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口供纸是五邑侨乡在美国实施排华政策时期出现的一种特殊移民文献,以台山、开平最多。这种“编写”的文献,结构大同小异,内容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不过,从总体看是虚中有实、假中带真。因此,口供纸仍然是研究华侨华人历史和侨乡文化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2.
“纸上儿女”是美国移民史上特定时期的一个特殊现象,文章主要通过论述19世纪华人移民的社会背景、社会结构、在美生存状态以及美国的反华运动和排华法案的实施,分析“纸上儿女”现象形成和发展的内部、外部及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墨西哥“非法移民”是美国非法移民的主体。它根源于19世纪中期美国对墨西哥大片领土的占领,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次大的浪潮。墨西哥“非法移民”对美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在国内反非法移民的呼声下,美国政府多次出台控制非法移民的政策,墨西哥“非法移民”仍屡禁不止。增加对墨西哥的经济援助,帮助墨西哥发展经济,才是美国解决“非法移民”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纸鬼”应用于殡丧礼仪程式,亦在岁时民俗活动中有所表现。民间巫术常见形式多有利用“纸鬼”的情形,其极端方式,是所谓“役鬼神,剪纸作人马相战斗”。“纸鬼为奴”案例,则体现了比较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纸鬼”在中国传统社会民俗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进行对于“纸鬼”以及文化意义相近的“纸人”的作用的考察,有助于发现和总结古代社会民间礼俗和信仰世界中的相关现象。对于“纸鬼”的文化思考,或许也有益于启动和推进有关“纸”在传统社会民俗史和意识史中的特殊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课例背景:前不久,“探究性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运用”课题组在松柏小学开展课例教研活动。雷莉老师执教《纸奶奶的生日》(人教版九义教材第五册)一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纸奶奶”过生日时,“避水纸”、“耐热纸”、“速溶纸”、“防锈纸”……这些各具特色的纸前来祝贺。在“纸奶奶”和“纸孙子们”的  相似文献   

6.
一有关“语言的转换” 多种形态的“语言转换”,是发生于台湾日据时期的特殊现象,贯穿于日据时期台湾学的整个进程。  相似文献   

7.
"一页纸开卷"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某些高校试行的“一页纸开卷”考试,文章从考试方式入手,对教育思想、考试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认为“一页纸开卷”不仅仅是一种考试形式的改变,而是推进考试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创新。它的作用也不只是探索多种考试形式,而在于它有效推进考风建设;着力实践素质教育对教育教学提出的要求;使学生实现从死记硬背到灵活掌握、到提升能力、到学会学习的转变;推动并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8.
据报载,近日江西农业大学和江西医学院首次试行了“一纸夹带”考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考试改革途中又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9.
纸器时代     
新60世纪90年代,尸体复活技术已十分成熟,于是考古成为地球上最热门的工作。年轻的考古学家们在南极挖出了一具古尸,经鉴定这个人死于旧20世纪90年代,这时期是旧人类阶段。 科学家们使用尸体复活技术,让这个人“醒”了过来。 考古学家们开始提问了:“在你生活的那个时代里,人都干什么?” “挣钱。” “‘钱’是什么?” “一种特殊的纸。” “除了挣钱呢?” “混文凭。” “什么是‘文凭’?” “一种特殊的纸。” “呢……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还需要什么?” “需要有身份证。” “什么是‘身份证’?” “一种特殊的纸。” …  相似文献   

