模式,以"养儿防老"作为观念支撑。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以及社会变迁的加剧,传统农村养老观念在现代化变迁面前显得苍白无力。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建立现代养老制度,引导农民实现养老观念的转型是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李菁 《中国德育》2008,(12):24-26
一、家庭是个人道德成长的起点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它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生活的基础,通过家庭形成的各种关系是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家庭观念强烈地渗透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并以之作为一切社会关系和人伦秩序的原点。道德和德性是以伦理、人伦为前提的,而中国文化认为伦理的最深厚的根源在家族血缘关系之中。没有一个实体能像家庭一样在中国人的伦理生活和德性成长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因此,中国人的道德生活和道德教育必定从家庭开始。  相似文献   

10.
赵忠心 《班主任》2010,(5):28-30
在社会生活中,家庭是比较稳定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由于传统生产方式和伦理观念的约束,中国家庭的稳定程度本来是相当高的,但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家庭的稳定程度大大降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思想上的解放和开化,促使人们挣脱了长期以来束缚思想的枷锁,大胆地追求爱情和婚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16世纪宗教改革对英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旧有的政治体系遭到破坏,神权与王权并存的双重社会结构被王权至上的一元结构所取代。神权、王权与议会的斗争贯穿了整个宗教改革过程的始末,从而引发出一系列政治观念的演变,这些演变促成英国走向近代政治民主化的道路,获得独立自主的国家尊严,唤醒英国人民的民权至上的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Using the Israeli case, our study delves into teachers’ and students’ notions of social justice, exploring how they are shaped by both world culture trends and local conditions. We first identify social justice notions in the world culture perspective and Israeli society. Then, we empirically examine how these notions are understood by educational agents – teachers and students – across sectors that mirror Israeli society’s major divide: Jewish and Arab-Palestinian. Findings suggest that educational agents and ethnonational affiliation play a major role in recreating national heritages and the different ways in which they understand social justice their lives.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文化及其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文化是大学在弘扬办学传统基础上、在长期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形成和创建的具有本大学办学传统和特色的精神理念,这种精神理念具体体现在大学教学、科研以及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教学行为、物质环境和大学形象建设等各个层面中。创建优秀的大学文化,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需要提炼优秀的精神文化,积极进行制度文化的创新,倡导优秀的行为文化,建设与大学精神一脉相承的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14.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论述了同步辐射的特性及其在科学领域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This biographical case study explores how two South Korean middle-aged married women have managed their career and their family commitments over the period of 9 years after their mature higher education. In doing thi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role of agency with reference to the structure of gender throughout these women’s experiences. Biographical narrative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four times over the 9 years to trace various changes to their lives.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two women’s agencies were ostensibly different, but were quintessentially embedded within their intimate relationships in common. Drawing on the empirical evidence, this study seeks to address alternative notions of agency that highlight endurance, interdependence with close relations, emotion and affection, which exert a gradual but powerful impact on others and society. This study, therefore, disturbs the prevalent notions of a self-directed and rationalistic model of agency and its individualistic and dichotomous relation with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6.
设X是一个实线性空间,P是X上的一可分离的半范数族,(X,TP)表示由P生成的局部凸空间,(X,P)为一个偶对.给出偶对(X,P)为(弱)中点局部一致光滑的概念,讨论了它们与其它光滑性之间的关系,此外,还引入性质(WS)、性质(S)的概念,给出几个光滑性的等价性定理,得到了若干等价性,从而推广了Banach空间相应概念和结果。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既是信息沟通的媒体,又是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的虚拟社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充分研究网络媒体的特点,利用网络媒体加强网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也要分析研究生活在虚拟空间的网民的思想特点、行为习惯,针对网络虚拟社会所带来的新问题、新情况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学习型社会是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以及终身教育为基础,保障社会成员受教育权力并满足其终身学习需求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科技的发展、全球化的推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要求建立学习型社会.我们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全面创建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19.
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理念自上世纪70年代传人我国以来,已经从一种观念、原则转化为一种推进教育革命乃至推动社会进步的广泛实践。高等学校中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高校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关系到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学习化社会的实现。因此,加强高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真善美的定义出发解说儒学的美育观,主要是《荀子.乐论》及其学派的作品《礼记.乐记》,以及《中庸》的“中和”概念。文末总结出五条要点,认为是现实主义的理性主义的真善美观念,有益于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可以作为教育学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