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长江     
《新闻记者》2012,(10):98
范长江,1909年10月16日生于四川内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社会活动家。范长江写过大量的出色的新闻报道,代表作为其担任《大公报》通讯记者时所著《中国的西北角》。他还曾担任过《解放日报》社长、新闻总署  相似文献   

2.
范长江(1909~1970),原文范希天,四川内江人.曾为北平<晨报>、<世界日报>、天津<益世报>撰稿,担任<大公报>记者,代表作有通讯集<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这些通讯真实而生动的记录了历史,为后人赞誉.范长江发起、组织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筹办国闻社,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我党新闻传媒的重要职务,曾任新华社华中总分社社长、<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校长、新华通讯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长、政务院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长、国家科委副主任等要职,在领导岗位上为我党的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的智慧.观其一生,不管历史风云如何变幻,范长江始终坚持其新闻操守,信奉其新闻观念,以其笔记其见、述其思,无愧为中国新闻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为纪念他,1991年设"范长江新闻奖"作为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全国性高层次奖励.  相似文献   

3.
范长江同志(1909年—1970年)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他的丰富的采访经验,已成为我国新闻界的宝贵财富。范长江原是一个穷学生。30年代初期,他在北平求学时,为了维持生活,开始向北平《晨报》、《世界日报》、和天津《益世报》投稿。1934年初,《晨报》聘请他为特约通讯员,他的卓越才华开始显露出来。不久,天津《大公报》聘请他为固定撰稿人,专门撰写文化教育方面的新闻。但范长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3,(7):75-76
<正>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培养新闻干部的学校,创建于1946年2月,1949年7月改名为苏南新闻专科学校,1950年3月停办。学校初创时设在淮阴北门大街大陆饭店院内(即今日淮安日报社院内)。首任校长由《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和新华社华中总社社长范长江担任,副校长包之静,秘书长谢冰岩。不久,范长江奉命调中共南京办事处工作,由恽逸群接任校长。该校共招生4期。  相似文献   

5.
记者的武器和信条是什么? 范长江(曾任《人民日报》社长,1970年10月被“四人帮”迫害致死)认为——真理是新闻记者唯一的武器,忠实是新闻记者唯一的信条。记者的工作特点是什么? 邵飘萍(1884—1926年我国新闻史上著名爱国新闻记者)概括——记者“其脑筋无时休息,其耳朵随处警备,网罗世间一切事物  相似文献   

6.
专业类(50种) 1.《新闻文存》,徐宝璜等,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 简介:中国新闻学经典多收录其中,包括1919年问世的新闻学开山之作——徐宝璜的《新闻学》.当代新闻学著述以《甘惜分自选集》为典范. 2.《范长江新闻文集》,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 简介:以范长江命名的新闻奖,是中国记者的最高荣誉.读读他的新闻作品,特别是《中国的西北角》就明白了.参阅邹韬奋《经历》、陶菊隐《记者生活30年》、萧乾《人生采访》、徐铸成《报海旧闻》等.  相似文献   

7.
知识之窗     
类别:中国新闻史人物编号: 范长江范长江(1909—1970),四川内江人,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1933年下半年,他开始为北平《晨报》、《世界日报》和天津《益世报》写稿,一年之后,成为《大公报》撰稿人。1935年7月,范长江以《大公报》旅行记者身份,开始了西北地区考察旅行,写了大量的游记,后汇编成著名的《中国的西北角》一书。1936年8月去内蒙古采访,所写通讯汇编成《塞上行》一书。  相似文献   

8.
我国首次范长江新闻思想和实践讨论会1986年11月20日在四川大学举行。范长江是四川内江人,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他写的《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新闻作品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地通讯,  相似文献   

9.
问:为什么设立范长江新闻奖? 答:范长江同志是我国现代新闻史上杰出的记者,是无产阶级新闻战线上优秀的战士和领导者。范长江于1909年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1970年被林彪、“四人帮”残害致死。范长江同志献身新闻事业的伟大业绩,成为激励广大新闻工作者,特别是激励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一面鲜艳的旗帜。范长江在青年时代就是一位闻名全国的具有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新闻记者。1935年夏天,年仅26岁的范长江以《大公报》特派通讯员身份从北平赴成都,开始了赴西北考察采访。他以惊人的勇气,深入实际的精神,走遍川、陕、青、甘、宁等地区,历时十个月,写下大量旅途通讯,连续在《大公报》上发表,轰动全国,随即成为《大公报》特派记者。这个时期的作品,汇集在流传久远的《中国西北角》。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他只身进入西安采访,后转赴延安,报道了事变真象和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0.
范长江的“民本”新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涛 《新闻界》2006,9(2):62-62,61
20世纪新闻巨子范长江的新闻事迹与他的《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新闻经典作品已彪炳史册。然而范长江留下的还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他以自己的新闻思想和行为所阐释的“民本”新闻观。  相似文献   

