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了2000年《中国钓鱼》第12期的《海钓奇案》和2001年第2期的《作案者应是河豚》以及《海钓奇案解疑》之后,我也想谈谈这个问题,和钓友们交流。  相似文献   

2.
垂钓情思     
张景孔 《中国钓鱼》2004,(12):41-41
《中国钓鱼》第113期刘双平的《冬钓天变前》和第137期孙增明《气温骤降后也好钓鱼》两篇文章对我启发很大,也受益颇深。2003年秋末冬初几次垂钓奇遇再次印证两者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钓鱼爱好者,《中国钓鱼》杂志1984年创刊后,我从1985年总第2期开始订阅,以后每年订阅报刊时,《中国钓鱼》杂志都是我的首选,从1985年至2004年,我已连续订阅《中国钓鱼》杂志20年。  相似文献   

4.
《中国钓鱼》2000年第9期介绍响潭水库的文章,勾起了我在该水库钓大鲢的回忆。1996年5月底,刚刚博士毕业参加工作的我作为1号选手光荣献血,获假期十整天。身强体壮的小伙子献点血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仅仅歇了半天我就待不住了,于是有了响潭钓鱼之行。  相似文献   

5.
我既是个钓鱼迷,也是个《中国钓鱼》杂志的热心读者。当我看了《中国钓鱼》杂志2000年第12期卷首语《读者办刊》对我感触很大,我觉得你们“广开言路”不断创新的办刊思路很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垂钓活动越来  相似文献   

6.
2003年第十期《中国钓鱼》编辑部的卷首语,《我们在一起》一文提到,为庆祝《中国钓鱼》20周年而确定了6项活动,如各种钓赛、征文活动、优秀作者评选活动和读者意见调查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不仅让《中国钓鱼》杂志更密切地和钓鱼人连接在一  相似文献   

7.
王勇 《中国钓鱼》2012,(10):51-51
我是一位上海的钓鱼爱好者,也是《中国钓鱼》杂志的忠实读者。在2012年第五期《中国钓鱼》杂志上我看到湖北十堰钓友季容求问《这是一条什么鱼?》的文章和图片。这种鱼我曾见到并钓获过,这是欧洲裸鲤。它最大的特征就是鳞片分布于身体的上部两侧,只有1~2排,下腹部和尾部也会有少量鳞片分布。  相似文献   

8.
陈猛 《中国钓鱼》2004,(10):46-46
《中国钓鱼》2004年第2期第45页,刊登了天津籍英志钓友写的《话说脑线》一文,读后,我想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     
《钓鱼》2007,(1)
钓鱼最快乐!看到《钓鱼》杂志第18期的文章《钓鱼十乐》,真是感慨,其实钓鱼哪止十乐,应该是无限乐!  相似文献   

10.
《中国钓鱼》2004年第2期第45页,刊登了天津籍英志钓友写的《话说脑线》一文,读后,我想谈点粗浅看法。 就脑线的长短,两钩之间的距离,我的看法是,应根据所钓鱼的大小而定。文章表中给出的脑线长度只是一个理论值,该选多长,应视每位钓友的习惯而定,它绝对不应是一成不变的硬性规定。比如,在钓小  相似文献   

11.
谁和我换书     
我爱钓鱼,更爱《中国钓鱼》杂志。80年代偶尔看看,90年代成了我生活中的挚友。读“钓”比垂钓更有味道。 经过“百题竞答”的启示,我有心把《中国钓鱼》杂志全套珍藏。虽经多方联系,均未能如愿,倒是旧书摊帮了我的大忙。几年来我经常穿行在荆沙城区的大街小巷,拉网式地反复搜寻,每购得一本,如获至宝,心情格外激动。前后共收集(含邮购)48本。但由于“宁可购十不可漏一”的思想所致,也重购了不少,余下25本。它们的序号是: 1985年第3、4期各1本;1987年第1期1本,第2期3本,第3期2本;1988年第2、…  相似文献   

12.
看了《中国钓鱼》2004年第十期46页刊登的安徽霍县钓友陈猛写的《也议“剩余浮力”》一文(以下简称“陈文”),又看了四川钓友张铨写的《“剩余浮力”不是浮力》(以下简称“张文”),(见《中国钓鱼》2004年第二期第47页)对于其中的观点也想谈一些粗浅见解,在这里再议一议。  相似文献   

13.
陋室添春色     
当我收到今年第一期《中国钓鱼》时,去年第十二期却不知被哪位钓友“爱”得无影无踪,不得不用邮购来补缺。我对《中国钓鱼》情有独钟,闲来将  相似文献   

14.
去年第十二期《中国钓鱼》刊登了我的文章《拉砣抛钩器》,现就使用方法做如下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5.
我这个人喜欢钓鱼,简直到了入迷的地步。从十来岁扛着小竹竿蹦蹦跳跳地跟着父亲到小河边学钓鱼起到现在,我的钓鱼历史已有45年了。我又是一个钓鱼书籍的爱好者,《中国钓鱼》出刊不久我就订阅了。但那时收入很低,加上邮局服务质量太劣,一年6期总共才收到3期,妻一怒之下不让我订了。最近几年,我们这个地方连年干旱,河塘干涸,好多老钓点无鱼可钓,加上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去远钓,因此钓鱼的机会少了。钓不成鱼,对于一个老钓迷来说,其失落感真令人不好受,哪怕是接触一下跟钓鱼有关的事物也好哇。于是,我又迷上了《中国钓鱼》,从中享受钓鱼的乐趣。信不过邮局,我就到书报摊上买。这个城市买不齐,我就到那个城市去买。  相似文献   

16.
《中国钓鱼》第113期刘双平的《冬钓天变前》和第137期孙增明《气温骤降后也好钓鱼》两篇文章对我启发很大,也受益颇深。2003年秋末冬初几次垂钓奇遇再次印证两者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7.
缘起 我是一个钓鱼迷,更是《中国钓鱼》的忠实读者。2000年第五期“天下钓场”刊登了贵州黎平黄寿高同志的文章《墨门山水库欢迎您》,我看后深深地被黔东南优美的风景和动人的钓情所吸引,油然而生驾车千里会友,垂钓墨门山水库的想法。之后我给《中国钓鱼》  相似文献   

18.
柳树仁 《钓鱼》2005,(10):22-22
针对《钓鱼》杂志2004年第17期拙文《推倒灵与钝的围城——需要破除“调灵调钝”之迷信》,建国先生写了《调灵调钝是基础》(见《钓鱼》杂志2005年第2期),提出很多问题同我商榷。为了深入探讨钓技,共同提高认识,我直抒已见,算是一个回答。  相似文献   

19.
看了《中国钓鱼》2007年第九期上刊登的《老贺头蟋蟀钓“厚子”》,用虫饵钓草鱼获奇效的文章,十多年来钓草鱼的经历,像电影蒙太奇镜头一样,一幕幕在我脑海中闪回。  相似文献   

20.
看罢山东青岛彭达胜钓友《一钩钓俩,你信不信?》一文(见《中国钓鱼》2004年第五期),使我想起了耳闻目睹的几件奇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