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年轻的罗曼·罗兰渴望自己有所作为。但是,怎样选择生活道路呢?他想起了当时已蜚声世界的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于是写信向他求教。信是9月发出的,几个星期以后,罗曼·罗兰几乎忘了那件事,但是10月21日  相似文献   

2.
程鹿峰 《世界文化》2009,(10):12-14
18~19世纪.托尔斯泰家族中超尘拔俗的人物为数不少,有作家、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等,但也有闻名遐迩却令人担惊不安的人物,此人全名是费多尔.伊凡诺维奇·托尔斯泰(1782-1846)。他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堂房叔父。费多尔在世时流传着许多传奇轶事。列夫·托尔斯泰对他这位堂叔有过颇为全面而公允的评价:“他是一个行为不轨却魅力四射的人,他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经常置人类道德规范于不顾,而且还屡屡漠视刑律,但他却是一个勇敢、机智、有教养、讲信义的挚友。”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1828年8月28日诞生在距莫斯科195公里的图拉州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镇。这里有占地338公顷的托尔斯泰庄园,他在庄园居住约60年,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优秀作品。由于这些宏伟巨作,使托翁在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文豪地位。然而,他在教育上的贡献,可以说并不亚于文学。19世纪50年代,作家致力于普及教育,他在庄园里创办了贫民学校———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学校。托尔斯泰在给姨母的信中曾这样写道:“现在我有一桩不能放弃的诗一般的美…  相似文献   

4.
列夫·托尔斯泰十余载的创作生涯,为世人留下卷帙浩繁的文学遗产九十余卷。他以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为世界文坛增添了一位顶级文豪。此外,他还为后人留下不少优秀的中短篇小说、戏剧、政论等。这几乎是众所周知的,而相对鲜为人知的是托尔斯泰十分关心民众的教育,在图拉开办农民学校,为农民和孩子们写了几部语文方面的教科书,其材料都来自于世界各地的民间创作,经托尔斯泰加工改写后写成的这些教科书成了俄罗斯人民喜爱的童话寓言作品。  相似文献   

5.
郝岚 《世界文化》2008,(2):12-13
“五四”前夕,中国文坛的外国翻译小说激增。这些翻译中,被译介数量稳居前四位的外国作家都属西方流行的通俗作家之列,其中赖德·哈葛德的作品被译介的数量仅次于柯南·道尔笔下的大侦探福尔摩斯。而且,在晚清四大小说杂志中,有三个在创刊号刊登西方文豪的肖像。(嘶小说》选的是托尔斯泰,制、说林》选的是雨果,1906年(《月月小说》的创刊号上赫然登着的就是哈葛德的头像,这俨然是把他作为与托尔斯泰等作家齐名的文豪,成为晚清文学“新小说”的效法对象和“热门”作家。  相似文献   

6.
今年五月,出差到巴黎的时候,我再次造访了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纪念馆,这是我第三次参观雨果纪念馆。随着时间的推移,感觉一次比一次新鲜、亲切。  相似文献   

7.
马琳琳 《世界文化》2012,(12):38-40
都柏林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或许正是如此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气息。造就出了一个个享誉全球的大文豪——威廉·巴特勒·叶芝、萧伯纳和塞缪尔·贝克特、奥斯卡.王尔德、乔纳森.斯威夫特,和最为有名的詹姆斯·乔伊斯。  相似文献   

8.
亚·里·托尔斯泰娅是列·尼·托尔斯泰的幼女,多年侨居美国,从事托尔斯泰著作的普及和研究工作。她的回忆录《父亲》是一部关于托尔斯泰生平及其著作的名著,于一九五三年在美国出版,深受欢迎,并被译成许多种语言。本刊从该书中选择一个片断译出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1910年10月28日,托尔斯泰以82岁高龄从家中出走,在寒冷的路途,在一个无名小站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几天。托尔斯泰出走的消息,震动了整个俄罗斯。莫斯科的各家报纸登出消息后,全国各地都有电报发往这个因接纳了托尔斯泰而闻名于世的阿斯塔波沃车站。人们以深切的目光注视着这位享  相似文献   

10.
羊羹的由来     
日本的大文豪夏目漱石最爱吃甜食,尤其爱吃羊羹。在他的作品中曾不止一次地赞美羊羹。例如在他的名著《草枕》中,借一位画家之口,发表过一通赞美羊羹的高论。画家说:“我在一  相似文献   

