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本文对深部软岩巷道耦合支护技术进行研究,达到对深部巷道围岩变形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实现安全、高效地生产。  相似文献   

2.
对高应力巷道区域支护及效果进行全面分析,针对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应力高、松动范围比较大、围岩变形相对较为严重的特点,应用深层巷道围岩来控制“内、外承载结构”耦合稳定原理,提出了深部软岩巷道卸压支护技术。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同类软岩巷道支护提供了更好借鉴。为进一步升级巷道及改善原有问题提供合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逐年增加,采深已由浅部向深部逐渐发展,深部岩石显现出了高应力、高温、流变的软岩现象,高应力软岩的出现严重地危害了巷道的稳定性和巷道维护,通过锚杆、锚索的联合耦合支护,能有效的减少和控制巷道的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4.
矿山的开采随着其深度的不断增加,其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大,深部穿层的软岩巷道往往会出现显著的非线性软岩力学的特性表现,如大变形、难支护、大地压等等,造成深部穿层的软岩巷道出现支护困难的问题。对比国内外在深部穿层软岩巷道方面的支护情况,分析多种支护方式的适用特点,本文提出了有效的、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各种支护手段以及多种支护技术,实现了深部穿层软岩巷道的支护,确保了软岩巷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拳文通过对软岩巷道矿压特点、变形规律、巷道破坏机理、围岩影响因素以及巷道支护技术的理论研完,阐述了煤矿在软岩开采过程中巷道的变形量大。对软岩的特性、软岩巷道的稳定性控制原则和方法进行了论述,对锚网索复合支护基于耦舍意义上进行了研究,表明了采用锚网索支护是实现有效控制大变形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技术措施。锚网索复合支护形式是一种即经济又先进的支护形式,如何在软岩巷道中应用好这种支护形式,无疑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深部软岩掘进支护随地应力加强难度加大的实际问题,提出采取"锚网喷+中空注浆锚索联合支护"解决深部软岩掘进巷道缩帮、缩顶,蠕动变形难题,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深部软岩巷道支护分析发现,以往对深部软岩巷道的支护研究,尚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往研究深部软岩巷道支护问题时,只追求片面的支护效果,没有对支护过程进行考虑;包括支护时间的选择、支护次数及支护形式、支护参数的确定等。(2)支护方式单一且多为一次支护。深部软岩巷道一般表现为地压大,变形时间长等特点,一次支护不能控制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进入深部开采阶段,面对日益严重的软岩巷道底鼓问题,本文从巷道底鼓产生机理和底鼓的破坏程度两个方面对巷道底鼓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巷道底鼓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深部软岩巷道底鼓控制的防治措施。工程实践表明:采用联合支护加固的方法,能有效控制巷道底鼓。  相似文献   

9.
为了验证支护技术的合理性,利用COMSOL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了不同支护条件下的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不同支护条件下巷道围岩以及支护体应力—应变特征,从而论证了"锚网索喷+U型钢可伸缩性支架"联合支护技术对于深部软岩巷道稳定性控制具有良好的效果,也大大降低了深井软岩巷道在返修及支护的费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尽分析了软岩巷道的性质、稳定性以及影响软岩巷道围岩与支架变形的主要因素、软岩巷道锚网支护技术的原理和作用等理论,指出采用锚网支护是行之有效的控制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先进而经济的支护形式,应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荣华煤矿东主运输巷道软岩支护问题,系统的论述了软岩的特征及其力学属性,软岩巷道破坏的特点,围岩变形的影响因素,软岩巷道的支护原则及其巷道的维护方法等。从软岩巷道承载机理出发,分析了软岩巷道支护与围岩相互作用机理,为软岩巷道围岩及支护变形控制分析和数值计算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6,(15)
本文主要通过对软岩的概念、巷道中存在的破坏、相关的支护技术的研究,以及实例应用,来展示深部软岩支护技术的技术性和可操作性,丰富软岩巷道支护技术施工内涵。  相似文献   

13.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巷道在高应力的复杂力学环境中,围岩松软破碎,巷道变形量大,难以控制,给矿井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研究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的变形特征及最佳支护时段,改变传统单一支护的局限性,提出了软岩巷道的联合支护技术,能够有效的控制围岩变形,提高巷道的稳定性,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4.
曲江煤矿开采标高是-850m,是典型的深部高地应力矿井,巷道开挖以后,受垂直主应力和水平主应力的作用,使得开挖空间周边岩性破碎,尤其是受采掘影响的回风巷和顺槽,即使采用了高强度"锚杆+锚索+金属网+U型槽钢+梯子梁"的联合支护形式,巷道稳定性还是比较差,巷道的大变形情况依然存在[5]。本文主要总结了曲江矿井的巷道变形特点,进而简单分析了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失效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冯焕超  董欢庆 《科技风》2014,(20):154-155
矿井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总是处于高应力的环境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它就会出现易变形、支护后时间较长变形及支护工作困难等特点。因此本文对高应力软岩巷道的支护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分析,最终分析总结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措施,使高应力软岩巷道的支护措施更加的安全合理化。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软岩巷道维护一直是煤矿生产建设中的难题,在软岩内布置巷道,围岩变形大,稳定性差,使巷道掘进和支护十分困难,而且屡遭破坏,需经常翻修,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和正常生产。多年来,软岩巷道围岩控制理论及支护技术一直是采矿工程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梅河煤矿二井软岩巷道支护难题,分析了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力学机制,探讨了软岩巷道二次耦合支护作用机理,提出了针对梅河煤矿二井软岩巷道的二次耦合支护技术,并确定了锚顶、底网和锚索、喷浆一次支护以及U型钢可缩支架加小梁二次支护的方案、技术参数和施工方法,改进了施工工艺和强化工程质量管理,最终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剧烈变形,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大埋深巷道中,采用锚网索支护技术控制巷道围岩变形,其科学依据主要是悬吊理论、加固理论和组合(梁或者拱)理论等。本文针对某些大断面软岩巷道顶板为似连续体短梁、夹层梁或层梁等情况,首次运用Timoshenko梁理论对顶板稳定性展开计算,并结合算例深入分析了顶板变形破坏与锚网索支护参数的关系;同时探讨了巷道两帮围岩变形失稳的影响因素,且综合运用算例计算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确定顶板和两帮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理论计算、算例分析和数值模拟表明,采用锚网索支护是实现有效控制大埋深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煤矿软岩巷道支护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软岩巷道由于其分类和变形破坏原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软岩巷道的支护问题很难解决。锚杆与注浆联合支护是目前中国软岩巷道支护很有前途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ABAQUS对高应力软岩巷道进行数值模拟,从而得到有效控制巷道变形的修复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证明其有效可行,进而可为类似条件巷道提供支护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