10.
纸器时代     
新60世纪90年代,尸体复活技术已十分成熟,于是使考古成为地球上最热门的工作。年轻的考古学家们在南极挖出一具古尸,经鉴定这个人死于旧20世纪90年代,这时期是旧人类阶段。科学家们使用尸体复活技术,让这个人“醒”了过来。考古学家们开始提问了:“在你生活的那个年代里,人都干什么?”“挣钱。”“‘钱’是什么?”“一种特殊的纸。”“除了挣钱呢?”“混文凭。”“什么是‘文凭’?”“一种特殊的纸。”“呃……你们最基本的生活还需要什么?”“需要有身份证。”“什么是‘身份证’?”“一种特殊的纸。”“那结婚证、驾驶证、工作证、绿卡、…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外来移民对于美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十分特殊的作用。华工、华侨和华裔美国人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华侨华人美术研究中,移民意识是解读华侨华人美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文化漂移性是移民文化的重要内涵,移民意识决定了华侨美术既有"传统性"又有"异域性"的文化特征。华侨美术在其自身的发展历程中呈现出:民族性、异域性、漂移性相结合的独特的美术文化现象。这种文化融合是故国文化基因与移民意识相融的结果,是中国传统美术形态和西方美术形式意韵的融合。华侨华人美术的发展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对强化国家文化影响,促进世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草根文群”是美华文学创作队伍中的一个独特群体,它生长于美国移民社会的底层,其创作具有作品内涵的底层性、文化指向的寻根性、创作方法的现实性、人文关怀的深切性等共同特点。这一文群的产生与发展显示了美华文学的立体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边区经济发展的策略是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因而引进侨资作为引进外援的一部分,在边区经济发展中所占的位置并不是很突出,但是作为引进侨资的首期尝试,抗战时期的引进侨资,还是具有了特别历史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了华侨移居西班牙的小高峰,这一时期的旅西华侨多以行商为业。他们走街串巷,贩卖项链等小商品,被当地人称为"卖项链的中国人"。通过对当时西班牙的官方数据和本地报刊的解读可知,旅西华侨以男性为主,女性及儿童人数较少。华侨行商普遍西语水平不高,生活较为清苦。虽然他们所出售的商品受下层民众的欢迎,但行商却受到主流社会的敌视与排斥,他们被商店经营者视为不正当的竞争者,被当局政府视为扰乱秩序者,被当地民众视为入侵者。这一切反映了早期旅西华侨谋生的艰难。  相似文献   

16.
华侨华人的经济资源、人际资源等对于侨乡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带动、辐射作用。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华侨华人的年轻一代由于受异地经济、民俗及文化的影响,对祖国的亲情感、认同感、归属感逐渐淡薄,这对于侨乡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以侨乡旅游资源作为吸引物,提高华侨华人对侨乡的认识,增强对侨务资源的培育和对华侨华人旅游市场的吸引,事关侨乡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广大爱国华侨满怀一腔热血,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大业,成为祖国抗战一支不可或缺的依靠力量.对于这支蕴涵着巨大能量的特殊队伍,中日双方都非常重视.国民政府和中共都为争取华侨的支援做出了极大的努力,而作为中国人民公敌的日伪,也为争夺华侨力量、破坏华侨抗战费尽心机.本文拟从政策和策略的角度,论述抗日战争中三支主要的政治力量--国民政府、中共以及日伪的华侨政策,并对此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江门五邑华侨在海外从事华文报业的历史悠久,人数众多,成就卓著。在近代,其发展可分为19世纪50年代中的萌芽与创始期和19世纪90年代中至20世纪40年代末的大发展时期。在这两个时期里,五邑华侨不仅对海外华文报业的创办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而且对华文报业的发展,尤其为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对于华侨史的研究关注较晚,大约起步于民国时期。此后的研究成就体现之一是对华侨贡献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中国革命与抗战、经济建设、教育建设和侨乡建设四个方面;之二是对华侨国外生存状态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华侨同化、华文教育、国外待遇及政府政策四个方面。至于其中所存在的诸如研究理论、内容、史料、研究人员等方面的不足,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20.
海外华侨、归国华侨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他们的生存与发展和祖国息息相关。特殊背景下归国华侨群体面临比一般华侨更复杂、更特殊的问题和困难,对其进行研究的意义也更为重大。以红河流域印尼和越南归侨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这两个群体在异国他乡、归国定居及现实处境三方面的比较,可窥见归侨特殊群体不同寻常的发展史和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