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双一流"大学建设是国家发展的一个新动力源,是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高等教育的重大举措。建成高等教育强国是建设世界强国的基础,中国"双一流"战略是服务国家战略的核心支撑体系。科学界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对其进行客观分类和特征固化,进而合理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并以中国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样本对照标杆大学进行实践验证,既可以为党和政府、高校和社会等动态评估"双一流"战略建设进展提供参考借鉴,也可以为中国学界的理论话语逐步转化为世界性实践话语奠定前期基础,更可以为破解世界大学评价难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道路,早日建成世界高等教育中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做好"双一流"建设工作,必须厘清3个问题:谁需要"双一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什么关系?谁来建设"双一流"。推动"双一流"建设,离不开大学管理改革。具体来讲,要实施战略管理,构建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重大成果导向的科研机制,以及建设一流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3.
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建设一流本科教育需要对当前本科教育进行改革,明确其改革目标和改革方向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本科教育改革必要性和急迫性的基础上,结合"双一流"关于人才培养的建设任务和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教育模式,认为需要贯穿"立德树人—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目标,从通识教育、开放教育和持续发展教育三个方面明确改革发展的方向进行本科教育改革,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模式和体系。  相似文献   

4.
"985工程"与"双一流"建设均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宗旨。以"985工程"和"双一流"政策文本为基础,利用文本分析法对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进行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的主导价值取向是为国家发展,政策阶段性目标呈高度稳定状态,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等7个领域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着力点,权威工具则是最常用的政策工具。相较于"985工程"政策,"双一流"政策更凸显了为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强调学科建设的基础性作用,重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社会参与机制构建,采用的政策工具箱也更为丰富。面对新形势,"双一流"建设仍存在重点建设身份固化、弱势学科边缘化、建设成效评价标准异化等风险,政府应通过赋予高校办学自主权,分离评估结果与资源配置关系,构建参照性评价标准等途径促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相似文献   

5.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不懈追求世界一流大学的接续努力和高级阶段,"211工程"、"985工程"是"双一流"建设的逻辑起点和继承基础。"双一流"建设的创新体现为建立动态调整能上能下机制、设立"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采取认定而非申报的遴选方式三个方面。"双一流"建设的继续推进应考虑平衡不同学科入选数量的差距,理清国际学科排名中的学科与中国学科的对应问题,其动态调整最好要有一个缓冲期。相信经过几个周期的"双一流"建设,中国一定会出现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众多的世界一流学科,使中国成为屹立于世界的高等教育强国。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双一流"背景下,一流本科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立的主体和基础。高等学校应该准确把握一流本科教育和科研育人的内涵,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通过激活科研育人机制和理顺科研育人体制来促进一流本科教育质的飞跃,使科研育人能够在一流本科建设中发挥培养高精尖人才、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发挥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的提出,旨在提升我国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现实选择,是对一流大学发展目标的校正,与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目标相契合。世界一流大学不仅是一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标志,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对整个国家的科技、文化、社会、教育,都起引导作用。世界一流大学是通过长期的历史积累形成的,而且是以一流学科为基础而建成的。在当前"双一流"建设中,我国不同类型高校的目标应该体现多元化的选择,促使高水平高层次大学、普通高校和应用型大学分别朝着"世界一流"的目标努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流大学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的研究"课题组根据"以本为本""四个回归""质量导向""公平客观"四个原则,从教育投入、教育过程、教育结果三个维度,构建了涵盖本科教育工作各个环节的相对完整的指标体系,进而推出了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教育质量百优榜。  相似文献   

