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环境是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的重要范畴。文章对现代小说环境理论作了详细介绍,并对环境成为现代小说重要理论范畴的内在原因作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中国小说理论专中,曹轩的小说理论以它特有的优美笔和中国味研讨了小说创作规律,并对现代小说中的缺陷作了精妙分析,显示了作家型学诗学理论的迷人光彩。  相似文献   

3.
中学小说教学,可以说既简单又复杂。 从理论上来说,按照中学传统的小说教学理论,主题、人物、情节、环境,大家教起来得心应手,但是面对现代小说,却有些力不从心;而现在的小说理论,基本上是学院派的,晦涩难懂,照搬到中学课堂上,更是难以消化。  相似文献   

4.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创者,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小说理论批评的开拓者。其小说理论批评观念,以启蒙主义为精神向度,有极为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含蕴,并呈现出实践性、时代性和超越性等特征,在中国现代小说理论批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说理论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文论关于小说的文化定位和文体定位,促进了小说创作的繁荣和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由前现代向现代的转型,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小说理论在中国的兴起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事件。正是在近代文化的变革中,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社会变革的需要、新型知识体系的出现、外来文学观念的启示等多方面的原因,促成了中国小说理论的现代转型,并对社会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930年代的小说理论和小说创作均出现繁荣的局面,而小说艺术形式理论的时代性演进,又是小说理论成熟与繁荣的重要表现.1930年代小说艺术形式理论的时代性演进主要在三大方面:一是强化了人物典型化理论和人物心理表现的理论;二是对人物与环境关系的探索,强化了小说的环境(背景)理论;三是出现向"故事"的回归,增强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论.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是中国现代小说的生成期与发展期,小说理论的建构先后经历了政治启蒙、本体追求、理论流失三个阶段,它们的相承延接有着其内在的文化心理、哲学基础及外在的运行机制。这一阶段小说理论的建构与流失不无昭示着其后整个20世纪中国小说及其理论发展流变的基本轨迹,成为20世纪中国小说理论发展流变的滥觞。  相似文献   

8.
王林 《襄樊学院学报》2014,35(10):51-55
考察20世纪英美主要小说理论论著在同时期中国的译介概貌、译介背景及译作对中国小说理论与创作的影响。20世纪中国对英美小说理论的译介主要集中在20、30年代和80、90年代这两个时期,是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语境下译者个人或国家有关机构引进和学习异域小说理论的重要举措。研究认为,翻译目的和特定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会影响小说理论翻译选题,20世纪英美小说理论的译介对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建设和小说创作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鲁迅对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及现代小说理论的开创者,他的小说理论开创性特色主要表现在:小说观念的创新———"为人生"的启蒙主义小说观;小说本体艺术的典型化理论;多样开放的小说创作方法;小说体式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10.
金圣叹的批评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对其理论的研究也是层推不穷,本从艺术本质和个性特质出发,研究其小说与戏曲人物理论,阐述人物构成的高度集中是小说与戏曲人物塑造的共同手段,人物的类型化与个性化倾向是戏曲与小说人物理论的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11.
丰富的西方象征小说艺术发展史,给中国现代小说象征生成带来鲜明的参照。对外国小说象征及理论的介绍,贯穿现代小说史30年,这一艺术源泉滋润了现代小说象征诗艺的诞生。  相似文献   

12.
近代小说研究在整个中国小说史研究中曾属于一个薄弱环节,但是百余年来,近代小说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绩。其成绩主要表现在近代小说作品的整理以及小说家资料的收集和出版上,近代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和历史地位等方面的研究上,以及近代小说理论的研究上。其中近代小说的现代转型研究和近代小说的物质技术因素的研究,成绩尤其令人瞩目。今后加强近代小说研究,要凸显近代小说本位观,进一步挖掘、整理近代小说的研究资料,立足于小说文本,研究时避免新文学立场所带来的局限。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教育期刊是展现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窗口,是近代教育研究成果交流、传播的重要平台。对外国教育思想的引进和近代中国教育思潮的兴起,以及对中国近代学制的建立和发展都做出过重要贡献。文章通过考察中国教育期刊与近代教育理论传播的历史,总结出教育期刊传播的主要教育理论内容及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小说理论,是小说理论家借西学东渐之势变革传统文学观念的初步成效,林纾、严复和梁启超等人从情、理、事三个不同方面与西学构成纽带,使得小说开始了近代转型,确立了近代品格,产生巍然可观的理论成果。这一时期的小说理论以开启民智为主导思想,强调小说的政治功用与社会地位,并对小说的文体特征及创作手法作了多方面的阐述,成为整个近代文学思想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这十七回《红楼梦》是由《红楼梦》创作灵感创作而成的。创作灵感乃是文艺创作里一个难解之谜。研究清楚这十七回《红楼梦》创作问题,对于了解《红楼梦》创作灵感及其创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十七回《红楼梦》创作体现了格式塔美学精神,而格式塔美学通过这十七回创作问题而得到验证。这一切标志着红学研究开始进入现代化殿堂。因为国学现代化问题,就是用现代化科学理论科学阐释国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小说《暗夜行路》是日本白桦派作家志贺直哉一生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一经问世,即引起了评论家们的广泛关注。旨在运用弗洛伊德的"死的本能"及其相关理论,对小说主人公时任谦作进行深层的精神剖析,阐释他的内心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暗夜行路》具有某种再现人的"死的本能"的寓言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非人格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英国伟大的现代派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现代小说“非人格化”理论及其在创作实践中的实验 ,论证了伍尔夫以全新的角度探索人的内心世界 ,探索小说形式的革新 ,对意识流理论作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8.
石黑一雄的长篇小说?无可慰藉?再现了主人公在一座不知名的中欧小城中梦幻离奇的漫游旅程。 小说中空间意象的建构成为作者推进小说叙事和阐释主题的重要策略。 小说实际上从个体的精神危机展开了对更普遍的群体的精神异化现状的思考。 结合空间叙事理论来分析小说中空间意象背后丰富的隐喻意义以及人与空间互动中的感知体验,可以洞见作者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深刻关怀和担忧。  相似文献   

19.
哈贝马斯的公共性概念探析--从批判到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性是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哈贝马斯系统论述了公共性概念的含义以及随着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所发生的由批判功能向整合功能的转变。与此同时他也根据其话语理论赋予了公共性以新的理解。抛开其保守性,哈贝马斯的公共性原则为我们研究当代民主法治诸现象及特征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