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汉文文献记载,8世纪初形成汗国的黠戛斯,仅有"木马三突厥"等属部,但总揽相关的其他文献表明,与黠戛斯汗国存在依附关系的民族远非如此。本文在全面梳理汉文史料的基础上,辅以古突厥文碑铭、波斯文献,试图对黠戛斯所属诸部略作厘清辨析。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许多研究内亚历史的学者相信,在公元840年回鹘汗国覆灭后,获胜的黠戛斯依照内亚的政治传统,建立了一个包含蒙古高原,特别是鄂尔浑河流域的帝国.而鄂尔浑河流域正是先前许多游牧帝国传统的“中心地带”,包括被打败的回鹘汗国.这些学者进一步认为,大约80多年后,黠戛斯被924年进入蒙古的契丹大军逐出了这一地区.这一系列推论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错误的假设和非常不充分的证据,它们是站不住脚的.对西方学术界关于这一课题所做研究的考察展示了这种错误认识是如何形成的;此外,对可用证据——文献的,考古的,地理的——细致的考察揭示出,在打败回鹘汗国后,黠戛斯最多只对鄂尔浑河流域进行了短暂而无关紧要的控制.因为一系列因素,黠戛斯人留在了位于南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上游地区的故土.当10世纪契丹势力向鄂尔浑河流域扩张时,他们并没有在那里遭遇黠戛斯人.  相似文献   

3.
地处叶尼塞河上游的黠戛斯,汉代就见诸汉文史册,具有悠久的历史。8世纪初形成汗国,9世纪中期,它击溃漠北回鹘汗国。不仅结束了突厥语族在蒙古高原的统治,也为蒙古语族各部的兴起与发展创造了契机,从而改变了蒙古高原与中亚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4.
黠戛斯见载于西汉文献,活跃于唐代并建立了汗国.虽不见于宋代文献,但却与辽代有来往.10至13世纪的各种文献记载,都可窥见其历史踪迹.  相似文献   

5.
黠戛斯是与后突厥、回鹘同时代活跃于唐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其活动区域汉代在"匈奴北",后逐渐东移,迨至唐代在"剑河(今叶尼塞河)"流域。黠戛斯先民虽汉代就见诸史册,唐时黠戛斯才开始与中原直接往来。由汉至唐宋,历代史籍相关记载详略不一,方位也多有错乱。有必要利用各种文献作全面厘清辨析,以明确黠戛斯活动区域及其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6.
古代突厥文《翁金碑》译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突厥文(或称“突厥如尼文”,“鄂尔浑——叶尼塞文”等)是我国历史上曾活动于蒙古草原的突厥汗国(公元552-744年),后来的回纥(后称“回鹘”)汗国(公元744-840年)及古代居住在叶尼塞河流域的黠戛斯人(今柯尔克孜人的祖先)等所使用的文字。《翁金碑》是俄国学者雅德林来夫(N·M·Yadrintsev)于1891年在蒙古人民共  相似文献   

7.
古代突厥文是我国历史上曾活动于蒙古草原的突厥汉国(公元522——744年)和回鹘汗国(公元744——840年)以及高昌回鹘王国(公元840年以后)使用的一种音素、音节混合型文字。此外,这种文字也曾为古代居住在西伯利亚叶尼塞河流域的黠戛斯(今柯尔克孜族的祖先)使用过。  相似文献   

8.
于阗王国与瓜沙曹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于阗王国与瓜沙曹氏荣新江公元九世纪中叶,漠北回鹘汗国被黠戛斯破灭,部众大批西迁。青藏高原的吐蕃王国内乱并迅速崩溃。这两大政治势力在其所占领的西域与河西广大地区统治秩序很快瓦解,而原曾据有此地的唐王朝也走向衰落,无力西进。西域和河西地区的政治真空被当地...  相似文献   

9.
西突厥初期的王庭位置考苏北海一、突厥汗国与西突厥汗国的关系突厥诸部兴起于6世纪中叶,在我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从公元552年到744年将近二百年时间,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突厥汗国的统治者出于阿史那氏族。据史籍记载,阿史那氏曾从属于柔然(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为解决唐代西域史上的一个悬案而作。后西突厥两厢汗国衰亡后,突骑施汗国成为阻止大食东进的屏障,曾与唐朝长期结盟,双方盟与关系的破裂原因一直是个谜。本文认为,双方争战的真正原因并不是贸易纠纷,而在于突骑施苏禄汗国兴起后,迅速包举了西域大量的游牧部族,与唐朝离强合弱、分而制之的意图相悸,其军力之盛,大有成为一个继东西突厥及薛延陀汗国而起的新的北方雄主的气势,已成强藩震主之势,使得一场大战不可避免。突骑施与吐蕃的交通,给了唐廷新的北方孤形包围圈正在形成的巨大震憾,加重了二者攻战的危机。苏禄对唐的几次武力讹诈,加深了双方的猜忌,激化了双方的矛盾。开元二十二年的绢马贸易纠纷保不过提供了战争的口实。  相似文献   

