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咨询台     
时雨欣老师: 您好! 我在贵刊今年9期杂志26页上看到一篇文章,介绍了一个小伙子在北京创业的经历,内容是他发现了一种速干吸水毛巾,并且经过8个月后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我对这种产品很感兴趣,能不能麻烦您把他的联系方式告诉我。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和人生的转折,我很想自己做一些事情,靠自己的能力去打拼。我想贵刊创办的目的也是希望帮助更多的人,包括大学生、下  相似文献   

2.
6月29日19:40,本刊记者拔通了俄通社-塔斯社北京分社的电话,很 快一位操着纯正汉语的男士接起了电话,当记者说明来意,表示要进行采访 并希望尽快发传真寄送杂志时,对方很爽快地说:“我就是北京分社的社长 安德烈·基里洛夫.我明天等你们的采访提纲和杂志。” 7月1日.当我们提出希望社长阁下能尽快安排我们的采访时,基里洛 夫爽快地答道:“那就今天下午吧。”于是,当天下午.基里洛夫就在塔斯社 北京分社驻北京办事处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相似文献   

3.
“50年前,我不敢想象我会像今天这样成为这样重要活动的演讲者。当时,能有机会参加北京的一些招待会,采访到一些重要人物,我就很满足了。”一位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的外国人不久前在新华社与路透社合作50周年庆祝活动的致辞中这样说。  相似文献   

4.
对于中国来说,1999年不仅仅是20世纪的最后一年,它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成立50周年。作为个人,我所能做的总结只涉及我自己。在此,我只简单地作一些回忆。来中国作了一次旅游后,我决定接受来华工作的建议。当时我觉得没有太大的希望。接着是邮寄必要的材料,接受水平测试(处理一篇  相似文献   

5.
正时值陈原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商务印书馆同人打来电话,希望我能写一篇文章,以示纪念。放下电话,我的记忆回到一九九五年三月九日中午,在北京一间马克西姆西餐厅二楼,我和辽宁教育出版社几位同事,正在与"书趣文丛"总策划沈昌文等人对面而坐,商讨书稿的有关问题。其间有人说,见到陈原先生在楼下吃饭,我们去打个招呼?沈先生站起来说,陈原老不便见多人,我与晓群下去拜见一下。我在日记中写道:"一楼餐厅的  相似文献   

6.
张焕星 《职业圈》2014,(32):118-118
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对企业管理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越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就越好,市场竞争力就越大,就越适应市场的变化。对于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本文给出具体的方法,希望对希望对大家相关课题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我本是重庆市郊区一家穷苦农民的儿子,高考落榜后,就随在北京某酒店当保安的表哥来到了北京.可是我发现,像我这样没文凭、没技术的外来打工者在北京找工作很难.  相似文献   

8.
祝贺与希望     
我热烈祝贺《北京周报》的一切工作人员。在这个周刊创刊40周年之际,我也和杨正泉同志一样回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周恩来总理在创办《北京周报》的过程中起了很大很大的作用,我自己也是40年前的《北京周报》的工作人员,我就算一半,因为那时我在周报工作,也在中国建设杂志(现在的今日中国杂志)工作。但我在工作了几年以后,就离开了周报。我今天看到在场有一些老同志、老同事们,我很高兴。我也很怀念已经不在的和病倒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9.
肖颖 《文化博览》2006,(7):44-45
2003年,父亲再婚了,后母却是第一次结婚。我想不明白30岁的她为什么要嫁给50多岁的父亲。因为钱?还是房子?抑或是地位?反正我是按这种假设认为的,我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并且和他们闹得很僵。后来,我和男友就到北京打工。一晃三年过去了。2006年3月底的一天,父亲打来了电话,说:"三年了,你只打过几次电话,今年如果你有时间,希望你能回家看看。"放下电话。我发现我竟然还很想见父亲一面,毕竟我和  相似文献   

10.
满妹在《思念依然无尽》中讲了这样一段往事:1989年4月,胡耀邦去世后,正在西雅图进修的她接到爱人从北京打来的电话:"你马上和旧金山领事馆联系,想一切办法尽快赶回来。外交部可能已经通知他们帮助你了。"当她与领事馆联系的时候,接电话的人嗓音倦怠,极度不耐烦地说:"现在已是星期五晚上10点多钟了,你知道吗?都下班了!"满妹解释说:"我是中华医学会的副秘书长,是受组织的委派赴美学习的。我家里出事了,希望能得到帮助,尽快回国。""自己想办法吧。如果每个回国的人都找我们帮忙,那领事馆就别干事了。"对方冷冷地答道。接下来,满妹希望与总领事取得联系,对方说不行;问什么时候可以找到他,回答是"你不知道周末不办公吗?星期一再说  相似文献   