11.
经中宣部新闻局同意,中国记协主席团、书记处联席会审议决定成立范长江新闻基金会。基金会将颁发的范长江新闻奖是全国新闻界中青年新闻最高奖。目前。范长江新闻基金会筹备组正在抓紧筹备工作。范长江同志是新闻界的一面旗帜,是我国杰出的新闻战士。他在青年时代采访西北,写成了新闻杰作《中国西北角》成为闻名全国的进步新闻记者。他是中国记协前身——中国青年记者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为创造和发展我国的新闻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范长江新闻基金会旨在继承和发扬范长江献身于  相似文献   

12.
近读几篇人物专访,受益之余,发现其中有如下疏漏: “告诉我们:长江1970年冬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新闻知识》1990年第10期《沿着长江的足迹——访范长江的胞弟范长城》)。“四人帮”的结成是在1973年党的“十大”使王洪文当上了党中央副主席以后的事。在此以前尚无这种特定含义的“四人帮”,故1970年范长江之死,应称被林彪、江青一伙迫害致死,不宜提“四人帮”。“张学良卫队团团长孙铭久”(同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西安事变纪实》(申伯纯著)一书中有“张的卫士营营长孙铭九”之说(p105、  相似文献   

13.
范长江(1909—1970),是我国现代新闻史上最为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之一。他在1935所进行的行程一万余里,历时十个月的西北采访活动,首次向处在国民党新闻封锁下的广大读者报道了红军长征的一些情况,揭开了当时神秘的大西北黑暗与危机的内幕。西北之行通讯集《中国的西北角》的出版,奠定了他在中国新闻史上名记者的地位. 使不少范长江研究者感兴趣的是:当时只有26岁的范长江,作为一个没有受过专门新闻教育的报社通讯员,为什么能在西北之行中一举成名,引入眼目? 无庸置疑,远大的抱负、丰富的思想、广博的知识和探索的勇气都是构成长江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在长江身上,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成才素质——问题意识。在他的西北之行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在新闻活动中,新闻工作者从  相似文献   

14.
今年5月份,谢冰岩同志查阅《新华日报》(华中版),发现该报1946年2月17日第四版的《新闻工作》第一期上有一篇文章,是介绍淮北黑板报情况的,他极其兴奋地告诉我,要我去看看。第二天下午我真的去看了,一看就引起了我的回忆。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在当时新华社华中总分社社长范长江同志的建议下,召开了华中新闻工作会议。会议由新华社苏中分社社长谢冰岩同志主持。新华社淮南分社汪义  相似文献   

15.
问:为什么设立范长江新闻奖? 答:范长江同志是我国现代新闻史上杰出的记者,是无产阶级新闻战线上优秀的战士和领导者。范长江于1909年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1970年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范长江同志献身新闻事业的伟大业绩,成为激励广大新闻工作者,特别是激励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一面鲜艳的旗帜。范长江在青年时代就是一位闻名全国的具有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新闻记者。1935年夏天,年仅26岁的范长江,以《大公报》特  相似文献   

16.
《范长江记者生涯研究》首发式暨蓝鸿文教授80寿辰和从教55年学术研讨会2009年5月23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图为参加开幕式的嘉宾,自左至右为郑保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玉明(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于友(范长江原国际新闻社同事)、蓝鸿文、周凤文(蓝鸿文教授夫人)、范  相似文献   

17.
历时五天的范长江新闻思想与实践讨论会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范长江同志的家乡——四川內江结束。范长江同志一九一○年生于内江县田家区。他是我国著名记者,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写出了《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优秀通讯,受到国内外重视。建国以后曾担任新华社  相似文献   

18.
问:为什么设立范长江新闻奖? 答:范长江同志是我国现代新闻史上杰出的记者,是无产阶级新闻战线的优秀战士和领导者。范长江于1909年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1970年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范长江同志献身新闻事业的伟大业绩,成为激励广大新闻工作者,特别是激励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一面旗帜。范长江在青年时代就是一位闻名全国的具有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新闻记者。1935年夏天,年仅26岁的范长江以《大公报》特派通讯员身份,走出书斋,从北平赴成都,开始赴西  相似文献   

19.
在范长江逝世20周年的时候,《范长江新闻文集》和《范长江传》两部书出版了。9月21日,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在全国记协会议室召开了这两部书的出版发行座谈会。范长江同志是我国现代新闻史上最杰出的记者和我国新闻事业的优秀领导人。他20多岁时就以《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为题的大量通讯闻名全国。他第一次公开如实地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揭开了当时神秘的西北的黑暗和危机,引起了全国的震动。后来他在我们党的新闻事业中担任过重要的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20.
范小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大四学生。爱笑的小江看起来和同龄的其他女孩子没什么不同。但是,从家庭背景来说,小江可以说是"名门之后",因为她的爷爷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和报刊活动家,范长江先生。无论在中国新闻史上,还是在中国近代史上,范长江都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从著名的《中国的西北角》到范长江新闻奖:从25岁深入中国西北地区采访到后来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范长江先生那令同行无比羡慕的新闻采访写作才能,以民族危亡为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