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 ”的形义,传统有“窗户说”,“仓廪说”,“祭名说”,“地名说”四种,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论证甲骨文“ ”的形义,认为: 取形于大明之日,在有文中用作祭祀地名。  相似文献   

2.
《诗·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是一个氏族的名字.商族为什么叫做商?若干年来,大家一致认为,商是一个地名.因为《史记·殷本纪》说:"殷契……封于商."这种说法是可信的.商人居丘,胡厚萱老师曾详加论证(见《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四册,《卜辞地名与古人居丘说》).甲骨文中京、高等字,就是高阜上房屋的象形.京、《说文》说:"人所为绝高丘也."高,甲骨文为地名,《说文》说:"崇也"凡此?形,都是高阜的象形.  相似文献   

3.
释"曹"     
"曹"字的甲骨文形体为上"(東東)"下"口"的会意字,"曹"字的字形义为以言词审理原告被告双方的诉讼.<说文>对"曹"的形体分析"从(東東),在廷东",不确.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健全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制度,而其中婚姻制度更是早已有之。中国人对于婚嫁问题看的尤为重要,但是要想追本溯源,最科学的资料当属中国的汉字。自甲骨文到现代的简化汉字,其间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但是汉字的形义却没有像欧美文字那样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本文就通过研究两个汉字"室"和"家"的字义及字形,来说明一下古代为什么说结婚后的男女分别为:男有室,女有家。  相似文献   

5.
释"各"     
《说文》中“各”释为“异辞也”,但从甲骨文字形可以看出其是足趾走向洞穴形.甲骨文字形的下方部件与“臽”“丞”“凶”相同,其甲骨文字形与“出”的甲骨文字形相反。其词源义应为“至”“到”.而在经典文献中其词源义常被“格”或“ ”代替。  相似文献   

6.
释"咎"     
分析了"咎"字的甲骨文形体,认为"咎"字的初形为上从倒"止"下从"人"的会意字,"咎"字的字形义为天神降灾祸于人.<说文>根据"咎"字已有讹变的篆书去分析字形,认为"咎"字"从人各.各者,相违也",不确.  相似文献   

7.
关于敖其地名的"由来"介绍的文章很多,其中有"早年赫哲族葛依氏、葛勒氏从三姓(依兰)沿松花江东下来此定居,用原始工具‘绰罗子'捕鱼.绰罗子赫哲语为‘敖其',以此定名"一说.对此说,我们不敢苟同,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8.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寥寥数字便描摹出古时京城的繁华景象.可如今,"长安"一名早已淹没在历史的洪流里. 翻开我国数千年地名演变的图谱,有一些地名沿用至今,比如"河北";有一些地名被湮没于滚滚历史烟尘之中,比如"西域";还有一些地名名称依旧,但所指范围早已不同,比如"山东". 中国国土辽阔,历史悠久,数量庞...  相似文献   

9.
释"竟"     
分析了"竟"字的甲骨文形体,其形体构成为上从"干"下从"兄"的会意字."竟"字下方的部件"兄"为人的祝祷状,而上方的部件"干"则表示"否定"义."竟"字的甲骨文形体义为人的祝祷活动的终了.  相似文献   

10.
释"奄"     
"奄"字早在西周就已存在,但其形义至今众说纷纭.本文从"奄"的字形入手,对其音、义做了简要的说明和考证.通过综合一些重点字书和工具书对"奄"及其作为偏旁构成的合体字的考释,考证出"奄"的本义为"覆盖",并探求了它的其他一些用法.  相似文献   

11.
鞍山作为地名,其历史溯源在历代史料中都无明确有序的记载和说明. 古西鞍山和东鞍山山地与鞍山的地名由来密切相关. 本文根据历代文献涉及鞍山地名的线索和相关古地图的考证,结合鞍山历史的发展脉络与古西鞍山山地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历史的探究,另辟蹊径,通过古代鞍山曾用名"安山"和"龙凤山"的分析论证,阐明了"鞍山"作为地名在不同时代的演进进程.  相似文献   

12.
马彩红 《现代语文》2007,(12):30-31
一、甲骨文中介词"于"的判定 本文以郭沫若先生主编、中华书局出版的<甲骨文合集>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编的<小屯南地甲骨文>中典型的完整句子作为基础材料.由于本人的时间和能力及掌握的材料有限,因此未能统观全书并做出科学准确的统计数据,但对文中使用"于"的例句都尽力核对原始拓片,以确保材料准确.  相似文献   

