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社区体育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的参与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因而社区体育活动项目应适合老年人参与。同时由于社区内活动场地器械较为缺乏,因而要求社区体育中开展的活动项目对场地要求不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太极拳的特点及其价值,并探讨了太极拳在社区体育开展的优势,从而为太极拳在社区体育中广泛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太极拳在太原市社区发展状况展开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社区太极拳在社区体育中开展状况不容乐观,呈现参与人群呈老龄化比重大;群众缺乏专业指导、参与社区太极拳的积极性不高;场馆设施缺乏;练习项目单一、套路繁多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吉首市锻炼人群集中的8个社区的老年太极拳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包括参与太极拳锻炼者的基本情况、锻炼者的练习拳种、锻炼时间、锻炼者的场所、锻炼者的规模及组织形式、锻炼动机等,旨在为社区老年群体太极拳锻炼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继太极拳“模块学练法”学练模式在学校体育取得成功后(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报会一等奖),笔者将其引进社区体育,经过两年的实践证明该学练法打破了社区太极拳传统学练的框架,能较好地解决社区太极拳学练中学与练的问题,使学员学得快、记得牢、乐意练,学会后能长期坚持习练,能有效提高太极拳的学练效果。  相似文献   

5.
社区体育锻炼活动开展得好坏是关系到全民健身的大事,为了促使徐州市社区太极拳活动得到更好的发展,针对目前社区太极拳活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访问法等研究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目前徐州市社区太极拳组织的管理模式正在形成之中,社区居民的活动站、活动点以小、中型为主,其组建包括基层政府协助和群众自发型两种;(2)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社区可以扶植和发展一部分正规民间体育组织,使其逐渐走向成熟;(3)城市社区太极拳活动应有多种类型;(4)多渠道、多样化地筹措体育场地设施。  相似文献   

6.
笔者2001年退休,开始学习太极拳。6年来,我三次到澳大利亚,竟然成了澳大利亚一家老年中心和一所教堂的太极拳义务教练。  相似文献   

7.
21世纪都市太极拳发展与现代社会亚健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城市高速现代化发展直接导致了都市亚健康人群数量的增加。渴求身心共享,获得更好的身心,和谐健康是都市人们的健康理念。我国太极拳运动在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在新的社会时期和背景下,太极拳正朝向现代都市的休闲化特点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提倡全民健身的社会环境下,太极拳运动受到了广大老年人群的追捧,大清早一大帮老年人聚集在广场上打太极拳成为了每个城市的一道美丽风景线.然而,对太极拳运动认识的不足,练习过程的不科学,导致了老年人在练习过程中膝关节损伤时常发生.本文结合了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探讨老年人练太极拳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提出科学练习的方法,为老年人进行科学的太极拳运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社区体育是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就便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太极拳运动集健身修身娱乐于一体,在社区中开展得如火如茶,当今社区的太极拳运动已经远远超出其运动技术所蕴含的功能价值,其具有的健身、休闲及社会价值成为太极拳在社区发展的主要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社区中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社区中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习练太极拳人群主要以健康、健身、防病、治病为目的。60岁以上老人占7成,平均拳龄8.1年,每周习练3次以上者为100%;拳式主要以简式、杨式和吴式为多;患有各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者习练太极拳后,病情有不同程度好转;大部分人已不用药或停止治疗。表明,太极拳练习能促进中老年人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探讨太极拳对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对吕梁市200名老年人进行测试。结果:进行太极拳锻炼的老年人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明显小于对照组的老年人(P〈0.05)。结论:太极拳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日本国神奈川地区太极拳运动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日本神奈川地区400名太极拳练习者的问卷调查,采用逻辑分析方法,同时结合访谈法,探索发展太极拳运动的一般社会学规律。研究结果认为:(一)在日本练习太极拳的人群中,初学者占较大比例;习参群体中以退休的中老年人,尤其是家庭主妇居多。(二)习拳项目较集中于24式太极拳、32式太极剑,42式和48式太极拳次之;其它各式及推手,习者甚少。(三)习拳举动机多集中于“健身”、“治病”和“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上。(四)对司拳效果的主观评价积极,证明太极拳在健身、医疗、康复诸方面确有明显的功效。以上研究,将为推动太极拳运动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社会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徐州市中老年的健身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以太极作为健身手段的人数占很大比重,但规模较小也比较分散,存在家庭经济条件好坏或其他琐事等影响中老年锻炼等因素。提出中老年朋友通过习练太极一些措施,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达到增寿延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太极拳逆腹式呼吸和健步走腹式顺式呼吸的对比,并与未参加锻炼的普通人群对照,从6min步行实验(6MWT)、血氧饱和度(Sa)、肺功能角度探讨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运动耐力及肺功能的改善与提高情况,为太极拳健身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身体素质的作用,运用实验对比、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随机选取的太极拳锻炼组和对照组各18名老年人的闭眼单脚站立、坐位体前屈、反应时、握力等项目进行实验测试。结果显示,太极拳锻炼组闭眼单脚站立时间为10.98±5.07s、坐位体前屈为14.89±3.60cm、反应时为0.56±0.07s、握力为36.22±4.79kg,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表明,太极拳锻炼对于改善老年人的平衡、柔韧、灵敏、力量等身体素质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在新农村老年人群中广泛开展太极拳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在新农村老年人群中开展太极拳的基本对策,希望太极拳能够给广大农村老年人带来健康的晚年生活,为老年人体育乃至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对从事太极拳锻炼的老年人血脂含量进行测定,探讨太极拳对老年人健身作用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经过长时间太极拳锻炼的老年人整体血脂状况均有所改善,且效果明显。通过锻炼,老年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升高,达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效果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将太极拳锻炼后的老年人与基本不锻炼的老年人进行了分组对照研究,对各组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而探讨太极拳锻炼与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太极拳作为一种干预手段可以提高中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建议在社区体育中,大力开展、普及和推广,来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9.
瑜伽调息功介入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心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部分长年参加太极拳练习者在加入瑜伽调息功后完成定量负荷运动前后心肺功能指标变化,发现试验组人群的心肌收缩机能、肺活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在太极拳运动重视呼吸系统与运动系统的和谐对促进老年人心肺功能的改善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为老年人如何利用太极拳运动健身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和理论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