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出版(公元前221年——公元581年)第四节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著作(二)史学、地理学两汉时期,史学取得了重要成就。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和东汉班固的《汉书》,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两部名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原名《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大约东汉以后才有《史记》之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多字,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大部分,记  相似文献   

2.
对于“三皇五帝”的说法,自古以来就各家意见不一。在《史记会注考证》一书的《五帝本纪》考证中,曾综合了古代各家看法,大体是三种意见:一种见于《孔子家语》及《大戴礼》,认为五帝是伏羲、神农、黄帝、少昊和颛顼。另一种是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把五帝写成是:黄帝  相似文献   

3.
史记 (汉)司马迁撰 (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 (唐)张守节正义《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卩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记载了我国远古到汉武帝时的历史。本书这次点校,采用清朝同治年间金陵书局刊行的《史记集解索隐正义合刻本》为底本,由史学家顾颉刚等分段标点。为便利  相似文献   

4.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又使徐福入海求神异物,还为伪辞曰……"。而《太平御览·珍宝部》引作:"又使徐福入海求神异物,还伪辞曰……。"王念孙在《读书杂志·史记》中相当自信地认为应从《太平御览》。他说:"‘伪’上本无‘为’字。‘伪’即‘为’字也……后人误读‘伪’为‘诈伪’之‘伪’,故又加‘为’字,不知无其事而为之辞,即是诈伪,无庸更言伪也。"王念孙认为"‘伪’即‘为’",并举出了十八条书证。王念孙学问渊博,下笔审慎,但在"伪辞"还是"为伪辞"的问题上轻率了一些。他所提出的书证经过分析也可以一条条被驳倒。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中,鬼谷子是最富有神密色彩的人物,有关他的传说始见于魏晋南北朝以后。有一种看法认为他是一个真实的人物,是一位研习谈说之术的隐名埋姓的学者。论据包括司马迁的《史记》。《史记.苏秦列传》说:‘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鬼谷先生。’《张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百花文艺出版社编审徐柏容来信:读7期,愿献疑一、二。第13页“香港《史记》出版”条说香港出版了一本写香港历史的书,书名就叫《史记》,我觉得这事未必妥当,《史记》是中国史籍名著,不应再出一本内容迥异的《史记》,不容《史记》出现双包案。否则应属于取书名不当。因此,颇疑“香港《史记》”是否为“《香港史记》”之误,另外,写香港历史的《史记》,似不能如该文所称之为“香港版《史记》”,“香港版《史记》”只能以之称由香港出版之司马迁《史记》。 第11页言书中之序应排于目录之前,甚是。不仅“现代书籍”如是,据我印象,中国古籍似亦大多如是。这种排列次序是合乎逻辑的。但如目录排在序言之前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唐代刘知几《史通·六家篇》认为《史记》乃司马迁本人自命名,这个说法不正确。赵翼《咳馀业考》、朱筠《笥河文集》、梁玉绳《史记志疑》、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均有考证,指出其错误。王国维举出《史记》中:"凡七称‘史记’(不准确,应为十三称),皆谓古史也"。还列举出古代及  相似文献   

8.
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12月第1版《二十五史》(12册)本《汉书》卷14《诸侯王表第二》载:"鲁共王馀,景帝子,[二年]三月甲寅立为淮阳王,二年徙鲁。"(见第1册第402页)单读此记载,以为"立为淮阳王"与"徙鲁"同在一年,其实非也。《史记》卷11《孝景本纪》载:"三年……六月……徙……淮阳王馀为鲁王。"(见同上第1册第49页)又《史记》卷59《五宗世家·鲁共王》载:"鲁共王馀,以孝景前二年用皇子为淮  相似文献   

9.
张际会 《军事记者》2011,(10):59-59
鲁迅评《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从史学文学两方面肯定了《史记》的地位价值。在一部史学著作中为后人保留了许多鲜活面孔,是《史记》一大特色,这得力于司马迁赢余历史人物的传神之笔。本文试从《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中挑出"泣数行下"这一特写镜头,  相似文献   

10.
这里,选取史部部分类目,略述其学术源流。 (一)纪传体 纪传体是以纪、传等人物传记为主,辅以表、志,综合记载史事的史书体裁。 1.纪传体的创始与体例 纪传体的创始 纪传体创始于《史记》。早在司马迁写《史记》之前,先秦史学已在史书的编纂方法上出现了一些不同的体例。司马迁吸取前人成果,综合各体,集于一书,创造性地组织成一种新的史书体裁。《史记》全书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五个部分。本纪,是帝王的传记,按编年体裁的形式,依年月顺序,记载帝王的政绩言行,兼及当代各方面的重大事件。表,是以表格形式,按时间顺序,提纲挈领地谱列史事的大事记,它使纷乱繁杂的史事眉目清晰,条贯系统,  相似文献   

