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网络时代,呈现着一种多元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的发展趋势,社会公众在网络媒体上的多元权利诉求和价值主张日益高涨,成为民主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动力,并关乎着转型期的社会和谐与稳定.因此,要推进民主和法治国家建设,必须重视网络舆论的监督制衡功能,促进自由自主活动的多元诉求,保障人权的实现,推动民主功能的发挥,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的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2.
网络媒体在中国现行社会的发展,促使了以其为载体的网络公共舆论,运渐成为当下重要的批判与监督力量。网络公共舆论已经成为推进中国现行民主、法治进程的重要力量。同时,网络公共舆论也表现出了同民主、法治进程之间的矛盾与张力。只有对这个过程进行合理的梳理,才能使网络公共舆论、民主、法治三者之间达到理想的互动与契合。  相似文献   

3.
由大众传媒承载的公共舆论,是国家民主政治进程不可忽视的推进力量。大众传媒、公共舆论、民主形成了一种互动的、彼此强化的促进过程,巩固、加强、推进、优化了民主政治的操作和运行。网络的兴起,使得网络媒体成为新兴的传媒手段。由于网络媒体在具有传统媒体属性的同时,表现了其本身的独特性。而由网络传媒作为载体而形成的公共舆论,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将形塑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将更加完善和健全。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网络表达、网络沟通、网络互动在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发展渠道的同时,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犯罪也可能导致歪曲民意,淹没民声。"网络舆论"能否促进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关键在于健康的网络环境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提高青年大学生的主流意识、法治意识和政治意识,构建网络主体素质,为构建良好的"网络舆论"提供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5.
"民主与法治的分离"作为我国民主文化建设的瓶颈,同时,在我国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社会公众所扮演的"民主参与角色"起了巨大推动的作用,为此,特将"网络问政"引入我国宪政文化建设的历程,通过网络问政的规范化建设,实现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融合,最终达至宪政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和谐的舆论环境的支持.只有构建和谐的公共舆论环境,做到社会公共舆论的良性运行,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校园网络的逐步发展,高校网络舆论影响不断扩大,逐渐在校园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网络舆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和谐高校建设,这些影响既能产生积极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在建设和谐高校进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目前网络舆论的发展状况,依法治理,依靠法治引导高校网络舆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日益成为政府、社会组织与民众表达意志和个人观点的重要渠道.网络舆论存在产生负面效应的可能.所以,网络舆论监测成为现代国家应对网络的发展对公民个人隐私权、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带来的冲击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由于网络舆论监测可能会对公民的言论自由构成威胁,因此明晰我国网络舆论监测的法律路径选择、确立网络舆论监测的基本法律原则、构建网络舆论监测的法律框架与具体制度,成为现代法治社会对政府网络舆论监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在我国的社会领域中,形成了一股重大的并不能被我们忽视的社会力量,那就是公共舆论的力量。本文试图说明,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中,由于公共舆论所表现的重要特性及其本身所具有的重大价值,使其成为推动我国法治秩序形成的重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跨越发展需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网络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影响日益扩大.积极的网络舆论氛围可凝聚民心、凝聚共识、鼓舞斗志,推进福建跨越发展.反之亦反.网络舆论是跨越发展中的问题快速反应器、监督器以及政府和公众的沟通器.其内容要实事求是,兼备道德与责任;功能上要能够进行理性监督,表达公众利益;程序上要在政府引导下,弘扬社会正义.构建一个恰当的网络舆论支撑体系,需要双向监督系统、道德化系统、引导系统及网民参与系统等分系统作为整个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公众舆论对于政党及政府获取政治权威及执政合法性地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政府进行政治治理及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本文指出,公众舆论影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化解,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公众舆论主体呈现群体极化倾向和从众化特征,舆论客体呈现相对集中化特征。理性公众舆论具有信号灯预警功能和监督机制功能,有助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防范与化解。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理性公众舆论的建构可以通过三个方面的措施实现:健全网络管理制度,净化网络环境,提升公众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建构文化精英舆论引导,社会公众话语主导模式;加强舆论监督,建立政府、媒介与理性公众舆论三者健全的结合机制与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升级,运用新兴媒体进行传播的活动越来越重视娱乐性,"娱乐至死"倾向严重,这给网络舆论场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很大挑战。通过对"娱乐至死"现象的成因及所引发的网络舆论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困境的分析,要想实现网络舆论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理性回归,就必须从优化网络舆论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构建、完善网络舆论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制度体系、拓宽网络舆论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路径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发源地和放大器,许多话题正是通过网络的传播才产生了较强的社会效应。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事关政府形象,事关社会稳定。因此,准确把握网络舆论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完善,对拓展公民政治参与的公共空间,促进我国社会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网络舆论的特征,阐明了政府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高校网络舆论是指大学生在校园网络上所表现出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它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文章从更新高校网络舆论管理理念,树立主动介入理念、民主平等理念;加强高校网络舆论管理,加强网络舆论研判,改善网络舆论引导方式,加强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教育等方面阐述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研究和践行公共领域和公共舆论构想,发挥其民主调控等功能,急切的不是概念的再造和义理的辨析,而应是建立健全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公共领域和公共舆论运行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其中,公共舆论与执政党的互动机制是公共舆论运行机制复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机制体系包含若干具体的运行机制,这些机制的构建与实际运行,将保障公共舆论与执政党的良性互动关系,既使民意得到切实重视与贯彻,又使民意得到理性的引导和调控,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公共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高校网络舆论是指大学生在校园网络上所表现出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它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文章从更新高校网络舆论管理理念,树立主动介入理念、民主平等理念;加强高校网络舆论管理,加强网络舆论研判,改善网络舆论引导方式,加强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教育等方面阐述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网络作为新兴媒体以其独特优势迅速占领了大学生的媒体环境,网络舆论这种新型的舆论形态也因其依附于网络这一新媒体而具有传统舆论形态所不具有的特性.大学生作为受网络影响最大的群体,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网络舆论的极大影响.面对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三观"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我们该如何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班级舆论对班级建设起着重要影响,良好的班级舆论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积极引导、以身作则、加强民主管理、遵循舆论形成规律,依托班委会,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建设良好的班级舆论.对建设大学生班级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探讨了"第四媒体"即网络对公众舆论的影响,以及网络时代的公众舆论给我国政治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在肯定网络舆论所带来的正面效应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网络舆论自身也有缺陷,必须随着网络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完善.文章从法律、自律规范,加强引导和培养公民文化三个角度阐述如何完善网络时代的公众舆论.  相似文献   

20.
现代公共舆论是人类文化交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公共领域逐渐发达的结果。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公共舆论的品格与所属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紧密相关。"和谐"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内核,是公共舆论交往的价值追求和主要目标。以公共舆论作为社会基础的和谐社会及其文化的建设要求公共舆论具有真实性、独立性、多样性、公共性、开放性、秩序性和主导性等品格。当前,我国良好公共舆论品格塑造的途径和办法是:首先要把握好公共舆论的导向,其次要形成良好的公共舆论传播载体,培养高素质的公共舆论领袖,创新公共舆论管理体制,讲究公共舆论的引导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