11.
名人轶事     
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书房是一间八边形的小屋,七面有窗,可观赏周围风光。 法国大文豪雨果在盖纳西岛的写作室是位于该岛最高点的一个“了望台”,它的天花板和墙壁都装有玻璃,可仰望蓝天和俯瞰大海。  相似文献   

12.
1962年托尔斯泰的遗嘱原本终于发现了,它们在莫斯科市音乐学院的已故教授哥尔顿维塞手中珍藏了五十多年。在遗嘱里,扎尔斯泰把他的全部文学成就毫无保留地赠给了俄国人民,那就是托尔斯泰的一切著作在全俄国范围内,任何人都可以印行,以广流传。尽管他的这一意愿遭到托尔斯泰夫人的反对,但他还是坚决这样做了。  相似文献   

13.
姜胜 《寻根》2010,(6):115-116
<正>吴敬梓是"安徽的第一个大文豪"(胡适语),他的传记资料要比同时代的曹雪芹翔实丰富得多,无须为考据其生卒年和生平经历大费周折。在他逝后不久,程晋芳就写了《文木先生传》,真切记述了他的生平思想和创  相似文献   

14.
几天之后,托尔斯泰在他最热烈的崇拜者钢琴家和作曲家亚历山大·戈尔靳魏依泽尔的陪同下光临奥列依斯。不知为什么托尔斯泰十分喜欢满头乱蓬蓬黑发的戈尔靳魏依泽尔,他曾多次来雅斯纳雅·波良纳作客,到加斯普拉已经是第二次了。托尔斯泰随意用俄语改变他的姓氏,有时叫他“灵巧的指头”,这会儿又特意把他拉到高尔基这儿来,好夸耀一下他高明的、有魅力的演奏。  相似文献   

15.
正值中俄友谊再谱新篇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俄罗斯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博物馆及国立列夫·托尔斯泰博物馆共同推出“列夫·托尔斯泰与他的时代”大型主题展览,为源远流长的中俄文化交流史又添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6.
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的故园系位于俄罗斯联邦图拉省克拉皮县的一处贵族庄园。地名为“雅斯纳亚·波良纳”。我国早年驻俄记、名翻译家瞿秋白先生将其译为“清田庄”。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孀妇索菲娅·安德烈耶夫娜在1910年上书尼古拉二世,建议政府买下托翁故园,并将其改为博物馆。沙皇做了一个简短的答复:“朕认为政府不宜收购托尔斯泰伯爵的庄  相似文献   

18.
列夫·托尔斯泰的妻子索菲娅最喜欢她的妹妹塔吉雅娜。塔吉雅娜结婚以后,每年夏天总是带着一家人来到雅斯纳雅·波良纳她姐姐家避暑。塔吉雅娜见托尔斯泰总是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就问: “你往你的小本子上记些什么东西呀?”托尔斯泰眨眨眼睛,说: “记的就是你们。”“我们有什么可记的呢?”托尔斯泰耸耸肩头,风趣地回答说: “这就是我的事情了。真实总是有趣的。”还有一次,他对塔吉雅娜开玩笑说: “你以为你在我这儿是白住的吗?我把你的行动全都记下了。”  相似文献   

19.
阿列克谢.康斯坦丁诺维奇·托尔斯泰(1817—1875)是19世纪俄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兼历史小说家。他出生在彼得堡的一个贵族家庭,因外公家族地位显赫,到了1843年他已获宫廷侍从头衔,但托尔斯泰的婚姻大事一直没有解决。  相似文献   

20.
一提到屠格涅夫,闪过脑际的就是《初恋》、《父与子》和《罗亭》。回想起来,当时虽然一看到这几本书上的那些生疏的地名和人名就感到困惑,但为了升学和自身的修养而不得不鞭策自己去硬啃它们。托尔斯泰也好,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也好,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他们大概都是帝俄时代的大文豪,与我理应不会有什么关系的。那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我住在巴黎,有一天,偶然结识了一位住在附近的中年妇女。她虽然是法国人,可是生得娇小玲珑,金发碧眼,艳丽照人。当时正是寒冬时节,我在巴黎既言语不通,又举目无亲,使我心情忧郁,只是塞纳河水一下子使我着了迷,我就在这时和她相识了。这位妇人亲切地接待我,请我喝咖啡,又请我吃饭。从此我经常到她家去作客,甚至呆在她家的时间比呆在自己公寓的时间还长。她的家很简单朴素,很难使人相信是法国上流社会的家庭,房内的墙上挂满了肖像画和照片,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