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土壤安全角度研究我国土壤保护战略问题, 对持续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 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保障农业生产与食物质量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章在分析我国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我国土壤保护宏观战略研究中亟需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 即土壤保护的战略思想、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及战略重点, 保护战略的实施对策, 以及土壤安全工程创建思想, 为制定国家土壤安全战略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土壤保护宏观战略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土壤安全角度研究我国土壤保护战略问题,对持续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业生产与食物质量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章在分析我国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土壤保护宏观战略研究中亟需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即土壤保护的战略思想、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及战略重点,保护战略的实施对策,以及土壤安全工程创建思想,为制定国家土壤安全战略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推行绿色农业与强化食物安全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绿色农业与食物安全问题不仅仅只是人们日常关注的"瘦肉精"、"农药残留"、"疯牛病"等问题.其内在含义包括了食物生产、供给、消费、贸易和供需平衡等涉及综合性食物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绿色产业经营方法.分析与研究加入世贸组织后绿色生产与食物安全的形势,切情提出保证我国优质农产品有效供求与强化食物质量安全的发展战略与技术对策,无疑会对农业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土壤安全是基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土壤系统认知, 关系到与粮食、纤维和淡水等相关的全球土壤资源利用与保育。土壤对粮食安全、水安全、能源可持续性、气候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些土壤相关问题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土壤安全也是一个多属性多指标的概念, 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包括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过程变化), 而且具有社会属性(包括经济、社会、政策等)。文章在充分认知土壤安全概念以及分析我国土壤安全重要性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土壤安全的宏观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5.
土壤安全的概念与我国的战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安全是基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土壤系统认知,关系到与粮食、纤维和淡水等相关的全球土壤资源利用与保育。土壤对粮食安全、水安全、能源可持续性、气候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些土壤相关问题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土壤安全也是一个多属性多指标的概念,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包括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过程变化),而且具有社会属性(包括经济、社会、政策等)。文章在充分认知土壤安全概念以及分析我国土壤安全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土壤安全的宏观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6.
借助Web of Science 和CNKI数据库,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定量分析了1986—2014 年近30 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土壤科学文献, 研究了土壤科学不同时期(1986—1995 年、1996—2005 年、2006—2014 年)发展与演变过程, 对比了国内外土壤科学发展的异同点。早期的国际土壤科学是以土壤肥力主导的农田土壤学研究, 逐渐转向关注以生态环境为核心的问题导向研究, 以及强调土壤生物驱动的土壤过程研究;而我国土壤科学研究更注重区域特色, 以地力提升、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土壤污染与修复等问题导向更加明确, 发展过程中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不断增强。文章期望以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客观评价土壤科学发展的脉络, 把握学科发展前沿, 提升土壤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 从而推动我国土壤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核能利用从未止步,人类对核安全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在福岛核事故5周年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30周年之际,文章针对革新型核能系统,从安全目标、设计理念、安全评价和风险认知4个方面对核安全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思考,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四项革新"的建议:(1)安全目标从技术重返社会;(2)通过革新型反应堆技术,避免无限制复杂化纵深防御来解决安全问题;(3)重视理论引导的安全评价方法,采用系统化评价体系;(4)在政府/工业界/社会之间建立"第三方"并通过其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等。  相似文献   

8.
许世卫 《中国科技论坛》2007,(11):116-119,131
介绍了食物安全的基本特征,分食物数量、质量、营养和可持续性发展四个方面对中国食物安全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生产、消费、预警三方面对食物安全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土壤类精品期刊的高被引论文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的土壤类期刊有<土壤学报>、<土壤>、<土壤通报>.为了解这三种期刊高被引论文的特征,本文利用CNKI引文数据库,对自创刊以来刊登论文的被引次数进行检索,对各刊被引次数前50名的高被引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研究.结果表明,被引次数最高论文的被引次数、50篇高被引论文的总被引次数、50篇高被引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三项指标均表现为<土壤学报>><土壤>><土壤通报>.高被引论文的作者主要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引用高被引论文的期刊主要是重点大学的学报,如<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等.土壤生态环境是三种期刊共同关注的研究内容.目前土壤学研究的领域已从传统的土壤分类、土壤物理等转向人们更加关注的土壤生态环境领域.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近年来国际土壤学界在土壤物理学领域的一些新的定位和发展, 并就与土壤安全密切相关的几个关键土壤物理研究热点进行了简要回顾, 包括:土壤结构、土壤水分监测与运动模拟、农田水文过程与水分生产力、土壤中污染物和胶体的运移、土壤生物物理、生物质炭对土壤物理性质作用机制与效应6 个方面。最后从土壤物理学科发展和我国耕地建设的需求展望了土壤物理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文章总结讨论了近年来我国土壤化学学科的研究特点、现状及进展, 并据此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趋势及重点发展方向作概括性展望。综合分析认为, 对土壤进行宏观调控要以对土壤微观机理的认识为前提。随着"地球关键带"的概念被提出后, 基于原子、分子尺度对土壤微观性质的原位观测及认识的飞跃是最近10 年来土壤化学研究领域迅速发展的基础;现代土壤学与生物学、环境科学、化学以及地质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与渗透, 特别是与生物学的融合, 促使土壤化学再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一些地球关键带中新的土壤化学理论正在逐渐成形并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地球关键带与地表通量野外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黄土高原关键带站”)立足黄土高原,面向黄河中游,开展季风区地球关键带和地表通量的长期定位观测和数据积累,在科学上为世界地球关键带科学作出突出贡献,在服务国家需求上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黄土高原关键带站提出了黄土关键带形成演化的“季风控制论”,重建了地质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植被、温度和降水的变化,查明了黄土关键带形成演化的气候背景;重建了过去500年温度、降水等气候要素序列,揭示了黄土高原干旱、高温等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诱因及特点;系统开展了黄土高原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研究,揭示了黄土高原关键带土地利用格局与生态过程的作用机理,阐明了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形成与相互作用机制,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黄土高原关键带类型划分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框架;深入开展了黄土高原多尺度水土过程及其对重大生态工程的响应研究,阐明了黄土高原和黄河流域过去60年径流输沙和水沙关系的时空尺度特征与驱动机制,揭示了土壤水分与区域气候、土壤和植被的相互关系,定量评估了黄土高原生物和工程治理措施的环境效应;为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咨询。  相似文献   

