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孙金锋 《成人教育》2011,(10):11-13
“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已开始进入后人口红利时代。在新的时代,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产业素质是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质。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复杂,农民工招工难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存导致人们对就业形势的判断出现很大差异.有人认为,农民工招工难意味着刘易斯拐点到来,标志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时代结束.实际上,准确判断我国就业形势,需要从供求和制度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从供求层面看,“十二五”时期我国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呈现"三高三低"的特点。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仍是处于城市制度之外的社会群体,其社会地位边缘化、居住边缘化、就业边缘化、经济地位边缘化,仍是极其显著的。政府应把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真正摆上议事日程,给予特殊关注,采取多种途径解决这一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  相似文献   

4.
就业是民生之本,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也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城乡二元户籍、城市社会排斥、市场竞争激烈、素质技能不足、培训体系不健全、就业途径不畅、就业保障受歧视、维权难等。当前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对策主要有:消除就业二元化制度壁垒、优化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环境、扩大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渠道、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择业水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和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归属感。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是"80后",较老一代农民工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平,并认同城市的价值观,迫切希望融入城市,但就业权利的不平等仍然是社会的普遍现象。本文在解构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的形成并分析其特征的基础上,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不能实现平等就业的种种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城乡二元户籍、城市社会排斥、市场竞争激烈、素质技能不足、培训体系不健全、就业途径不畅、就业保障受歧视、维权难等。当前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对策主要有:消除就业二元化制度壁垒、优化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环境、扩大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渠道、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择业水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和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归属感。  相似文献   

7.
2005年以蔡昉为代表的国内学者提出我国已进入“刘易斯拐点”论点之后,学界开始进行了大讨论,同时国外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目前主要的观点有两种:我国农民工工资不断上涨,“民工荒”现象愈演愈烈,我国的剩余劳动力已由无限转为有限,已进入刘易斯拐点.我国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并未出现劳动力被吸收殆尽的现象即是刘易斯拐点并未到来;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归纳出:虽然目前我国出现了大量的“民工荒”现象,但我国还没迎来“刘易斯拐点”,但已进入“刘易斯拐点”的第一阶段,并根据这一情况提出相对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于二元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对就业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文章通过对刘易斯拐点理论的探讨,结合近年来各地"民工荒"及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收入水平线的现象,探讨二元经济转型对高职毕业生就业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后人口红利时代下的产业转型迫切需要新生代农民工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对安徽省界首市舒庄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和就业特点的问卷调查,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竞争力途径的模型,确定其最佳提升途径,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找到提升方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职业教育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及面临的诸多问题,认为就业问题是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而职业教育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因此,职业教育应主动谋求改革与发展,以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通过政府政策护航、执行就业准入制度以及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等,努力构建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并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应通过多样化的办学形式、多元化的办学主体及立体化的教育教学改革等举措,以更好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体育强国"等相关概念入手,分析了"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的具体含义;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剖析了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战略选择的重大意义,指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可加深对建设体育强国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实现我国体育事业的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创造社“转向”主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完成了从“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的这一具有深刻矛盾性命题的转换,在此种转换的过程中体现出了现代性本身特有的性质。“转向”的发生不仅使创造社作家放弃了自我中心意识和浪漫抒情的理想,更为重要的是它造成了现代知识分子精英立场的丧失,大多数作家纷纷背离现代精英知识分子的意识而将注意的焦点“转向”了收效甚快的政治运动,这是创造社的悲哀.也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通变》篇认为《楚辞》是文章"从质及讹"的转折点,希望通过"宗经诰"与"变乎骚",达到文章"通"与"变"的平衡。在这一大背景下,刘勰将《楚辞》列入"文之枢纽",并在《辨骚》篇中提出了"倚经驭骚,酌奇存真,玩华保实"的写作原则,把"文"之变纳入可以指导的范围内,《辨骚》篇的宗旨就是指导人们如何"驱辞力"和"穷文致"的。这一写作原则与"正言体要,恶乎异端"的思想密切相关。《风骨》篇与《定势》篇还从不同角度对《辨骚》篇的写作原则进行了补充和丰富。实际上,刘勰就是借《楚辞》来述其运辞之道,这是他解《楚辞》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4.
张九龄晚年被贬荆州,既是其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亦为其创作的转折点。虽“惟文史自娱”,有孟浩然、裴迪、李泌等与之诗酒唱和,但毕竟为放逐之臣,身历楚境,直接感受到荆楚文化氛围,深受屈原的影响是其必然。综观张九龄的作品,其中充满了一种达观、超然的精神,这与他少年聪慧,潜心学植,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不无关系。“九龄风度”是“并庄屈之以为心”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明代武侠小说《水浒传》的出现,使武侠小说创作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在继承太史公侠义精神的基础上,又对其进行了重新的解构和整合,加上了“忠”的思想,使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嬗变为忠义武侠,即“侠与儒”的融合。而清代侠义小说《三侠五义》的出现,又使武侠小说创作发生一变,即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的合流,形成了清官断案、诸侠辅佐的小说创作新模式,这就是“侠义公案小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侠与法”的合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文学中,通过对典型人物的非中心化"他者"形象研究,指出其实质是后现代主义对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解构的表现;典型事件向"他者"视角的演变,在于后现代主义对"元叙事"的消解;典型环境演变成为"平面化的‘他者’在场",源于后现代主义对深度的消解。典型演变为"他者"的文化形态由此出现了"泛精英、大众、反精英"形式,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拆解,发现"精英、大众、反精英"的过程是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互文"的不同层次表现。  相似文献   

17.
五年的留法经历是徐特立从"教育救国论者"到"人民教育家"的重要转折点。目前,论者普遍认为张敬尧的通缉是促使徐特立赴法的直接原因。但实际上,在张敬尧以通匪之名通缉徐特立时,徐特立早已远赴法国。通过分析和梳理文献可知,"教育救国"理想的破灭和"劳工神圣"学说的鼓舞是徐特立赴法的主要原因,而当时轰轰烈烈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则是其赴法的契机和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96年是《天涯》杂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同时也是杂志面临经营危机进行改版的元年。历经15年的发展,《天涯》经过三方面的努力,即形式与美感兼具的封面装帧,充实又丰富的内容搭配和张扬自我特色的栏目设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天涯模式",从而在面对市场转型期刊杂志生存艰难的处境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中国改革的转折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实现了思想解放的转折;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实现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转折;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确定,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转折。  相似文献   

20.
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重要的文化机构。1932年1月28日,日本发动“一·二八”事变,商务成为轰炸目标之一,几乎毁于一旦。在此情况下,时任总经理的王云五采用了一系列措施,使商务在半年内复业,并在20世纪30年代创造了商务印书馆的又一个辉煌。商务的复业措施不仅仅是权宜之计,而是在此契机上的资源重组,这些措施对商务印书馆的现代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