11.
拓跋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现存的《魏书》《北史》对北魏王朝的历史记录大体相同。虽然二书记录史实的用语存在不同,但仍然可以通过二书的对读进行校勘工作。如《魏书》"贱"讹为"贼","地"讹为"池","须"俗写为"湏",《北史》"决"讹为"快"。  相似文献   

12.
汉语史上,“赁”与“租”都可以表示“付出代价暂用别人的东西”,二者在历史上存在历时替换关系。清代以前,“赁”占主导地位;唐至元代,“租”的“租赁”义开始使用,明代发展迅速,清代时取代“赁”成为主导词.现当代时期最终实现了对“赁”的替换。  相似文献   

13.
汉字假借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性质、历史地位、产生原因、使用状况、对汉字系统的影响都很不相同,有必要进行历时考察。先秦汉字假借的实质标示了汉字表音化的运动方向;东汉以后假借衰落,形讹字、类化字必须与文字假借严格分开;唐代民间手头字中的文字假借是真正意义的写别字,与先秦假借性质不同。进行假借性质的历时考察,有利于科学理清汉字发展的趋势、准确判定汉字的性质、科学展示汉字发展的历史,帮助典籍的阅读和理解,并为现代汉字简化、文字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秦汉时期福建的民族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考察了秦汉时期福建地区的民族融合情况 ,认为在秦朝和西汉前期 ,福建地区的主要民族是闽越人 ,其主要经济形态是封建社会经济 ,而偏远山区则仍为部落经济。经过汉王朝的多年努力 ,至东汉时期 ,闽越王国的大部分越人已经融入汉族。福建地区普遍建立了县级行政机构 ,经济、文化逐步走上了与中原开放交往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金代河北诗词的韵母系统可以归纳为18部,与同时期中原一带的韵母系统基本一致,从总体来看反映了当时通用的语音系统。和《中原音韵》相比,这个韵母系统具有3个特点:入声仍然作为独立的韵部存在;山摄还没有分成桓欢、寒山、先天三部;车遮韵、支思韵尚未形成。古体诗用韵研究对于汉语语音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半个世纪以来学术界关于中国历史疆域的理论界定有多种观点。代表性观点有三种:一是以我国历史上历代王朝的实际疆域为历代国土的范围;二是以现代中国疆域为基本出发点研究历史上中国疆域;三是以今天中国疆域所包括的民族为出发点,去上溯中国历史上的疆域。本文认为中国历史疆域是中华各族在自古以来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建立的国家政权长期统辖的区域所达到的范围,而以中华多民族统一国家最终确立时期清代初年的国家疆域为标志。凡是生活在清初疆域内的民族以及历史上生活在这块土地之上而后来外迁或消失的民族,都是中国民族的组成部分,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建立的政权所统辖的区域,都是历史上的中国疆域。这一界定的基本内容包括历史疆域的主体、政权统辖区域所达到的范围和统一国家最终确立时期,这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7.
从东汉碑刻通假字考订东汉语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出45方东汉碑刻中的通假字,确定这些通假字以及它们的本字在扩韵》中的声韵调以及其上古音所属韵部,并据此考订东汉语音。从东汉碑刻中的通假字来看,东汉时期语音与衔经》韵文为代表的上古音大体上相近,同时也存在一些特点:声母方面,清浊音的分别、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区别和中古音相比不甚明显;匣母与见组声母同属一类;邪母与喻四、定母的关系十分密切。韵部方面,个别韵由上古音到《广韵》音系的演变在东汉已经显露出开始的迹象;东部和冬部相通等等。  相似文献   

18.
《卷洞桥彝汉文功德碑》系新发现文物,结合历史、地理、民族、民间传说特别是彝文文献、汉文史志的记载初步考证,此碑刻立的时间上限是明朝,下限是清朝咸丰十年,极有可能是明朝修建卷洞桥时刻立。此碑具有历史、文化、民族关系等多方面的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大非川战役是唐蕃关系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本文在肯定大非川战役的历史地位的同时,从双方的力量对比及力量变化的角度,论证大非川战役发生的必然性;以对外关系为切入点,论述这一历史事件在唐朝对吐蕃政策和吐蕃对唐策略上的双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