13.
释"事"     
"事"字的常用义<说文>解为"职也",它与"吏"和"史"关系密切,它们在语用语义上往往相同,常常出现彼此混用的情况.我们认为这与"事"字产生方式--附划因声及其词义发展有关.本文试图援引从甲骨文到先秦语料中关于"事"字的用例,运用发展的语言观考释"事"的产生以及它和"吏""史"的混用情况,以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说文解字”与汉字形义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意音文字,汉字形义具有可诠释性.在现行汉字层面,存在有形义联系、形义联系脱节、形义联系回归、形义联系后生、形义联系交错、无形义联系等情况,诠释复杂的形义关系时,"新说文解字"应立足现代,参考古代.单字的诠释需要在全面分析汉字系统基础上进行,避免诠释的主观性.应用科学的汉字形义诠释有益于汉字教学.  相似文献   

15.
《说文解字》卷十三田部:"田,陈也。树谷日田。象四。口、十,吁陌之制也。"①清代以来,诸家释田主要依据许书,然其引文、句读及注解却各本有别。诸家释田所引许书原文的差异,不仅存在版本和校勘的问题,而且直接反映了他们对四字音形义的认识。据今所知,田字出现最早的是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田的甲骨文最基本最简明的作田形,也有笔画繁复作种种钩连图案的。卜辞中田的常见用义主要有两种:一是"田猎",一是"农田"。多数学者认为这两种用义的田非同一字,有的学者则认为二者有一定联系。我们在考察二"田"间内在联系及田字由来时,只…  相似文献   

16.
关于辛字的形义,说法不一。《中国语文》1983年第五期刊载的詹鄞鑫同志《释辛及与辛有关的几个字》一文(以下简称《释辛》),“肯定辛是古凿具”。我以为此说是不可信的。一先说字形。辛和辛本是一字,这是没有争议的。但辛辛的形体何所取象,看法就不一样了。《释辛》说象凿具,并举出出土实物来和甲骨文金文辛字  相似文献   

17.
"乐"字形体,从甲骨文到简化字,演变信息清晰。自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我们知道"乐"成形先于"礼"。"乐"之初义关系到对音乐观念的理解,因此,对于"乐"字初义,不断有学者进行探讨。但大多数学者都没有摆脱"音乐"本位说,也有一些学者引入了新的视角进行阐述。但"乐"字与远古文明的祭祀息息相关,在卜辞中皆作地名解,其本义应为栎树,此树被远古人们崇拜为社树。  相似文献   

18.
代地理研究是殷商历史研究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20世纪30年代,郭沫若在王国维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甲骨卜辞"计日干支与地名系联法"和"同版卜辞地名系联法"以及"异版卜辞地名系联法".其后董作宾、陈梦家、李学勤、丁山、郑杰祥等以及日本学者岛邦男、松丸道雄等为商代地理考证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近人刘师培据传世文献认定虞舜时代即有"乐教",且将其基本内涵理解为音乐(含歌舞)教育。考古学已经证明,新石器时代即有乐器与歌舞的遗存。不过,殷商甲骨文和金文虽有"乐"字,却均为地名而不指音乐,周公时代才以"乐"指称人内心的愉悦,这种愉悦虽包含音乐却不特指音乐。明晰的"乐教"思想、完备的"乐教"体系及有效的"乐教"管理是从周公"制礼作乐"开始的。虽不能说原始音乐歌舞对周代"乐教"没有影响,但二者却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前者是服务于"通天"的巫觋文化,后者是落脚于"治民"的世俗文化。前者所具有的文化精神在任何一个史前民族文化中都可以找到,后者的文化精神却只有在华夏民族的历史中才绽放异彩。如果说"制礼"乃"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那么,"作乐"则是用以协和万邦、融洽上下、调节情感的文化创制,其旨则在让周人这一"道德之团体"在宗法封建的制度环境下享有和谐生活与艺术感受,培育出快乐精神,以保周天下的长治久安。因此,"乐教"是礼乐文化的重要内涵和制度保障,培养了华夏民族的精神向度和民族性格,故值得特别珍视和努力弘扬,以促进...  相似文献   

20.
考释了"屰、逆、(广,屰)(斥)"等三字."屰"字的甲骨文形体呈倒人状,其发生背景为人跌倒而头朝下或人从高处头朝下坠落."逆"的甲骨文形体义为前面有人倒栽葱在地上,另一人则前往相助.从"逆"字的发生角度分析,"逆"字为会意字.<说文>认为"(广,屰)"的形体构造为"从广,屰声"的形声字,不确."(广,屰)"是会意字,其形体义为房屋倒下,亦即拆除房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