13.
我国设施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质量问题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设施蔬菜生产复种指数高、农用投入品投入量大、产地环境封闭等特点, 易造成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及有效性增加, 带来生态环境风险。研究表明, 设施蔬菜土壤中农药、剩余养分、重金属、酞酸酯、抗生素等污染物积累明显高于一般大田蔬菜, 其环境与安全风险比常规农田明显要高。土壤性质改变和污染物积累, 可降低土壤的生态功能, 提高作物污染物含量, 影响水体质量, 给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生态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带来风险。其原因与农用投入品投入量过大、生产经营落后、法律法规和标准不适应管理需求、监管缺失等有关。未来需要加强农用投入品使用的监管和指导, 完善适应设施生产的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建立设施蔬菜产地环境监管和指导机制, 加大环保科技投入, 以保证设施蔬菜生产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n econometric approach to examine the determinants of scientific production at cross-country level. The paper aims not to provide accurate and robust estimates of investment elasticities (a doubtful task given the poor quality of the data sources and the modelling problems), but to develop and critically assess the validity of an empirical approach for characterising the production of science and its impact, from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We employ and discuss the limitations of a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 to relate investment inputs to scientific outputs using a sample of 14 countries for which we have information on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ERD). The outputs are taken from the Thomson ISI® national science indicators (2002) database on published papers and citations. The inputs and outputs for this sample of countries have been recorded for a period of 21 years (1981-2002). A thorough discussion of the data shortcomings is provided. On the basis of this panel dataset we investigate the profile of the time lag between investment in HERD and research output and returns to national investment in science. We devote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analysing the presence of cross-country spillovers. We show their relevance and underline the international effect of the US system.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质量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分析了质量管理、质量科学、质量工程三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认为质量管理应是规范的学科名称。重点对其学科定位和学术地位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质量管理学没有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中国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立和谐社会,必须重视质量管理学科,重视社会经济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盖美  岳鹏  杨苘菲 《资源科学》2022,44(8):1645-1662
海洋环境保护是助推海洋可持续发展、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任务和使命。本文基于熵权TOPSIS法对环渤海地区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测算,借助重心模型刻画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环渤海地区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得出以下结论:①环渤海地区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整体呈上升趋势,偶有波动;但空间异质性显著,南部经济区较高,西部经济区较低。海洋生态环境质量重心整体呈向西再向北迁移的趋势,各经济区内部重心移动差异性明显。②从地区整体效应来看,对海洋生态环境直接贡献强度排序为:环境规制>生活水平>科技水平>科技投入>0>碳排放量>农业污染>工业化水平>劳动力结构>废水排放,对其他地区的溢出效应影响排序为环境规制>0>碳排放量>劳动力结构>工业化水平>废水排放。③分区域来看,各影响因素在不同经济区的作用效果不同,西部经济区产业结构、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环境规制、生活水平提升海洋生态环境水平;南部经济区经济发展、科技水平、科技产出、生态优化、环境规制对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效果明显;北部经济区生态优化和环境规制推动地区海洋生态环境发展。研究为环渤海地区沿岸省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The paper analyses the Italian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 scientific production, its relative citation impact, its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s and scientific productivity compared with the most productive EU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1980–2009. It shows that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level of funding has been dramatically low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Italian science has been able to increase its performance up to 2007. Italian science is a “cathedral in the desert”. However, a recent reduction in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production, the lagging behind in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relative citation impact) and the great heterogeneity of researchers’ productivity (absence of correlation of number of researchers with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scientific production) may mark the start of a decline of Italian science.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increased funding must go hand-in-hand with reform of autonomy and governance and calling for a sound system of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and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相似文献   

18.
秦大庸  刘俊  鲁欣  冯琳 《资源科学》2006,28(4):172-176
提出了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为保障该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缓解区域内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之间的矛盾,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主要包括5个方面:①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鼓励外出劳务、提高人口素质;②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利用雨水资源;③积极推进以坡改梯为主要内容的水土保持综合开发、增加涵蓄汛期雨洪资源能力;④发展窑窖集雨补充灌溉农业和推广应用各种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⑤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环境下的科技传播能力是衡量区域科技发展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投影寻踪模型和随机前沿模型对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省域科技传播能力进行综合测度,并进一步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科技传播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省域科技传播能力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经济发展、高新技术发展、人口素质、政府支持、教育重视度以及信息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省域科技传播能力的提升,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科技传播能力的重要驱动力;(3)经济发展与信息化发展对于科技传播能力的影响较为显著,地区间存在一定的梯度差异。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土壤微生物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微生物作为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引擎, 驱动土壤圈与其他各圈层之间发生活跃的物质交换和循环, 在维系陆地生态系统地上-地下相互作用, 支撑陆地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土壤肥力形成和培育、污染土壤修复和全球环境变化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土壤微生物学是现代土壤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然而, 长期以来由于土壤生物系统的复杂性和土壤生物学研究技术手段的限制, 人类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的认识十分有限。近年来, 随着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土壤微生物研究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 为促进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手段。文章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土壤微生物学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并抛砖引玉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