11.
多年前曾受过一次教导:别信有的资本家对工人好,那是他为了收买人心,让工人给他赚更多的钞票。如今我成了一个打工仔,每天干活十分辛劳。我希望我的老板,能向那“收买人心者”仿效:能让我一天只干八小时,晚上睡个囫囵觉;能在法定节日放放假,让我也享受公民的味道;能按时结算工钱,该给我的一分不少;能在我生病时付点药费,使疾病得到及时治疗。若他还能记得我的生日,到时送来一块小小的蛋糕,那我自然会心存感激,尽我所能给老板以回报。如果说这就是“收买”,我倒甘愿把自己“卖”掉!我希望被“收买”@刘炳银~~  相似文献   

12.
每个人只要赚取一定数量以上的钱,就要交个税。"纳税光荣"这句话一直在教育着我们。我们怀着美好的愿望纳税,希望有一天这些支出能回馈到自身。可惜的是,理想和现实往往有差距。我纳税,想让孩子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聆听老师的教诲;我纳税,期望在生病的时候不至于因为没钱而一命呜呼;我纳税,盘算着如何在退休前买得起一套住房;我纳税,希望能畅通无阻地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没有一个又  相似文献   

13.
《职业圈》2008,(23):183-188
2006年10月12日我们高11班在北京搞了个同学聚会,欢度毕业四十周年,感触颇多。冬冰老弟提议出一本书,书名就叫“我们高11班”(南京化工学院高分子合成61级1班的简称),并自告奋勇担当编辑、出版的重任。他希望我们都提供一些素材,我认真地思考了一下,觉得确有很多心里话要讲出来,一吐为快。  相似文献   

14.
能参加今天进行的《北京周报》创刊40周年纪念座谈会,我感到非常高兴和荣幸。早在1958年,《北京周报》首创时刻,我已经读过你们的刊物,那时候它已经成为我们所有的在华留学生了解中国的基本刊物之一,那时我在北京外贸学院。我本人不管是每一次在华任职的时候或是在波兰外交部工作的时候,都一如继往地阅读《北京周报》。据我所知,不仅波兰使馆,同时其它驻华大使馆、领事馆都订你们的刊物。我认为《北京周报》是了解中国的一份十分有价值的刊物,对某些不懂中文的外国外交  相似文献   

15.
在上海世博园,每天都能看到许多和中国人一样排队游览的外围人。外国人怎么看世博引起我极大的兴趣,初夏的一天下午,我在上海采访了来自墨西哥的玛露两亚(Marusia),继北京奥运会后外国人了解中国的良机,同时也是中国人了解世界的奇妙之旅。  相似文献   

16.
决定来北京是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才鼓起勇气过来的.初到北京,北京没有让我失望,她兼具古典与现代的气质,让没有见过多少世面的我着迷.兴致勃勃地游过天安门、长城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拉开了为期一个月的求职历程--这个城市迷住了我,我是那么急切地盼望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员.北京的宏伟气势也鼓舞了我,我相信这广阔的天地必定能够容纳我的希冀.  相似文献   

17.
微观点     
周鸿祎360公司董事长、知名天使投资人如果是你想干的事情,在别人看起来可能是很难的一件事,不过你自已很喜欢,你不会觉得很苦。我开始创业那会儿是28岁。对我来讲,我创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当老扳,我希望有一个平台、有一个环境,我可以控制一些资源,让我去创造一个新的产品和服务。冯军爱国者集团总裁我们希望靠事业来凝聚人.靠目标来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共同分享未来,我们和人才的互动关系是共同分享未  相似文献   

18.
一桩惨祸引出机遇 2004年元宵后的一个夜晚,江西樟树市一位个体户因煤气泄漏引发大火,一家四口死于非命,家中的一切也付之一炬.不久,我的一个同学来找我,说遇难的是他的亲戚,估计在银行有存款,现在找不到存单、存折,希望我能帮他想想办法.说真的,他还真的找对了人,我在银行的时候,做过几年储蓄所主任,对储蓄有一点研究.  相似文献   

19.
“自从中国的首都在2001年获得奥运会主办权后,不管你往哪个方向走,北京好像都在开奥运会。”路透社8月4日一篇题为《中国计划清除中式英语》的文章被多家西方媒体转载,该文称,“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北京希望从首都街头的双语标示牌上清除中国式英语。和亚洲其他许多地区一样,中国也存在很普遍的劣质英语翻译问题,一些网站还专门曝光这些听上去很可笑的翻译。以前,一些说英语的人被邀参观‘种族主义公园’,事实上应该是‘民族园’;还有一些旨在提醒行人地板很滑的牌子上写着‘很狡猾’。此外,为了满足奥运游客的需求,北京市旅游局要求全市4000个没有评级的宾馆把它们的名字、营业时间、菜单等都翻译成准确的英语。”  相似文献   

20.
简单的东西     
我在写着一些简单的东西总是希望复杂的生活简单下来但这很困难就像我写的这些东西有时候也显得很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