9.
分类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学科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体现。分类建设"双一流"的难点在于合理分层定位难、体制机制突破难、学科特色凝练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难。让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争创不同的一流,有赖于政府、高校和社会和衷共济,建立分类引导、动态调整、特色发展、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一流学科在大学类型和学科类型维度上表现出明显的聚集与分散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世界一流学科在各类大学中的分布存在"长尾现象",尽管有大量的世界一流学科聚集在极少数的世界一流大学中,但分散在各类极具特色的非一流大学之中的世界一流学科数量也与其大致相当。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聚集度按照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社会科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人文艺术学科序列平缓递减,准一流大学和非一流大学的学科聚集度随着学科类型的变化在小范围浮动。回应当前的学科建设工作,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当遵循优势学科的"聚集效应",重点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生态系统,提升学科建设效率。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需要重新审视其办学定位,基于优势学科整合相关支撑学科,建立具有一定知识广度和深度的学科组织群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历史和比较的方法,分析世界主要大学排行榜中的相关数据和美国、日本以及香港部分院校的案例,侧重探讨什么是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结果发现:(1)由于制约和影响本科教育水平的因素极其复杂,有限的资料和仅有的简单案例无法充分说明一流大学提供的本科教育就是世界一流本科教育。(2)尽管存在差异,世界一流大学强调更多的是研究生特别是博士阶段的教育,更加强调教师从事世界一流的研究活动。鲜有证据或资料显示世界前10名的大学在力争构建世界一流本科教育,宣传自己的本科教育居于世界一流。因此,提出建设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的口号和目标,需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国家战略和院校发展目标,制定科学规划和可操作的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2.
"双轨制"高等教育体制为法国奉行二百余年的精英教育模式提供了最有利的政策支持。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作为在法国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国家战略及若干项政策支持下从精英教育中走出的世界一流大学,在一流的师资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目标及国内外校际交流与校企合作战略、校园内外的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工程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流大学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拥有若干一流学科,一流大学的形成以科学的学科布局和发展模式为基础,建设一流学科无疑至关重要。基于学科的内涵、属性和分类标准,以中国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研究对象,对其学科布局量化分析发现,学科布局结构呈现如下布局特征:门类齐全,冷热不均;基础应用并举,理工社交融;冷门学科,特色突出。运用层次聚类法分析得出,中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科发展模式主要有:理工社协同发展模式、基础学科群支撑模式、主干应用学科群引领模式和特色学科差异化发展等模式。依据学科之间的关联度、学科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开放度,构建学科布局生成机理矩阵,总结归纳出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主要通过以下方式生成具体学科布局:优势学科的自我生长;院系合作产生新的交叉学科;校校合作产生新的整合学科;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和技术难题催生新特色学科。一流学科建设应积极培育健康的学科生态环境,优化"学科链"建设,实现我国"双一流"建设核心环节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基于CSSCI数据库对"双一流"大学研究地图进行探讨,发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对"双一流"大学研究的关注大致可分三个阶段:萌芽期、探索期和发展期。大部分高产研究机构都表现出对"双一流"大学研究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将高产作者群中各位高产作者的"双一流"大学研究成果进行前十年(1998-2007年)和后十年(2008-2017年)数据相比,发现有减少趋势和有增加趋势的高产作者人数大致相当。为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工作,相关建设高校可以考虑在校内组建"双一流"大学建设办公室或者"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心等机构,其专门为学校"双一流"大学建设实践工作提供相应的信息咨询与决策参考服务。基于CSSCI数据分析发现,目前"双一流"大学研究领域呈现出八个研究主题,分别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双一流"大学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与治理改革、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大学建设及其评价体系、"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科研竞争力评价、高等教育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双一流"大学建设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此外,"双一流"大学研究领域的四个研究热点主题分别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等教育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科研竞争力评价。目前,"双一流"大学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建议从学科理论、方法路径和实践层面三个方面进行探索进而不断完善"双一流"大学研究内容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旨归,理性的文化选择是"世界一流大学"走向中国和"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走向世界的关键。但由于西方话语体系下的文化依附的窘境、跨文化交流中文化霸权的困扰以及我国本土大学文化底蕴不深厚等阻抗因素的存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必须在保守与创新的文化选择中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在求同存异的文化选择中持续增强文化自信;在借鉴与超越的文化选择中最终实现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双一流"政策实质上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遵循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逻辑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逻辑导向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发展逻辑导向。"双一流"政策采取"上下结合"的优化策略,改进政策工具使用从"单一性"转向"多样化",优化政策决策原则从"指令性"转向"开放性",激发政策变迁动力从"集权化"转向"竞争性",为助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学科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背景下,中国高校如何进行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内涵式建设,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学科,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文章通过分析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走向一流的经验与做法,归纳提出了相应建设策略,以期为我国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前,“双一流”建设正处于全面推进落实的关键时期。“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估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加强学科建设中期绩效考核评估对促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科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中期自我评估为案例,客观总结一流学科建设经验与成效,通过对标国际一流学科,理性审视一流学科建设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出大气科学学科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已深入诸多国家及高等教育系统发展战略体系中.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理想之举,但面对经费短缺的压力,着力培育若干世界一流的学科进而打造出世界一流大学,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更具合理性和可行性.研究发现,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科研经费学科分布呈现显著的差异性、针对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国家开展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抓住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就抓住了研究型大学推进内涵建设的根本。基于波士顿矩阵对大学学科整体实力进行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有利于对研究型大学学科进行"择需布局"和"实力分层",运用整体观对学科进行全面审视,并选择"加快发展、评估考察、优化调整"三种学科发展战略,协同政府、社会和高校共同的力量,推动研究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