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走进云南省档案馆大厅,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独具云南特色的木雕屏风,雕刻题材源于云南山水和花鸟鱼虫,作品出自剑川白族能工巧匠。剑川隶属于云南大理,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境内有6个民族居住,其中白族占人口总数的92%,是全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历史上,汉传佛教、印度密宗、藏传佛教在这里融合,汉族、白族、彝族、藏族、纳西族等多元民族文化在这里激荡,使得剑川白族匠人能够吸纳更多  相似文献   

2.
《剑川赵土官宗图亲供册》和《紫溪龙迹传》这两部古籍,是研究明代云南七官十分珍贵的民族文献。两部古籍历史上均未曾刊印过,因此流传稀少,目前仅云南省图书馆有收藏。一《剑川赵土官宗图亲供册》,一册,系抄本,据方国瑜考证,"此为录存之档册","所录者悉为原文"。是册记录了顺  相似文献   

3.
段钟鹏 《大观周刊》2012,(19):29-29
被金庸先生誉为“南天瑰宝”的剑川石窟,不愧为大理古代文化艺术的宝库,她不仅有精湛的雕刻艺术和重要的历史价值,还蕴藏着许多文化信息,比如第五、第六号石窟的佛龛采用斗拱式建筑,就告诉我们一千多年前的大理,就应该有与长安一样的中国古代建筑——斗拱。有史料记载唐朝天宝年间,剑川木匠就承担了南诏五华楼木雕构建的制作,宋代曾有剑川木雕艺人进京献艺,引起了轰动。在大理白族文化研究丛书《白族建筑艺术》中,大量论证了南诏时期的建筑:龙于图城建筑、巍宝山建筑、太和城及洱海周边的早期建筑,然而证据只是《蛮书》中的三言两语或遗址中挖掘出土的瓦当等建筑材料来推断,很难想象当时的房屋建筑结构,也没有图纸文献,所以剑川石窟中的佛龛斗拱应该是最珍贵、最直观的证据了。  相似文献   

4.
李宁 《大观周刊》2012,(11):75-75
声乐艺术是以技法的延伸革变为其主要发展标志的。回望历史,民族声乐技法的历史变迁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远古至隋唐,声乐以乐舞、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技法中还未揭示歌唱的本质特征,总体上属于启蒙时期;宋元明清,声乐以戏曲、说唱为主要表现形式,技法中追求“气、字、声、腔”的合理操控。在认识程度上处于技术开发期;民国至现代,声乐以歌曲演唱为主要表现形式,技法中借鉴了西方的技术理论,继承了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步入了技术飞跃期。至今,民族声乐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体系。研究民族声乐的历史价值,意义重大。本文从民族声乐发展概况、民族声乐的重要地位、如何做好民族声乐的传承发展、探讨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对于民族声乐历史价值研究方面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5.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华民族是一个经历无数战争洗礼的民族,是一个崇尚历史反思的民族。当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不断远去,历史记忆逐渐被人们淡忘时,为了不去遗忘,我们唯有纪念。作为社会“瞭望者“的大众传媒,围绕军事历史事件、军事历史人物展开的军事题材纪念性报道,成为纪念革命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6.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华民族是一个经历无数战争洗礼的民族,是一个崇尚历史反思的民族。当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不断远去,历史记忆逐渐被人们淡忘时,为了不去遗忘,我们唯有纪念。作为社会“瞭望者”的大众传媒,围绕军事历史事件、军事历史人物展开的军事题材纪念性报道,成为纪念革命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华民族是一个经历无数战争洗礼的民族,是一个崇尚历史反思的民族。当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不断远去,历史记忆逐渐被人们淡忘时,为了不被遗忘,我们惟有纪念。作为社会“嘹望者”的大众传媒,围绕军事历史事件、军事历史人物展开的军事题材纪念性报道,已成为纪念革命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哈尼族的历史大多为口耳相传,其历史文献都用汉字记载,且数量有限。随着现代化进程与民族融合的加快,哈尼族的口述历史面临着消亡危险,因此,加强哈尼族口述历史的研究与保护,对于保护民族历史,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保护传承哈尼族口述历史的意义1.哈尼族口述历史的价值。数千年来,哈尼族的语言、哲学、宗教、诗歌、历法及伦理道德等文化的继承,主要由哈尼  相似文献   

9.
历史教育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基本内涵就是要总结历史特别是我们民族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与经验教训,通过各种渠道,采用不同的方式向社会尤其是青少年普及历史知识的过程,以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加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历史素质和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0.
当个人讲史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历史话语时,改变将不可避免地发生。这是一个历史的和逻辑的过程:当历史真实已经明了,那这个民族的历史意识就不会只满足于了解真相的水平了。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宏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遗产。数千年来,其中所包含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发展过程、思想文化及其价值观念,已成为各时期人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传播与弘扬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创造着中华文化一次又一次的灿烂辉煌,它是我们民族不断前进的一块基石。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相似文献   

13.
<正>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各民族都在演变中创造了特定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族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涵盖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服饰、节庆、饮食、宗教、礼仪、建筑、手工艺等文化类别,形成了大量珍贵的、蕴含本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它们或因无本民族文字而以口传心授、活态流变的形式存在;或以最初形成的状态一直保存下来,只是因岁月的洗刷淡去了部分痕迹。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凝聚了民族文化的精髓,凸显了民族文化的特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是居住在中国领土上的古今各民族的总称。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及其祖先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篇章。虽然也曾经历过无数的坎坷、磨难,甚至战争、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民族友好的政治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始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5.
口述历史具有史料性质,深受国外图书馆的重视。少数民族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若开辟民族口述历史这一领域,既是对民族史料的保护与抢救,也是对少数民族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的补充。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6.
陈献国 《出版科学》2000,(4):62-62,59
蒙古民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以英勇勤劳著称于世,并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从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和忽必烈建立元朝以来,蒙古族对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几百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同推动着祖国社会发展和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蒙占族在13世纪创制了本民族文字,运用这种文字和一些兄弟民族的文字记述了蒙古族的历史文化;还有一些外国学者、政治家、传教士和商人,也撰写了一些蒙古族的历史、游记等多方面的著作。  相似文献   

17.
这里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已经是中原地区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这里也曾经孕育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而今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满载着激情与使命,踏着西部大开发的脚步,奏响工业化、现代化、和谐首府建设的时代强音:经济增长速度连续6年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一;经济总量在5个民族自治区首府城市巾位居第一。  相似文献   

18.
邱巍 《浙江档案》2023,(3):8-10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起点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的,但其历史逻辑要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追溯。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提供了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的三个历史时期,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民族复兴上是层层递进、迭次推进的关系。分别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实践基础,提供了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提供了更坚实的制度、物质、精神条件。新时代的创新突破使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深度理论自觉和深入推进实践的历史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纪录片作为真实记录与记录真实的重要艺术样式,在记录真实生活,展现人间情感;记录历史,展现历史风貌等方面有着其他艺术样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中国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不同的是中国各地在整体上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同时,不同地区在不同的时期也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风格.纪录片《龙之江》属于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片中利用黑龙江独有的地域特征、民俗风情、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等历史情境的真实记录,通过对黑龙江流域不同民族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讲述,反映出黑龙江流域各民族文明与中原文明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促进与融合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崇尚反思的民族。通过对历史沉淀的反省与检视,人们可以获得诸多有益的启示:经验与教训;惊喜与惋叹;憧憬与警示……于是,纪念活动不仅成为连接岁月的链条,而且成为新闻媒体逢时必备的"大菜",成为增强民族斗志、振奋民族精神的有效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