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升梁 《编辑之友》2011,(5):115-117
我国近代最早的报刊广告模特,出现在全国经济中心上海著名的商业性报纸《申报》上。19世纪中晚期,上海出现了一个介于"官"与"洋"之间的第三领域,这一领域有一种新中有旧、旧中有新的复杂性。1872年创刊的《申报》,正是这一历史景观的记录者。《申报》是当时极流行的报章,要考察广告模特和30年代的上海都市文化,《申报》的广告或许可以提供一点有益的启示。本文考察《申报》(上海书店出版,1-355册,1982年10月影印本)从创立至新中国成立(1872-  相似文献   

2.
《新闻研究资料》总第六辑刊登了徐载平的文章,题为《申报关于杨乃武案的报道始末》,其中谈到《申报》“初次报道”的时间是1874年4月18日。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笔者查阅原报得知,《申报》关于杨案的第一次报道是1874年1月6日,也就是说,案件发生一个  相似文献   

3.
《申报》两记者延安之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知道,抗日战争前,《大公报》名记者范长江曾经访问过延安;却不甚知道上海《申报》有两位记者也秘密地访问过这革命圣地.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抗日条件以后,全国人民救亡图存、爱国抗日的情绪普遍高涨.可是,中国共产党的陕甘宁边区,一向被国民党当局封锁,怎样进入"禁区",了解共产党对抗战的态度,帮助读者提高对抗战的认识,鼓舞人民抗战的热情,这在上海《申报》馆内引起了浓厚的兴趣.该派记者到延安采访,派谁去呢?《申报》总经理马荫良认为,要无党无派的,思想进步,有正义感的,会摄影的,最好懂得一些外文的.再三考虑之下,由《申报》记者孙恩霖和《申报.  相似文献   

4.
黄炎培于1914年先后对皖、赣、浙、鲁、冀等地进行考察。学界普遍采认其考察身份是《申报》旅行记者。通过对黄炎培著作和相关资料的考辨得知:1914年,黄炎培的考察身份是江苏省教育会常任调查干事;他为扩大考察范围,解决旅费问题,与《申报》馆和教育杂志社协商,并得到两家机构资助;其考察所得也根据与《申报》和《教育杂志》约定,民生疾苦类发表于《申报》,教育情况和评判类发表于《教育杂志》。黄炎培以"旅行记者抱一"名义写稿,发表于《申报》,现今流传"黄炎培以《申报》旅行记者的身份考察"说是其误传。同时,以"黄炎培"真实姓名写稿,发表于《教育杂志》。现今各种版本说法忽视了资助其考察的教育杂志社这一史实。  相似文献   

5.
张爱武 《编辑之友》2011,(6):113-115
《申报》是旧中国历史上发行最早、影响最大的一份商业性华文报纸,在近代最早开放的城市上海创办。该报创办于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最初由英国人美查及其同伴合资创办,后转卖给民族资本家并几易其主,抗战初期一度停刊,1938年1月15日-7月31日出版《申报》(治口版),同  相似文献   

6.
朱清 《青年记者》2017,(20):113-114
从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至1905年2月7日首次大改革,这一时期的《申报》即为本文所说的早期《申报》.关于媚俗,在此采用《现代汉语辞海》中“讨好世俗”①的意思.因此,对早期《申报》的媚俗化倾向应当理解为:早期《申报》为争取受众、增加利润,在报纸的内容选择、广告设计与版面安排上呈现刊载一些满足大众低格调、非理性内容的一种倾向.方汉奇教授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曾论述过《申报》《新闻报》所刊载的内容,说它们“注意刊载一切‘可以新人听闻’、‘可惊可愕可喜之事’,即充满了猎奇性的以火警、盗劫、奸杀、拐骗为题材的社会新闻,和谈嫖经、捧‘戏子’、评选‘花魁’之类的趣味十分低级的新闻和文章”.②可见,这一时期的《申报》媚俗化倾向还是比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7.
一个被纪检机构予以政纪处分的大清官员,怎么也没想到,他会有幸载入史册,成为中国媒体第一篇电讯稿的主角。1882年1月14日,云南按察使衔候补道台张承颐因欠解铜款,被朝廷问责,"摘去顶戴"。当天晚上11点,《申报》驻天津记者用电报向上海编辑部发回这条当日新闻,开创了中国新闻界的先河。就在1月16日这期刊登"处女电讯稿"的《申报》上,头版头条不是任何新闻,而是《申报》的"本馆告白":"将每日京报上谕,由中国新设之电报局传示"。这则告示,在《申报》头版连续刊登了5天。《申报》用电报传递谕旨后,以上海为中心的读者,次日就可以得悉北京的各种动态,这大大提升了京津沪三地的  相似文献   

8.
刘晓堂 《青年记者》2017,(12):104-105
1872年4月30日,《申报》由英商美查等人在上海正式创办.1909年,《申报》被席子佩收购,从此为国人所有.1912年史量才接办《申报》后,坚持“外觇时代之需要,内课本身之使命”的办报理念,《申报》开始进入“壮年英俊有为的黄金时代”.①1925年,《申报》的销量即已达到10万份,后逐年增加,1928~1934年基本保持在15万份左右,为全国销量最多的报纸,⑦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报界巨擘.  相似文献   

