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发行是报纸的生命 线”,一语道出了发行的重要 性。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报纸发行量的高低、市场份 额的大小、结构是否合理,直 接影响到报纸的社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报纸发行面对的 是读者市场,是支持广告市 场的基础,是报业产品销售 的终端。发行量大,意味着一 张报纸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力,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更 关心的是报纸的另一个市场 ——广告市场,因为广告商 更看重的是一张报纸的广泛 的市场影响力。 当把传媒放在一个产业 环境中去参与竞争时,笔者 根据多年从事报业工作的实 践认为,发行不再以“发行数 量”作为主…  相似文献   

2.
陈欣 《新闻界》2001,(5):36-37
对报纸发行来说,实现报纸的传播功能、度量报纸的传播效能、获得报纸的销售收入是其三大主要意义。本文所探讨的,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报业发行市场,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报纸的传播功能和传播效能,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细分市场是寻找市场机会的必需手段报业市场,是报纸生产者与读者和广告商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报纸生产者与读者之间的报纸买卖关系,称之为报纸发行市场。现代报业在经济上基本靠广告支撑,而报纸发行市场则是广告市场的基础。市场细分的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市场营销学家温德乐·史密斯总结市场销售经营…  相似文献   

3.
《新闻导刊》2006,(6):15-15
报纸发行企业在成立初期,由于主要业务为报纸发行.借助报社品牌往往能增强其知名度,使发行企业快速进入市场。但随着发行企业的战略转型.其业务逐渐从单纯的报刊发行扩展到物流配送、直投广告、仓储运输、甚至打造上游媒体等领域.原来报纸的品牌延伸至这些领域.其适应度将降低,发行企业应建立自有品牌。  相似文献   

4.
杨彬 《传媒观察》2007,(3):24-25
发行是报纸的生命线。每到下半年,各家报纸都会面临一场艰苦的发行大战。在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各家报纸都是“八仙过海,备显神通”。从邮政发行到自办发行,从提出“概念发行”到追求“有效发行”,近十几年来,报纸发行的方式越来越多,理论也越来越新。加之新媒体对纸质媒体的冲击,报纸发行工怍在更加难做的同时也更加需要做好。那在目前应该如何定位报纸发行工作呢?是就发行谈发行,只追求报纸发行量的提升呢,还是放宽眼界,把发行工作放到报纸产业价值链拓展的宏观视野里进行探讨呢?可以说,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后者,拓展产业债值链,是报纸发行工作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报纸发行自从打破“邮发”一统天下,有了自办发行、自主发行、多渠道发行格局之后,发行竞争日益激烈。为争夺读者,各家报纸都使出浑身解数,或改变原有发行模式,或探寻新的发行之路,或推出旨在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服务。服务意识的增强和服务手段的多样化、人性化,越来越受到报纸主管负责人和发行领导人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王荣 《新闻知识》2001,(7):25-26,24
从经济学角度看,报纸发行量并非越大越好我国报业经营的基本原则是,在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报纸的发行量越大,社会效益就越好。这是勿庸置疑的。然而,从纯经济角度和报业的实践来看,报纸发行量却并不一定越多越好。报纸盈亏平衡点分析原理告诉我们,在报纸价格小于报纸成本的情况下,报纸发行量只有在小于报纸盈亏平衡点发行数量时,报纸才能实现盈利。近年来,国内有些报社按照“不求最大化,但求最佳化”的发行方针,科学地制定发行目标市场定位,合理地确定发行数量,并不断改…  相似文献   

7.
如前所述,美国报纸广告价格制定的最主要依据就是发行量。由此可见,发行在报纸中的地位有多么重要。美国报人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没有发行,哪来广告?”美国报纸的发行在历史上得到过两种环境的支持:一是文盲减少,刺激发行。据统计,1870年美国10岁以上公民不识字者占20%,当年的人口数量和报纸发行总量分别为3845万人和260万份,平均每15个人拥有一份报纸;1960年全国10岁以上文盲下降至1.9%,当年人口数量和报纸发行总量分别为17932万人和5830万份,平均每3人拥有一份报纸。二是农村人口向城…  相似文献   

8.
报业自办发行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以报纸为导向的发行手段转变为市场经济时期以订户为导向的发行营销手段,这种观念和策略的转变,使得报业发行真正地进入了市场化运作的轨道。从《南方都市报》为标志开始,到《新快报》、《信息时报》相继出现,新兴报纸发行使“有效发行”理念深入人心。所谓新兴报纸,即以根据市场形势确立自我价值核心,内容专一为某种或某几种分类领域,采用窄幅排版,通过有效发行打破传统报业发行市场格局,赢取自身发展空间的报纸产品。  相似文献   

