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科学》2005,27(1):i001-i001
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为依托,在中国科学院重大知识创新项目和国家科技部973计划的支持下,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 FLUX)于2002年建立运行。该网络通过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土壤、植被和大气的各种要素,以及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水循环的多种关键过程进行综合观测。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以下简称为"海北站"),始建于1976年,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隅祁连山区门源县境内。1978年,该站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属台站,2000年成为国家科技部野外观测试点站,2002年加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2006年成为国家科技部野外观测研究站,2013年加入中国荒漠-草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和高寒网。海北站代表了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强  相似文献   

3.
正项目概况我国现有的陆地生态系统非均匀下垫面观测技术,远不能满足碳氮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与机理及碳氮循环耦合过程的综合研究对观测设备性能的要求。由于国际上尚无商品化的相关设备,国外先进科研机构都只能通过自己研制来满足其科研工作的需要。本项目将研制我国第一套专门针对非均匀下垫面低矮植被陆地生态系统进行多点位多气体(包括N_2O、NO、CH_4、CO_2)净排放通量的同步、高频、全自动综合测定的观测技术系统(AMEG)。  相似文献   

4.
正项目概况我国现有的陆地生态系统非均匀下垫面观测技术,远不能满足碳氮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与机理及碳氮循环耦合过程的综合研究对观测设备性能的要求。由于国际上尚无商品化的相关设备,国外先进科研机构都只能通过自己研制来满足其科研工作的需要。本项目将研制我国第一套专门针对非均匀下垫面低矮植被陆地生态系统进行多点位多气体(包括N_2O、NO、CH_4、CO_2)净排放通量的同步、高频、全自动综合测定的观测技术系统(AMEG)  相似文献   

5.
正项目概况我国现有的陆地生态系统非均匀下垫面观测技术,远不能满足碳氮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与机理及碳氮循环耦合过程的综合研究对观测设备性能的要求。由于国际上尚无商品化的相关设备,国外先进科研机构都只能通过自己研制来满足其科研工作的需要。本项目将研制我国第一套专门针对非均匀下垫面低矮植被陆地生态系统进行多点位多气体(包括N_2O、NO、CH_4、CO_2)净排放通量的同步、高频、全自动综合测定的观测技术系统(AMEG)。  相似文献   

6.
正项目概况我国现有的陆地生态系统非均匀下垫面观测技术,远不能满足碳氮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与机理及碳氮循环耦合过程的综合研究对观测设备性能的要求。由于国际上尚无商品化的相关设备,国外先进科研机构都只能通过自己研制来满足其科研工作的需要。本项目将研制我国第一套专门针对非均匀下垫面低矮植被陆地生态系统进行多点位多气体(包括N_2O、NO、CH_4、CO_2)净排放通量的同步、高频、全自动综合测定的观测技术系统(AMEG)  相似文献   

7.
正i项目概况我国现有的陆地生态系统非均匀下垫面观测技术,远不能满足碳氮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与机理及碳氮循环耦合过程的综合研究对观测设备性能的要求。由于国际上尚无商品化的相关设备,国外先进科研机构都只能通过自己研制来满足其科研工作的需要。本项目将研制我国第一套专门针对非均匀下垫面低矮植被陆地生态系统进行多点位多气体(包括N_2O、NO、CH_4、CO_2)净排放通量的同步、高频、全自动综合测定的观测技术系统(AMEG)  相似文献   

8.
<正>项目概况我国现有的陆地生态系统非均匀下垫面观测技术,远不能满足碳氮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与机理及碳氮循环耦合过程的综合研究对观测设备性能的要求。由于国际上尚无商品化的相关设备,国外先进科研机构都只能通过自己研制来满足其科研工作的需要。本项目将研制我国第一套专门针对非均匀下垫面低矮植被陆地生态系统进行多点位多气体(包括N_2O、NO、CH_4、CO_2)净排放通量的同步、高频、全自动综合测定的观测技术系统(AMEG)  相似文献   

9.
<正>项目概况我国现有的陆地生态系统非均匀下垫面观测技术,远不能满足碳氮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与机理及碳氮循环耦合过程的综合研究对观测设备性能的要求。由于国际上尚无商品化的相关设备,国外先进科研机构都只能通过自己研制来满足其科研工作的需要。本项目将研制我国第一套专门针对非均匀下垫面低矮植被陆地生态系统进行多点位多气体(包括N_2O、NO、CH_4、CO_2)净排放通量的同步、高频、全自动综合测定的观测技术系统(AMEG)。  相似文献   

