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位叫曾颖的学生想将自己的作品收入集子出版,在网上搜索文稿时,惊异地发现:自己发表在2002年5月22日<新快报>上的作品,已于2004年被江西一考生抄成了高考满分作文.  相似文献   

2.
"套话作文"是2005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大组专家提出的一个新名词.随着大组专家对这类作文特点、危害的认识逐渐明晰,把关越来越严,打分也越来越低.而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许多中学教师和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对阅卷大组的这一评分标准不甚了解,有时还会指导学生刻苦模仿练习这类作文.为了让广大莘莘学子少走弯路,不失冤枉分,本文想就"套话作文"作点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著名诗人陆游曾说:"文章最忌百家衣"。千人一面,古今同腔的作文缺乏个性,读之如同嚼蜡。而我们在平时批阅学生作文时,却发现许多学生作文面目雷同,选材都是屈原、李白、杜甫、苏轼、司马迁,结构都是总分式,盲目模仿高考高分或满分作文,没有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熟悉的文体、熟悉的写作模式中去发表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真情。写作中没有"自我",这是多么可悲的现象。像这样"无我"的作文,莫说打动阅卷老  相似文献   

4.
<正>清代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也。"说的是文章开头要写得绚丽多姿,像美丽的凤凰头那样引人入胜。在中考作文中,一个亮丽新颖的开头至关重要,它能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愉悦感,让阅卷老师对你的作文"刮目相看",最终可能为你的作文打出高分乃至满分。下面以2012年中考满分作文为例,介绍七种凤头巧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记忆     
王琳 《江苏教育》2014,(10):M0003-M0003
<正>在每年高考阅卷的特殊时段,"高考语文阅卷"板报,成了每一位阅卷老师都特别关注的地方,大家乐此不疲地咀嚼、欣赏,也让紧张和疲乏得到了片刻释放。2011年,大家争相评说"拒绝平庸"这一作文命题。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原发言人王旭明先生把"最平庸的题  相似文献   

6.
每年高考之后,炒得最热的就是各省的"满分作文",媒体炒,家长炒,师生炒,直炒得沸反盈天.新一届高三学生更是极尽效仿套作之能事,唯恐来年高考"满分作文"旁落他人之手.殊不知,每年各省有几十万考生,但满分作文就那么几篇.为此,笔者要提醒各位考生,对高考作文的期望值要从追求"满分作文"降到追求"一类作文"(≥50分)上来,因为"满分作文"要靠天赋和运气,而"一类作文"则可靠功夫和训练得来.从操作层面来讲,就是要从追求"满分作文"的"三大"(大手笔、大气象、大智慧)降到追求"一类作文"的"八小"上来.……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全国统考,还是省自主考试,每年都有一批作文被判为满分。这些作文,虽然数量有限,但是其中蕴含的阅卷信息价值巨大。如果老师和同学都能比较清晰地掌握高考满分作文中的阅卷信息,对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拟通过透析高考满分作文,总结其阅卷取向,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蔡建明 《新高考》2008,(Z2):20-21
一位阅卷老师如此概括高考满分作文的"奥秘":现在的学生,文章一开始就用排比、比喻、设问、拟人,排山倒海,虚虚实实,华丽浮夸,先把阅卷老师弄晕。话说得有些过,但却说出了一个事实:让老师眼睛一亮的语言  相似文献   

