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孙子兵法·形篇》战略思维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子兵法·形篇》主要论述了敌我力量对比决定战争胜负的问题,提出了"先为不可胜"、"先胜而后求战"、"修道而保法"、"胜兵若以镒称铢"等实力制胜原则。孙子的这些主张,说明战略思维的本质就是谋先胜之道,要处理好"先胜"和"争胜"的关系;战略思维的基本模式就是通过"度、量、数、称、胜"进行系统分析;战略思维的目标取向就是虽然看似"无智名,无勇功",但却能够实现"自保而全胜";将帅要具有"见胜"和"战胜",即认识战争和指导战争的战略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全胜思想是孙子战略思想的核心,在对孙子全胜思想进行现代诠释的基础上,运用孙子的"伐谋、伐交、伐兵、攻城"战略划分模式,对四种不同的企业竞争样式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指出了企业在竞争过程中选择不同的竞争样式对于竞争取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形篇》主要论述了敌我力量对比决定战争胜负的问题,提出了"先为不可胜"、"先胜而后求战"、"修道而保法"、"胜兵若以镒称铢"等实力制胜原则。孙子的这些主张,说明战略思维的本质就是谋先胜之道,要处理好"先胜"和"争胜"的关系;战略思维的基本模式就是通过"度、量、数、称、胜"进行系统分析;战略思维的目标取向就是虽然看似"无智名,无勇功",但却能够实现"自保而全胜";将帅要具有"见胜"和"战胜",即认识战争和指导战争的战略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是中国战略思想的智慧之源,是构成中国战略管理的重要基因。基于博弈逻辑中占优策略均衡分析法,阐释《孙子兵法》中"先胜"谋胜"知胜"全胜"的思想,拓展《孙子兵法》的价值区域,为博弈逻辑思想提供实证诠释。  相似文献   

5.
《滨州学院学报》2018,(1):20-25
作为东西方传统军事理论著作的代表,《孙子兵法》与《战争论》在战争制胜理念上存在"道胜观"与"器胜论"的不同,在战略追求上存在"全胜"与"战胜"的区别,在战略哲学根源上存在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与绝对战争论的不同。基于此,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兵学"仁道"互利思想、"全胜"谋略智慧与"和合"文化追求的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既是中国文化的战略追求,也是人类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济世良方。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论述了信息化战争与军事谋略思想的关系、信息化战争中孙子的"全胜"、"知胜"、"攻心"谋略思想的运用以及孙子谋略思想对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提出了在信息化战争中我们在发展高科技武器装备的同时也要重视军事谋略思想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战争与竞争的同质性决定了兵法理论与经营理论可互为借鉴。吸取《孙子兵法》以整体思维见长的优势,借鉴西方管理理论,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特点,初步构建了兵法经营学理论体系。在企业经营中,借鉴"慎战、全利"思想,宗旨与愿景要体现"求全逐利、王霸天下"。借鉴"知胜"之道,战略决策要审时度势,校计索情,全面考虑影响决策的制约因素,充分获取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借鉴"治胜"之道,内部管理要"修道保法、积形蓄势",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建设、资源开发利用、核心竞争力构建。借鉴"致胜"之道,市场竞争要"不战而胜"超越竞争,"批亢捣虚,因利造势",争取经营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重要战略范畴的"胜",存在于各种集团和各个领域的对抗中。胜既是力量对抗的目标,又是力量运用结果成功的标志。《孙子兵法》对"胜"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这包括胜由争出、胜于全胜、自保而全胜、先胜后战、胜于易胜、胜于无形、不战而胜等内容,这些对于现代商战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孙子的军事思想里,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是军事实力。孙子系统地提出了分析、建设和运用军事实力的一套完整理论。在企业战略管理领域,人们也开始注意竞争优势的营造和使用,突出的表现一个是波特的竞争理论,一个是普拉哈拉德等人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就孙子的战争实力论和企业的竞争优势理论进行分析,揭示孙子实力取胜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子兵法》有两种不同的全胜:一是政治全胜,即《谋攻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二是军事全胜,即《形篇》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全"胜。二者辩证统一,相得益彰。前者的理论渊源和历史根据全部来自于《周易》。"全"胜的实质是仁胜,其源出于《周易》汤武革命观。牧野之战是不战而胜的典范。"全"胜的理念是人性,其源出于《周易》的天德仁爱观。"保合太和"给"全"胜奠定了人性基石。"全"胜的策略是怀柔,其源出于《周易》的师贞正义观。唯正义之师可保怀柔之效。"全"胜的宗旨是和平,其源出于《周易》的和谐统一观。唯"元永贞"的德化能结和谐统一的和平之果。"全"胜思想的价值在于减少或避免战争,对中国历史有深远影响,对当代世界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典军事理论的奠基之作。它博大精深的谋略思想的正确性在历史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验证,所有从事战争和竞争活动的人们都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妙策方略。在当今高水平的体育竞技中,谋略智慧因素越来越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性筹码,孙子谋略思想不需任何转化就可以直接运用于体育竞技的指导。将孙子谋略与体育竞技特点相结合,按孙子谋略的“知情庙算”、“择人任势”、“因敌制胜”的逻辑关系,展现孙子谋略对体育竞技的指导作用,让孙子谋略思想的智慧之光,照亮体育竞技的舞台。  相似文献   

12.
孙子创作《孙子兵法》时正值春秋后期,可借鉴的文献很少。孙子受当时贵族学《诗》、用《诗》的社会风气及浓厚的《诗》学家庭氛围的熏陶,研习《诗三百》,为形成自己的军事思想而从中汲取精神营养。《诗三百》对孙子军事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影响了孙子"慎战"思想的形成,其战争诗含有孙子"为将"五事"中的"道"将"法"的萌芽,而突出军事威慑力量的描写则启迪了孙子全胜攻心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讲"战"的经典,它更是一部讲如何"争"的经典,具体来说,"先谋"是争之前提,"全胜"是争之理想,"易胜"是争之手段,慎战之争体现了孙子的战争观,即以最小的损失来获取最大的利益,而这一观念源于孙子"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的原则。"唯人是保"的思想显示了对于生命的关注,对于人民的重视,为今天倡导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理论支持,对于今天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与《战争论》被誉为东西方军事史上的两颗明珠。《战争论》以其"绝对战争"理论曾长期引领西方乃至世界的军事学,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当"绝对战争"遇到"绝对武器"(核武器),敌我双方都拥有相互确保摧毁能力的情况下,人类将面临同归于尽的选择之时,孙子的"全胜"战略追求便成为战争问题上的济世良方。克劳塞维茨的理想战略是"百战百胜",属于军事层面的制胜观;而孙子追求的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是大战略层面的价值观。两者最根本的区别是哲学上的区别,道胜是《孙子兵法》的哲学,器胜是《战争论》的哲学。  相似文献   

15.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然而,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当中一方面存在大量垄断现象,竞争不充分;另一方面,又出现了过度竞争和恶性竞争,价格大战愈演愈烈。为此,本文从考察竞争的一般理论入手,寻求打破垄断,避免过度竞争和恶性竞争,实现有效竞争和充分竞争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6.
湘军集团之首曾国藩和胡林翼始终将人才问题置于国家兴亡的角度,视其为战争胜利的关键。他们俩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最终形成一套系统实效的人才理论,并为此做出巨大的努力从而创造出一个人才鼎盛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当时各方面的因素也使二人的人才观存在着一些差别。这些都成为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并且对晚清政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