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从大学与职场的对接机制视角寻找中国大学生巨大就业压力和极低创业成功率的产生原因,发现相比之下欧美发达国家将创业教育纳入高等教育建立的预孵化机制能够有效减少毕业生择业与创业的选择成本和再教育成本。基于此,从大学创业教育的预孵化形式、企业孵化器的预孵化过程、区域创新体系的预孵化网络三个层面对比和总结欧美发达国家的预孵化理论和经验,以及我国部分高等教育机构先导性的探索实践,预孵化机制应该同我国大力推进的大学科技园建设结合起来,不仅要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常规手段,而且要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的创新源作用。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是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更能发挥社会各方资源优势举办职业教育、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种科学发展观.从分析职业院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内涵入手,对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并探讨了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阐述了动力机制、调控机制、评价机制的含义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文章指出,地方大学发展转型的根本任务是要跳出传统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聚焦到"产学研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上来,一体化能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社会化和实践化发展。为此,应破解认识、研究、机制上的三大误区,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为目标,在合作共建产学研平台基础上,将人才培养同生产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一体化实现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平台、学科专业建设的社会化和实践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学研一体化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产学研一体化是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外高校在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中职学校的产学研一体化工作正在逐步展开。通过对中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的比较研究,分析中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的特点、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借鉴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的经验,从而为中职学校的产学研一体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作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发展的重要尝试,经过多年探索在实践层面取得了相当重要的成果。但在理论层面却存在概念混淆、认识不一、特征不明等问题。基于当前关于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办学研究文献的分析,解析其内涵实质,厘清与产学研合作等相关概念的边界,明确其办学主体多元参与,生产、教学、研发一体,办学机制互利互惠的实践特征及院校主导型、校企共建型、中介平台型的模式类型,为进一步延展和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建军 《成人教育》2014,(2):102-105
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涉农高职专业与企业人才共育的实践为例,结合汉中区域社会经济特点和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从人才共育平台的创建、课程开发载体、产学研合作教学以及高职院校服务功能拓展等方面,探索"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五要素深入融入到涉农高职专业与企业人才共育全过程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一体化教学方式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被认为是高效率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方式。任职教育是典型的军事职业教育,因此一体化教学方式完全适用于军队任职教育,军队院校任职教育实施一体化教学方式只要遵循自己的基本思路、课程设计的方法、特点等,就能够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各个教学机构培养人才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有助于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保障,在增强学员实践能力、形成职业道德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着力对机械教学中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全面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地方综合性大学协同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企业集群发展趋势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提出了新挑战,迫切需要创建一种能够有效对接高校学科专业群与区域企业集群的新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发现,该模式具有群对群、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全面协同合作三方面特征。企业集群理论、学科专业群理论、"三螺旋"理论是其理论基础。实践证明,该模式的运行关键是在制度、经费、实践教学、教师激励、学生激励等方面建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朱方来 《教育研究》2012,(7):156-159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关键在于产学研体制机制的建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和组建创新团队,以"研"为灵魂,立体推进"产学研用",以合作为纽带,推动高职教育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并把创新和应用研究紧密结合,以来自企业实际的技术应用项目研究支撑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实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了高职职业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学的研究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职业教育学的角度,职业教育研究萌芽于16世纪的前工业化时期,从早期行会的视域中脱离出来,开始关注社会需求。工业化时期的职业教育研究较多地致力于师资培养、学校教学、信息分类及结构化,并形成了支撑体系的著述、期刊与机构。后工业化时期,关注点侧重于职教政策、人才培养、职普融通、课程及标准化等问题,研究机构进一步完善。近来,研究标准的确立,典型试验与伴随研究,工作与学习及人格发展等,成为需要优先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高职电子商务创业教育需要大量的实践教学和项目实践作为支撑,通过科学布局基地、整合基地资源和拓展基地功能,将专业实训教学与创业实践教学、分层级创业实践与差异化培养、创新创业研究与行业企业需求进行有机结合,实现高职电子商务创业教育的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3.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大学的四大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核心职能,科学研究是血液,社会服务是指向,文化传承是理想.四种职能的演变过程及职能定位的变化是人文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教育理念的较量与平衡,在当今盛行的职教改革的视野下对大学职能及职能定位进行思考,让我们更加明晰大学职能,有利于让我们认识到,职教改革对于大学职能以及两种教育理念融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针对高职高专化工类专业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建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可行路径与方法的背景下,研究中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目的是回应现阶段我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目的,探索形成适合于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框架逻辑与可行路径。结合中职教育在层次和类型上的特殊性,中职学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机理包括四个维度:课程建设实现结构性融合、课堂教学实现过程性融合、实践平台实现功能性融合、机制建设实现长效性融合。针对中职学校创业教育存在的“学生难学”“教师难教”“项目难找”“创业难成”现实困境,中职学校应通过改革课程教学、升级师资队伍、打造实践基地、完善支持机制的实践路径,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验和调查研究,结合高职学前教育实际,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建设提出了从培养学生创意儿童画能力、教学能力、动手能力和环境创设能力四个方面入手进行的课程整合调整,并对四方面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设置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大学教育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种典型教学方式的作用与功能的互补性为理论基础,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联系在一起,突出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性人才过程中的作用,提出并在实践中践行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阐述了实践教学环节可分为常规实践教学环节和高层次实践教学环节,高层次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高阶应用人才的主要途径的观点,并将学生根据其潜质按照就业导向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保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衔接。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大学化已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世界趋势,大学教育之共识是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统一,但是,以往“学术性与艺术性”的分歧、当前“专业化与解制化”的争议,始终牵伴着各国大学的教师教育改革之路,也困扰着教师培养模式的选择,甚至陷入教育伦理困境:一些大学倾向以实习课程来增加职前教师的教学经验,却无法避免其教学行为失误给予中小学生的消极影响。秉承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原则,系统梳理大学介入教师教育的历史,重点考察教育研究与职前教师培养的关系演变,尤其聚焦教师教育大学化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即教育理论课程与实习课程的割裂问题。作为以培养教师为主责的师范大学,借鉴现象学哲学家胡塞尔开启的“意识-经验”关系新视域,重构大学视域教师教育改革的方法论,关注教育理论与教学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探寻“理论-实验-实习”一体化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下,高职教育推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创新形式,增强人才培育效度,实现高职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而彰显高职教育育人效度。对此,文章着重分析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特点,论述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提出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