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真正的、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山西辛亥革命的成功不仅彻底推翻了清政府在山西的专制统治,而且极大地动摇了清廷在全国的统治地位。纵观山西辛亥革命的部署、发动、起义及最后成功,都与阎锡山本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他在山西辛亥革命中所起的作用是应该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栗志亮 《文教资料》2011,(32):131-132
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一场政治革命,也是一场经济革命、思想革命、社会革命。关于辛亥革命意义的选择题多出现在各省高考、模拟题之中,本文结合高考、模拟考试选择题对辛亥革命意义做全面的评述。  相似文献   

3.
江苏地区的辛亥革命是继武昌辛亥起义之后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对于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和巩固武昌起义成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学瑞 《考试周刊》2011,(6):234-235
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便称之为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以推翻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最终结果是失败了,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学术界主要从当时社会经济、思想、政治、文化和阶级根源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讨论。但是,追究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不满足建立民权制度的客观条件,即存在均势政治和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2011,(Z4):21-24
核心提示:辛亥百年,我们接近、还原、触摸辛亥革命。正是当时众多风华正茂的革命志士振聋发聩的呼喊,方才唤醒迷滞已久的国人。孙中山、黄兴、章炳麟三人都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最早的领导人。在革命斗争中,孙中山为主帅,而黄兴和章炳麟则是一武一文,相得益彰,都是孙中山倚重的得力助手。在革命的洪流中,大批革命志士拍案而起,书写了一个铁血华年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辛亥滇军入黔,是云南、贵州辛亥革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对这一事件,在自治党与宪政党的惨烈斗争方面,已有很多评论。但只着重说明滇军入黔与宪政党结合,镇压自治党这一点,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条件,揭示其在辛亥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发生这一事件的阶级根源,及发生这类事件的历史必然性:要进一步从云南军政府、滇军北伐军、宪政党以及自治党等几方面的结合与对立的复杂关系中,来评价  相似文献   

8.
沈淑华 《华章》2011,(5):28-29
文题背景 这个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此时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相似文献   

9.
论辛亥精神     
辛亥精神是指在辛亥革命过程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为了推翻满清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彰显的一种敢为天下先的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追求民主与进步的优秀品质。它开启了20世纪中国人民精神的新风貌,是激励中国人民救国救民和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这种精神对我们今天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 1911年10月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府。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辛亥举命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起举命的一座伟大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的建立,把这场革命推向高潮。因为武昌起义发生在旧历辛亥年,人们把这场资产阶级革命称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它标志着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和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诞生,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一、政治上,推动了中国政治体制的民主化进程(一)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中最突出的一条,就是它不仅推…  相似文献   

12.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教材在谈到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后给了一个活动课课题:“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并给出了相关资料和参考论文,讨论的问题是“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前南洋华侨的政治立场各异,革命后渐趋一致,各类侨团组织和华侨各阶层均成为辛亥纪念的主体.侨众重视仪式在激发民族精神方面的作用,辛亥庆典在兼具大众娱乐色彩的同时亦不失国家意识,包含大量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元素.华侨精英则以辛亥为切入点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提出自己的救国主张,并号召华侨团结奋发,共同致力于祖国的和平与繁荣事业.南洋华侨的辛亥纪念活动,传承和发扬了辛亥精神,激发了侨胞的爱国热忱,增强了其凝聚力,在强化华侨民族主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后华侨对抗日战争的大力支援埋下了伏笔.同时,辛亥纪念也反映出20世纪前期南洋华人社会渴望挽救国内危机、促使祖国强大的心理趋向,是为民族主义加强的表现,两者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简述辛亥开封起义的历史事件,引用河南辛亥十一烈士墓碑文、1929年《河南新志》中《罗飞声传》的史料和有关回忆录等资料,探讨二次革命牺牲的罗飞声烈士在这一事件中的作用,并简述相关人物生平。  相似文献   

15.
在辛亥上海光复过程中,光复会第三号领袖人物李燮和的功劳最大,但他在随后争夺沪军都督时首先被排挤出局,则是他自身诸多不足所造成的。李燮和在辛亥上海光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计个人名利得失、顾全革命大局的高姿态值得大书一笔,这是整个辛亥革命史上的一个亮点。后来的国民党官方史学家们以李燮和后来参加“筹安会”为口实,刘意贬低李燮和在上海光复中的作用与贡献,是站不住脚的,也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16.
以辛亥革命全局与发展进程为背景,回顾山西河东的光复,探析河东辛亥革命的功绩、地位、影响和经验。河东一度成为山西辛亥革命及其政权的一个中心,是实施"南响北应"战略和晋秦、晋燕联合方略的重要地区。河东党人及河东地区对山西乃至全国辛亥革命作出特殊贡献,有历史文化、新生社会力量、民众反清反帝斗争等成因,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作为一个热情的爱国主义战士,一名在日本留学时期就参加过“光复会”的青年革命家,鲁迅对辛亥革命是由衷地欢迎,用周建入的话说:“鲁迅对这场革命是那么高兴,真可以说是欣喜若狂。”然而,从一定角度看,鲁迅对这场革命更多的是反省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但是,辛亥革命前的甘肃地区由于荒僻险远,社会封闭落后,政府腐败黑暗;经济结构单一;化思想领域内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这些特点深刻地影响了甘肃辛亥革命的过程、规模和结果,使甘肃成为全国各省当中最后一个独立的省份。从而使甘肃辛亥革命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既具有相同的共性,又独具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国图书馆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由近代图书馆的萌芽时期进入兴盛时期。促进辛亥革命胜利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图书馆的重视。在辛亥革命胜利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将图书馆作为宣传革命思想的阵地,扩大了近代图书馆的影响。辛亥革命胜利后南北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图书馆规则等举措,不仅建立起公共图书馆系统,而且建立起种类齐全的近代图书馆体系。因此,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揭开了中国图书馆事业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0.
秦州独立,作为甘肃辛亥革命中的一件大事,其作用不仅在于当时对甘肃封建势力是一重击,而且对辛亥西北战局有重要影响,并最终促使全国共和局面的完成,其历史意义不容忽视。文章从秦州独立对当时西北封建势力"迎驾西北"企图的冲击与阻遏这一角度,去探讨秦州独立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