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周作人是中国最早发现儿童的人,他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的奠基者、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教育价值理论的开拓者、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大胆探索者,他的儿童观、儿童文学观是中国儿童学和儿童文学领域最初的理论建设。他提出的以儿童为本位的核心观点对其他的研究者提供了理论基础。他倡导的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发现并强调了儿童作为生命主体的独特的心理世界和精神需求特征,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自觉提供了观念上的巨大推动力。新时期以来,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的中心任务是建设与发展,人们最为关心的是儿童文学在促进儿童生理、心理健康发展,推动儿童向理想人格健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强调儿童文学的审美性与娱乐性价值,这与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可谓是不谋而合,从而又突显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理论体系的独创性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儿童文学?过去不少专家、学者曾给它下过各种定义,并对儿童文学的本质作过种种的阐述。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二十年代,以周作人、胡适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儿童文学就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这种提法在解放后被称为“儿童本位论”的儿童文学观而受到了批判。这是对旧儿童文学概念的否定。解放后三十多年来,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儿童文学指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但这种说法也被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过于笼统和欠全面。这是对新儿童文学概念的否定。于是有的同志就认为:儿童文学是一种“教育工具”,它是“教育儿童的文学”。这种提法近年来又受到另一些同志的批评,认为太狭隘。这是对新儿童文学概念的又一次否定。蒋风同志说:“儿童文学是根据教育儿童的需要,专为广大少年儿童创作或改编、适合他们阅读,能为少年儿童所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文学作品。”(见《儿童文学概论》,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这是对新儿童文学概念的否定之否定。 事物总是在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中不断发展的。儿童文学的概念和理论也不例外。但是上述这些儿童文学的概念和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突出强调“专为”儿童而创作,似乎非如此就不是儿童文学。 其实,把“专为”儿童创作的特点过分强调,反而违反了  相似文献   

3.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儿童课外读物也大多是儿童文学作品。教育部颁发的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标,再次强调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增加了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促进自身精神成长”等新的内容,将小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培育再次醒目地摆放到小学语文教师面前。显而易见,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载体。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形成共识:儿童文学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家中,周作人是最重视和关心儿童、儿童文学问题的。本文通过对周作人早年的重要文集《自己的园地》的分析,探究了周作人重视儿童、儿童文学问题思考的缘由,以及这种思考在他的“人学”观中的意义。可以说,周作人始终把儿童、儿童文学问题与“人”的问题紧密相连,儿童、儿童文学的思考是对他“人”自身全面认识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他的“人学”观中具有特殊意义。也正因此,周作人才始终热衷于儿童、  相似文献   

5.
秦文君是当今创作成绩辉蝗并广受少年儿童读者欢迎和热爱的作家,她热爱儿童,热爱儿童文学创作,把儿童文学事业视为最美的事业。秦文君完全是用一颗爱心来创作的,她重视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强调儿童文学作家的责任感,能充分考虑儿童读者的接受能力和独特的审美趣味。秦文君又完全是用一颗童心来创作的,她极力宣扬其“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强调创作目的的“为儿童”和创作原则上的“少儿视角”。  相似文献   

6.
一、为什么把儿童文学与课程资源开发联系在一起儿童文学,顾名思义,主要是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文学作品,它由“儿童”因素加上“文学”因素糅合而成。从少年儿童的视角出发,观察世界,反映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多以描写少年儿童的生活为主,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它的最大特征是富有儿童情趣,还具有审美、认知、教育、愉悦等作用。所以,它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教育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儿童文学有着其他资源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功能,是小学生阅读环境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现行的教育中,…  相似文献   

7.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重要组成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童话作品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幽默的语言和奇幻的故事内容深受读者喜爱。郑渊洁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儿童文学作家还体现为他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关注。同时身为一位父亲,深知只有先进、科学的教育观才能保障儿童全面发展,传统教育观念相对儿童成长的落后逐渐危害儿童健康成长。对传统儿童教育观的反驳和挑战成为郑渊洁儿童文学创作的一大主题。  相似文献   

8.
从五六十年代认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 ,到八十年代倡导儿童文学应担起“重新塑造民族性格”的职责 ,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一直受到特殊关注 ,最终发展为在儿童文学教学中 ,过分强调儿童文学的训诫价值 ,忽视其审美价值。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评价 ,往往表现为对儿童世界的粗暴干涉 ,即用成人社会的意识形态去评判作品 ,而漠视儿童文学本身所特有的美学原则。正如瑞典儿童文学理论家尼古拉耶娃指出 :“他们在作品寻找的是主题、意识形态、训诫和教育的价值。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 ,作品提供的价值观是‘正确的’ ,那么艺术上的缺陷是可以原…  相似文献   

9.
1.儿童文学的精神价值。儿童文学是一座桥梁,是沟通儿童与现实、历史、未来之间的精神桥梁。在这个“桥梁”的概念中,丰富地包括了理解、抚慰、拯救、引导等不同的功能。在社会道德价值上,儿童文学传达的也多是人类共通的基本美德,如诚信、勇敢、合作、宽容等。文学写作和文学阅读一样,是我们精神成长必要的营养,是我们对自身言语生命的发现和认同,为人生寻求归属感和家园感。以往的教育偏于经验和知识的灌输,  相似文献   