9.
付俊杰 《青年记者》2017,(14):120-121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5年12月22日,《申报》复刊,陈训悆为总经理兼总编辑,《申报》完全被国民党CC系(以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为首的国民党内势力)所控制.1946年5月,国民政府强迫史泳赓出让《申报》51%股份,以此实行官商合办,这就彻底改变了74年来《申报》的民营性质.同时,在此基础上对《申报》董事会进行改组,当时政府委派杜月笙任董事长,潘公展任社长兼总主笔,陈训念继续出任总经理兼总编辑,而史泳赓则转任副董事长.在此背景下,《申报馆内通讯》(以下简称“《通讯》”)于1947年创刊,由上海申报馆编辑并出版,该刊目录写道:“本刊为非卖品,专供同人阅读,一切材料对外概不发表.”  相似文献   

10.
《申报》是《申江新报》的缩写,是我国发行较早的现代报纸之一,它于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由英国人安纳斯脱·美查和腓尔特力克·美查创办,后由中国最大的报业资本家史量才接办,1934年史量才被特务暗杀后由其子继承,日军占领上海后《申报》一度沦于日伪控制,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政府接管,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时停刊,历时78年,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1.
《申报》是研究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申报》创刊于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4月30日,到1949年5月27日终刊,有78年历史。它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不平凡的变革时期,记载了中国由内忧外患到革命胜利的艰难历程,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申报》是我国最早出版的报纸之一,也是旧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报纸,它以数量巨大的篇幅记录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重要资料,是今天我们认识旧中国的重要工具,研究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2.
早期《申报》在搜集新闻上主要是依靠访员或通讯员,所以在上海报业史中访员的历史相当久.如以一八七二年出版的《申报》来讲,随着这张报纸的诞生,在埠的访员和外埠的通讯员也就出现了.关于他们的参考资料并不多,但他们在当时报纸工作人员的组成部分中占了一定重要的地位,在若干文献资料中可以找出线索来说明这一点.访员的重要性《申报》对新闻采访一贯重视.从一八七二年创刊的一天,它开宗明义提出"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  相似文献   

13.
《申报》简史 《申报》是我国旧时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一份报纸,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初由英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创办,聘请中国人蒋芷湘为总主笔,钱昕伯、何桂笙为主笔。清光绪十五年(1889)美查回国,成立美查股份有限公司,由董事会英国人埃皮诺脱主持经营。  相似文献   

14.
张亚敏  程蕾 《新闻世界》2014,(7):262-263
《申报》是我国商业性报纸的一个成功典范,从1872年创刊到1949年停刊,《申报》的经营长达77年之久。本文以中国知网历年来关于《申报》经营管理研究的论文为对象,梳理关于《申报》经营的大致研究图景,以期为今后《申报》研究乃至当今报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检索工具书《申报索引》已从1987年第4季度起由上海书店陆续出版。全套《申报索引》共三十册,其中“1919年、1920年卷”已于去年10月首先问世。《申报索引》的编纂出版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说它艰巨,首先是因为《申报》的篇幅数量特别大。《申报》有七十八年历史,由上海书店出版的《申报》影印本有400厚册(8开本),共84000版,336,000页。据测算,《申报》所刊载的各类新闻报道、社会消息、评论文章和有资料价值的启事、广告等等,总数不下于300万条。显然,要把数量如此巨大的资料编制成有统一体例的索引,其工作量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申报》是跨  相似文献   

16.
《青年记者》2012,(8):52
今春,中国近代公认的第一大报《申报》将迎来创刊140年。同时,今年也是报业巨擘史量才收购《申报》100周年,"史量才时代"被认为是《申报》影响中国的最重要时期。1872年,《申报》在上海英美租界的山东路197号创刊,其创办方针是"此  相似文献   

17.
1872年4月30日,《申报》在上海创刊。在此之前,上海华文报纸只有《上海新报》。《申报》创刊不过八个月,便把已有十年历史的《上海新报》挤垮,取其位而代之,成为上海当时独家经营的华文报纸;以后逐步发展,成为旧中国报业界的巨头。  相似文献   

18.
曾丹 《青年记者》2017,(13):89-90
民国时期自然灾害频发,而1931年水灾是其中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这次水灾受灾范围前所未有,也是世界历史上死亡人数创纪录的大水灾.据统计,此次水灾共波及23个省(《申报》,1 931年8月7日),死亡约370万人,灾民达1亿人,财产损失无法计算.①笔者试图通过分析《申报》对1931水灾的报道,探寻在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灾难新闻报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二年春,在筹备影印七十八年的全套《申报》座谈会上,曾提出藏书楼有三套《申报》,揭载报端。关于这三套《申报》的来龙去脉,现在有各种说法。爰就我在徐家汇藏书楼长期工作中所知道的情况略述如下: 首先谈谈“套”这个字。这是图书馆对复本书刊的概称。总的来说,第一套比较其它几套都完好。由于《申报》创刊于公元一八七二年四月三十日,直到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七日上海市全部解放,中间经历了七十八个春秋。在当时报纸发行量不大,人们又不十分珍视报纸收藏的年代里,要保存全份《申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藏书楼竟有三套《申报》,怎不令人惊异?这三套《申报》也并不是一张不缺,其中第一套《申报》比较全,第二套则稍有残缺,  相似文献   

20.
《新闻记者》1987年第6期刊有《申报》究竟发行了几号?》一文,其中提到该报对1873年12月2日这天的编号发生重复,并未更正,认为终刊号应该增加一号。事实上,《申报》从创刊到终刊发行了78年,历经动乱,出版日期和编号差错较多。笔者在最近整理影印全套《申报》过程中就发现不少情况,现作如下报道,以供关心中国近代报刊史的同志参考。报纸编号是记录它出版的次序,即每出一次,编列一号,如果中间停刊不出,当然就不编入。但是,《申报》在长期出版过程中,由于发生战争,节日休刊,排字错误,校对疏忽等等原因,出现了有的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