9.
苏盛葵老师在<让高考阅卷成为打击作文套作的利器>(<语文学习>2010年第9期)一文中写道:"用高考阅卷来治理套作,可能有效,但还不能称为治本之法,就像市场治理伪劣产品一样,罚款、没收、焚烧都不是根治之策."他认为需要解决套作成风的深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眼见一篇篇新鲜出炉的中考满分作文,仿佛置身于秋天的果园里,满眼都是黄澄澄的果实,触手都是金灿灿的珍品.近年来,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贯彻落实,不仅中考作文命题环节努力做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而且,在中考阅卷环节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高考满分作文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超过了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一道题,因为在高考中还没有哪一道题能占据到40%的份额。从1999年安徽高考历史上第一篇满分作文《倾听自己的心跳》,到2000年四川满分作文《回答》,再到2001年很多人都知道的江苏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如今各个省份每年都会涌现十余篇满分作文,从数量上看,还真有点"星火燎原"之势。在高考满分作文与完美、违规、抄袭的争论中,作文阅卷老师们并没有畏首畏尾、放弃满分。笔者认为满分作文的增多是近年来语文教育改革成果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正>时间带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但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绵长的回味。本人参加了201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并忝列为总复查组主要成员,得以对众多考生的作文有了一个面上的广度把握和点上的深度了解。下面我就201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谈谈自己的粗浅印象以及个人的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3.
时评     
别让高考满分作文误导学生钟锋近年来,高考阅卷工作往往还未结束,便有媒体“爆炒”高考满分作文。这些文章丰富的知识、巧妙的构思以及不拘一格的表达形式的确让人耳目一新,无形当中,这些文章开始成为众多学生纷纷效仿的目标。而问题在于,媒体对这种高考满分作文沸沸扬扬的炒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高考结束以后,我有幸参加了广东省高考政治科目的阅卷工作,分担36题第(2)问的阅卷任务(原题略)。按照大家的推测,这是2015年高考广东文综卷(以下简称"2015年广东卷")主观题中最简单、最容易得分的题,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该题最后的平均分只有5.7分(满分12分)。面对一份份概念不清、答非所问,抑或思路不清、层次不明,又或答卷马虎、表述随意的答案,我们在扼腕叹息"学生不勤奋、素质低、能  相似文献   

15.
引言     
<正>这期专辑分为三大板块: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展示,浙江高考作文,全国其他地方高考优秀作文。展示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是我刊近年来的一个传统。此次展示,主要是让大家对2016年的作文题有个宏观的认识,同时也作为资料,方便读者查阅。浙江高考作文又分为两大部分,即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以及问题作文分析。满分作文点评,着重在展示,指出其闪光点,让人欣赏。问题作文分析又分为两小块,一块是分析"好"作文为什么得不到高分,一块是例析2016年高考浙江卷作文十一种典型问题。得不到高分的"好"作文问题比较隐蔽,这类作文  相似文献   

16.
今年高考,南京某考生以一篇<赤兔之死>的古白话文获得满分.阅卷教师拍案叫绝,传媒一片赞誉.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全国各地涌现了数百篇高考满分作文,其选材渠道,百花齐放,春兰秋菊,各具佳色。笔者归纳五种高考满分作文的选材渠道,以开拓学生作文时选材的思路,提高写作质量。一、将生活场景搬进文章,表现现实生活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素材写文章,常常会收到极好的效果,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常常会将阅卷老师也带到文章中去,令阅卷老师也为之感动。  相似文献   

18.
高考将近,如何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写好作文并争取获得高分甚至满分,是考生们最为关注的话题.笔者多次参加高考作文阅卷,今年又多次评改福州市高三联考语文作文,发现抓好"准、高、新"这三个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正>作文分值在高考试卷中占三分之一以上,所谓得作文者得语文。笔者在教学一线中发现学生的作文写作漏洞相当多,有些还是非常明显的"硬伤",导致失分惨重。本文根据学生写作中突显出的问题,谈一谈高考考场作文的技能。一篇优秀的高考作文要具有四大"亮点":深刻的立意、丰富的内容、清晰的思路、生动的语言。深刻的立意指作文立意要有现实教育意义。古人云"文以载道",高考阅卷评分当然重视有时代精神的立意,重视有现实教育意义的文章,重视理性地辩证地  相似文献   

20.
初夏的热浪向我们滚滚袭来的时候,2003年高考阅卷工作也接近了尾声。关于高考的各种大大小小真真假假的传闻也蜂拥而至,最吸引我们视线的是这样一条消息:一些考生在作文中大胆地写了诗歌、散文诗,而且获得了满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