10.
从儿童文学发现与发生的源头高度,提出“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的基拳美学特征,深入论证儿童文学审美创造形态的基本构成,以及儿童文学艺术真实的特殊性与实践个性,强调21世纪儿童文学坚守“以善为美”的美学品质的普世价值与当代意义。与成人文学的艺术真实强调作家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真实世界的一致性不同,儿童文学的艺术真实强调的是作家的主观认识与儿童世界的一致性,即作家所创造出来的具体人物的关系和行动是否与儿童的思维特征、心理图式相一致,追求一种儿童幻想世界的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11.
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儿童文学发现与发生的源头高度,提出“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深入论证儿童文学审美创造形态的基本构成,以及儿童文学艺术真实的特殊性与实践个性,强调21世纪儿童文学坚守“以善为美”的美学品质的普世价值与当代意义。与成人文学的艺术真实强调作家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真实世界的一致性不同,儿童文学的艺术真实强调的是作家的主观认识与儿童世界的一致性,即作家所创造出来的具体人物的关系和行动是否与儿童的思维特征、心理图式相一致,追求一种儿童幻想世界的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12.
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家中 ,周作人是最重视和关心儿童、儿童文学问题的。本文通过对周作人早年的重要文集《自己的园地》的分析 ,探究了周作人重视儿童、儿童文学问题思考的缘由 ,以及这种思考在他的“人学”观中的意义。可以说 ,周作人始终把儿童、儿童文学问题与“人”的问题紧密相连 ,儿童、儿童文学的思考是他对“人”自身全面认识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他的“人学”观中具有特殊意义。也正因此 ,周作人才始终热衷于儿童、儿童文学的思考、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研究主要集中于1912—1923年间,这十年也正是我国儿童文学的诞生期.周作人的儿童文学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倡导“儿童的发现“到“儿童的文学”的过程,这也是与我国儿童文学最初的发展历程相一致的.周作人的儿童文学思想不仅是他文化思想中最重要一翼,还是我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上最初一批成果.因而,研究周作入的儿童文学思想,其史学上的意义与理论上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一、周作人与中国儿童的被发现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在阅读能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上,大家已达成共识。但在读什么样的书上,却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读经派主张读“四书”“五经”,内容上越深越好,认为孩子在13岁以前应该满腹经伦;儿童文学派反对读经,认为儿童就应该读童书。大家都强调是让儿童在最适合的年龄读了最适合的书。我个人认为,儿童阅读就是在汲取他们精神成长所需的“营养”,这个“营养”的搭配必须全面、合理与均衡。因而,我主张儿童阅读应“两条腿”走路。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的《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运用现代化理论视角,以对儿童文学本性的认识和世界性儿童文学视野来梳理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轨迹,提出了中国儿童文学不是“古已有之”而是发生于“现代”,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中存在着两个“现代”等富于创见的学术观点。《进程》不但厘清了中国儿童文学许多重大历史事实,而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有关中国儿童文学的深刘思想,显示了作者深逮的意识、敏锐的眼光和注重事实的治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基于儿童哲学与儿童教育相契合,儿童文学是儿童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分析了儿童文学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哲学教育成为可能的条件,强调了儿童文学视野下儿童哲学教育重在爱的哲学教育,探讨了儿童文学视野下儿童哲学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无意思之意思”的儿童文学价值观是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者首次将衡量儿童文学价值的标尺从先前的强国智民、救国图存以及教育儿童等功利价值转向了以儿童为本位、只要儿童快乐的非功利价值。周作人认为安徒生的作品《小伊达的花》比其经典作品《丑小鸭》更好,这并不是因为《小伊达的花》“讲花的跳舞会,灌输茫神的思想,实在只因他那非教训的无意思”。“无意思”并非无意义,儿童通过阅读大人看似“无意思”的作品,能够使儿童充满空灵的幻想与快活的嬉笑,让他们“愉快的活动,这便是最大的实益”。在周作人看来,“无意思之意思”的作品算是儿童文学的最上乘。  相似文献   

18.
少年儿童小说、童话、儿童散文、儿童诗是儿童文学的四大主要文体。少年儿童小说关注儿童的成长,“启蒙”和“成长”是其永恒的主题。童话以幻想为主要审美手段,并满足某种愿望。儿童散文注重表现少年儿重真挚的情感,充满了生活情趣。儿童诗适合儿童倾听、吟诵和阅读。  相似文献   

19.
儿童观的转变与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三次转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儿童观问题是儿童文学一个根本性的文化问题,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思潮,集中到一点,就是“儿童观”问题。从五四“以孩子为本位”的儿童观,到30年代“配合一切革命斗争”而形成的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再列八九十年代尊重儿童个性的儿童观,它的背后是社会文化产生了变革,通过儿童观来影响儿童文学观和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着眼于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儿童文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向健全的社会的人的成长,两者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儿童文学对素质教育具有多个方面的独特功能价值.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既是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语文教育的一种独特方法.在精神上和语文新课标改革理念是相通的。语文教师有必要提升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