9.
论报纸的有效发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桦  梁林 《当代传播》2001,(4):89-90
看了这标题,也许有人会问,发行也存在有效与无效吗?那么,首先请大家看这么一个例子。新闻学博士曹鹏在《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研究》中有这么一段话,“1992年,笔在襄樊铁路系统采访,亲眼看到列车段办公室堆着大叠《工人日报》,据介绍,他们按规定订了二十多份,由于客运段工作性质,工人们一出车就是四五天根本没时间真正阅读这些为他们订的报纸,除了包东西,就量卖废纸。”(第53页)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工人日报》的这种发行就是无效发行。发行是关系报纸的生存和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家报纸只有卖出动,为消费所订阅购买才能实现其价值,并得到生存和发展。本试图从经济学的层面来探讨发行问题,探讨遵循怎样的发行规律才符合经济学的原理要求,使其达到利润最大、成本最小化。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媒介实体为提高对媒介市场的占有份额.竞争十分激烈.所采用的手段也“多种多样”。如报纸所采用的“小红帽”、“敲门发行”、“渠道为王”、“多版本发行”等.这些发行模式对于提高报纸媒介市场占有份额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它们并没有解决报纸媒介市场运营的根本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呢?最  相似文献   

11.
四国报业发行策略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的发行历来被报人看作报业经营活动的重中之重,是报纸存亡兴衰至为关键的工作。正如深圳特区报业集团总经理陈君聪所说的,“报纸发行是一种市场销售机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发行面对的是读市场,是支持广告市场的基础,是报业产品的终端。”实际上,报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都与发行密不可分。美、日、英、法等国的报业极为发达,他们的发行体系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吴闻莺  陈翔 《新闻界》2004,(2):57-58
1985年,《洛阳日报》退出“邮发”,自建发行队伍,开中国报纸自办发行先河。自办发行以其高时效、低成本、快反馈,实现了报社对报纸发行主导权和网络主控权的控制,增强了报纸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驾御能力。报社需要把握生产和销售的经营自主权,自办发行的实质就在于自主权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的发行直接关系到报纸的社会影响力和广告经营收入。近年来,业内不仅对报纸发行的量,更对发行的质进行了深入探讨,如有效发行等等。我认为,转型期的报纸发行还应重视另一个问题,就是报纸的发行结构。 一般认为,所谓发行结构,是指报纸征订和零售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进一步从发行量和质的比较层面来分析,就能基本确定报纸发行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广告收益的影响,从而为报纸提供适应市场的科学预期。关于此,至少须从三个方面展开:(1)反映市场需求;(2)反映读者群的定位;(3)反映发展空间的趋向。  相似文献   

14.
报纸发行是一种市场销售行为。产品的销售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企业的生命线,这条生命线只能操纵在自己手里。报纸发行质量的高低,份额的多少,分布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报纸及其报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报刊都是交  相似文献   

15.
刘燕 《青年记者》2006,(12):79-80
新媒体的崛起使报纸面临严峻的挑战,发行工作,作为报纸重要生命线成为报纸发展战略的重点.所谓“有效发行”是指在报纸的行销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扩大报纸的市场占有率、阅读率和影响力,并能直接带来广告回报或对广告有吸附力的发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报纸做好有效发行,实现广告、读和报社的良性互动将成为报社发行的一大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有效发行论”的反向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禹建强 《传媒观察》2004,(10):25-27
内容、广告和发行被称为拉动报业发展的三驾马车。业内人士推崇发行的主要原因在于报纸发行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着广告收入的多少,而广告是报纸的生命线,因此对一只脚跨进市场门槛的中国报业来说,发行所起到的作用不逊于内容和广告。前两年,石家庄、武汉等地报纸曾发  相似文献   

17.
王荣 《新闻三昧》2001,(6):40-41
从报纸发行的角度来看,广告商的目标消费群体与报纸的读者群,或广告商的目标消费市场区域与报纸的读者市场区域叠合的那一部分发行,对广告才有真正的吸附力,这一部分发行才是“有效发行”。两者的叠合度越高,报纸在某一区域内的影响力越大,对广告的吸附力就越强,发行的效果就越好。因此,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讲,发行量的有效化程度和发行区域化的战略选择,是必须考虑的两大市场因素。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都市类报纸的迅速崛起,挤占了党报的发行空间,同时,农村税费改革.村级订报实行最高限额等政策的实施,使党报发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2005年以来,山东省日照日报社转变党报发行的传统观念,树立强化市场手段促进党报发行的理念,狠抓了党报在窗口行业特别是出租车行业的规模发行,收到了较好效果,不仅增加了报纸发行量,而且优化了报纸发行结构: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发现,中日两国日报发行市场集中度存在明显差异。我国日报发行市场集中度较低,近年来变化幅度不大,属于分散竞争型市场结构;而日本日报发行市场集中度很高,近年来呈下降趋势,属于寡占型市场结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体制、市场经营行为和市场绩效等方面。今后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报业管理体制,借鉴日本先进的发行方法,改进我国日报发行工作,适度提高日报发行市场集中度,做大做强报纸产业。  相似文献   

20.
祝水兴 《新闻实践》2010,(11):66-68
要讲无效发行,首先要说明什么是无效发行。笔者以为,无效发行就是报纸没有进入市场、没有到达读者手中并没有被读者阅读的发行,一句话,就是报纸没有被读者阅读。与无效发行相对应的有效发行的概念,即报纸已进入市场、已到达读者手中并已被读者阅读的发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