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开放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实践中学生普遍认为相对较容易通过终结性考核,所以选修课的学习过程相对容易被忽视。论文以《公司法》为例,就如何提高本课程教学过程质量的两点创新性举措,即网上实时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方案的改革实践及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教学考核既是对教师"教"的评价,也是对学生"学"的检验。在教学实践中采取"教—考—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意在通过教学考核的改革引领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学习方式的变革,这种教学模式改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以课堂表现考核促进参与式教学;以实践能力考核深化协作式教学;以创新能力考核带动研究型教学;以个性化考核推广网络化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考—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切实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教授文科类学生《网页制作》过程中,重点探讨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相关知识的相关性,为有效实施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依据。方法:将基于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的方式应用于教学,将基于开放式考核的方式应用于评价。结果:学生学习兴趣和考试成绩有显著提升。结论:对文科类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模式创新之后能有效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改善文科类学生厌学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摈弃满堂灌的授课模式,培育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农科类本科人才,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寻找适合新教育体制下的教学模式。本文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遗传学课程的尝试性变革进行了介绍,首先在教学时数分配上,将现行的讲授、实验教学法改变为讲授、小组课下讨论、小组课堂讨论等,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其次打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再次改变期末考试决定学生的课程成绩的单一考核方法,重新制定以考核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突出过程考核、综合能力考核、自主学习能力考核等,建立与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相匹配的现代化考试体系。  相似文献   

5.
为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基于超星MOOC平台构建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通过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考评方式等具体实现流程,探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和策略。并根据教学效果的量化分析,发现基于MO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体验存在差距,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和教师课堂指导的有效性以及考核指标的合理性都有待提高。因此,建议通过引入第三方考评机制、加强学习过程的督学、优化考核指标体系、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等途径来提高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高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欠缺,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考核方式单一等方面的不足。探索以学习型团队为核心,以课堂课后互通为原则,以过程性考核为保障的学习型团队教学模式。从个体和团队两个维度构建课程考核指标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实现高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并以运筹学课程为例,对学习型团队教学模式进行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7.
针对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构建了QQ软件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介绍QQ软件适合于程序设计课程网络教学的几种应用形式,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该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注重学习过程考核;采用问题教学法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  相似文献   

8.
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网络在线学习模式融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混合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基于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分析和探究了在线自主学习内容、课堂教学活动、多元考核评价方式的设计,通过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对比可以看出混合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热情等方面具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由于英语水平、教育背景、教学模式及方法的差异,大多在普通法系国家留学的中国法学生都会经历语言障碍、学习压力和学习方法障碍等困境。双语教学的有效实施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克服学术上的困难。可以通过完善双语教学模式、改革法学双语教学策略和考核方式,培养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其对普通法系国家法学教育模式及考核方式的适应性,以实现法学双语教学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是本科阶段培养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提升性课程,并且倍受重视.论文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课堂调查,分析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与考核现存的诸多问题,开展有关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与考核方式的对策分析.通过采用课堂演讲、以赛促学,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材与网络阅读材料相结合,以及综合成绩考核方式等方法,全面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会让学生都有所受益.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进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探究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提出打破“Windows+办公系统(Office)”的内容模式,注重学以致用,超越计算机的工具性的功能,建构科学的课程模式,加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内容教学,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应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多维度的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双语教学是学生识别和记忆专业词汇、提高英文科技文献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学生接受速度慢”“文科学生对理科知识理解难度大”“课程考核方式如何选择”等问题,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将课件调整成由含有大量中文到全英文逐渐过渡的形式,并且考核方式也选择开卷考试以降低难度,此外通过评学和评教、加强师生对课程学习效果的交流等手段来不断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英语寝室与课堂教学互动"教学模式是针对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读写能力强但听说能力差的"哑巴英语"问题,吸收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以及当代教学理论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互动"教学法,即在课后及学生寝室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交流活动,并与课堂教学形成互动。通过制定七大教学原则及八大长效联动措施来规范和保障"英语寝室"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良好的学习氛围,也促进了学校创新文化的构建,带来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成绩有了突出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利用学堂在线平台《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资源,采用混合教学模式;一方面丰富课堂上课形式,结合PPT教学、工程案例和Matlab信号处理;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在线平台资源及学生的课后时间,学生观看项目教学类视频,并结合课内实验进一步加强练习;同时期末考试采用机考形式,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制药反应工程”教学中的实践途径和实施效果。实践结果表明,通过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调整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弱化公式推导、强化知识运用,能够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通过细化平时成绩构成、引入期中考试,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注重过程学习,提升学习效果。说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引入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为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利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基于工程教育模式(CDIO)下的“通信原理”授课体系,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操作能力的受企业欢迎的技术人才。该体系主要包括教学质量观的树立、分阶段课程授课法的实施及课程考核评估方案的设置。CDIO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徐秀华 《成人教育》2012,32(12):126-128
函授教育的特殊性表征为教学形式的特殊性、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学效果的不确定性。"以学生为中心"的英国职业教育BTEC课业教学模式既可以弥补函授教育的不足之处,又可以有效缓解函授学生工作、学习和家庭之间的矛盾,减少在职函授学生的流失。函授教育课业教学法的设计一定要遵循针对性、实用性、职业性、渐进性和延伸性等原则。函授教育课业教学法的实施路径体现在四个方面: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计划;建立课业教学团队,提高教师素质;完善办学条件,改革教学方式;试行学年学分制。  相似文献   

18.
电路课程是电气专业的重要课程,传统的教学和考试模式存在着内容死板、脱离工程实际、考试形式单一等问题,已不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要求。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与考试模式,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试题库与评价体系,进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工程意识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语文必须和中学语文教育模式划清界线,在课程设置上,实施分类教学;在教学理念上,凸显审美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教材编写上,以"多区块,小主题"模式,强调人文性、时代性;在教学方法上,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辟课堂审美空间.只有如此,才能改变大学语文的"尴尬"现状.  相似文献   

20.
The 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 process is generally thought to produce reliable results. The consistency is found within class and instructor averages, while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inconsistency exists with individual student respons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se issues along with a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common measures of reliability that are utilised with the instruments. While inter-item consistency of the evaluations has been shown to be high, the agreement between students was shown to be no better than what would be expected by chance, indicating that students do not agree on what they are being asked to evaluate. The reliability measures generated by the student evaluations of teaching are an insufficient foundation for establishing validity. Further, the pattern of reliability indicates that the instruments are generally providing information about students, not instru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