11.
卷六《秦始皇本纪》:“攻魏垣、蒲阳。”《正义》:“垣,作‘(?)’。(?)音袁。括地志云:‘故垣城,汉县治,本魏王垣也,在绛州垣县西北二十里。……’”(228/2,此为中华书局1982年版页数行数,下同)吉案:黄本、凌本、殿本同,彭本上“(?)”字作“垣”,无下“(?)”字。张文虎《札记》:“案此宋人讳‘桓’,因并及‘垣’而缺笔,非《正义》有异文也。王、柯、凌所据宋本皆如此,仍其旧以见当时坊刻之谬。”张文虎言“(?)”乃“垣”之避讳字,不误。北宋钦宗名赵桓,据《淳熙重修文书式》,“垣”字亦在避讳之列(参陈垣《史讳举例》,页115,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故今所见百衲本《史记》所影印之南宋黄善夫本于“垣”字多有避讳  相似文献   

12.
新华社资深高级编辑缪雨,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从新闻学的角度研究《史记》,写成《史记与新闻学》一书,最近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中国新闻书店有售。 全书共分九章四十三节。这里略举一些章节名称,便可知其内容大概:如“《史记》里藏有新闻学”、“司马迁——伟大的‘记者’”、“《史记》的实录精神”、“历史家和新闻记者的  相似文献   

13.
正《史记》和《汉书》的一段相同的史料中,有对"星"的不同记载:《史记·孝武本纪》:其秋,有星茀于东井。后十余日,有星茀于三能。望气王朔言:"候独见其星出如瓠,食顷复入焉。"有司言曰:"陛下建汉家封禅,天其报德星云。"(中华书局,2013年,页598—599)《史记·封禅书》:"候独见填星出如瓜……"《索隐》:"乐产、包恺并作‘旗  相似文献   

14.
王剑钊 《兰台世界》2007,(8S):55-55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途径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大平台)时暴病而死。《史记》写成于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在位)时期,此时距公元前210年只有100多年的时间,加之司马迁为写《史记》漫游各地,考察风俗人情,访求历史古迹。足见“始皇崩于沙丘平台”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5.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有一段借古人行事以明志的文字。其辞曰:"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  相似文献   

16.
《史记》《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司马迁撰。司马迁字子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约生于汉景帝中五年(前145年)左右。其父司马谈做过太史令,死后由司马迁继任太史令。职务条件的便利,使他能读到皇家所藏的古籍。“石室金匮之书”以及“百年之间,天下遗闻古事縻不毕集太史公”。他在掌握了丰富的史料后,于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就着手编写《史记》。过了五年,他因给降将李陵辩解,被处腐刑。出狱后,他在皇帝身边做秘书工作(中书令),著书的工作也一直在进行。约在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他完成了这部我国第一部通史。《史记》全书分为本纪12篇、表10篇、书8  相似文献   

17.
《新闻知识》1991年第11期黄长江同志的《写物以附意风言以切事——比喻在文章中的运用》一文中,有“古人有‘大雪纷纷何所似,鹅毛飞飞嗟可似”一句,此句引文有误。据《晋书》记载:“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莫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  相似文献   

18.
何谓书评?顾名思义:就是指对图书的评论。这说文解字般的定义对否?翻开《辞海》,书目、书序、书学、书品、书谱、书传……却唯不见书评。据有人考证: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书评,孔子评《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司马迁评过《离骚》,曹丕写过《典论·论文篇》,朱熹集注过《四书五经》,金圣叹批点过六大才子书。然  相似文献   

19.
自出新意     
例文: 宋子京①《笔记》云:“文章自名一家,然后可以传不朽;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之臣仆。古人讥屋下架屋②,信然。陆机曰:‘谢朝华于巳披,启夕秀于未振。’③韩愈曰:‘惟陈言之务去。’④此乃为文之要。”苕溪渔隐⑤曰:“学诗亦然,若循习陈言,规摹旧作,不能变化,自出新意,亦何以名家。鲁直⑥诗云:‘随人作计终后人。’又云:‘文章最忌随人后。’诚至论⑦也。”——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相似文献   

20.
潘振刚 《大观周刊》2011,(22):234-234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他的义利观充分体现在他的《史记》一书中,本文以《史记》一书为例,粗略探讨了司马迁的义利观:一、追求物质财富是每个人的本性;二、经济利益是道德的基础;三、要用道德来调控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