10.
<正>项目概况我国现有的陆地生态系统非均匀下垫面观测技术,远不能满足碳氮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与机理及碳氮循环耦合过程的综合研究对观测设备性能的要求。由于国际上尚无商品化的相关设备,国外先进科研机构都只能通过自己研制来满足其科研工作的需要。本项目将研制我国第一套专门针对非均匀下垫面低矮植被陆地生态系统进行多点位多气体(包括N_2O、NO、CH_4、CO_2)净排放通量的同步、高频、全自动综合测定的观测技术系统(AMEG)。  相似文献   

11.
<正>项目概况我国现有的陆地生态系统非均匀下垫面观测技术,远不能满足碳氮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与机理及碳氮循环耦合过程的综合研究对观测设备性能的要求。由于国际上尚无商品化的相关设备,国外先进科研机构都只能通过自己研制来满足其科研工作的需要。本项目将研制我国第一套专门针对非均匀下垫面低矮植被陆地生态系统进行多点位多气体(包括N_2O、NO、CH_4、CO_2)净排放通量的同步、高频、全自动综合测定的观测技术系统(AMEG)。  相似文献   

12.
正项目概况我国现有的陆地生态系统非均匀下垫面观测技术,远不能满足碳氮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与机理及碳氮循环耦合过程的综合研究对观测设备性能的要求。由于国际上尚无商品化的相关设备,国外先进科研机构都只能通过自己研制来满足其科研工作的需要。本项目将研制我国第一套专门针对非均匀下垫面低矮植被陆地生态系统进行多点位多气体(包括N_2O、NO、CH_4、CO_2)净排放通量的同步、高频、全自动综合测定的观则技术系统(AMEG)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区域大气本底观测研究网络(Global Atmosphere Watch.CAS-GAW)立足于中科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创建与发展,已完成了5个区域大气本底观测站和一个联网观测质量控制与管理(QA/QC)中心的建设,创新完成CERN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地基观测网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网络建设。CAS-GAW将建成国际标准的特色区域大气成分观测基地及环境、气候效应综合研究平台,继续主导和引领我国大气环境科学地基联网观测、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为大气科学以及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外交谈判等战略需求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以下简称"栾城站"),始建于1981年,1988年加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1999年成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观测网络(GTOS)成员,2005年成为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台站。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2006—2010年综合评估中获得"优秀野外台站"。1瞄准农业生态学的国际前沿和国家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的需求,围绕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信息》2013,(24):16-17
1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界面多种碳氮气体交换通量的同步自动观测系统 项目简介 我国现有的陆地生态系统非均匀下垫面观测技术,远不能满足碳氮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与机理及碳氮循环耦合过程的综合研究对观测设备性能的要求。由于国际上尚无商品化的相关设备,国外先进科研机构都只能通过自己研制来满足其科研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7):798-800
<正>中科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站(以下简称"沙坡头站")始建于1955年,是中科院最早建立的野外长期综合观测研究站,现隶属于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院。该站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境内。沙坡头站1990年被正式批准为中科院开放研究站,1992年成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站,2000年被科技部筛选确定为首批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点站,2006年正式成为国家野外科学观  相似文献   

17.
森林生态系统是维持生物圈、地圈动态平衡的重要陆地生态系统类型,森林的养分循环和水分循环参与整个地球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在全球物质循环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世界森林面积日益缩小,造成自然灾害不断加剧,严重地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本项目将推动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研究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加入世界森林生态网络研究,全面正确地估价我国各类森林的生态功能,开展站际合作,协调观测内容、方法和手段,建立长期监测网络,进行大尺度、高层次的系统综合分析,对陆地生态平衡、生态环境变化等世界重大理论课题和宏观指导人类社会实践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我国森林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充分发挥其多种效益,决策林业的发展方向及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项目在批准后的四个月内,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办法,严格按照技术路线的要求,已完成各站点观测研究规范化和数据库与自动观测系统设计的任务,为今后的协调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加强林业建设,首要问题是加强对林业的科技支撑。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通过在典型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地段建立长期定位观测设施,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生物生产力、养分循环、水循环和能量平衡等在自然状态或人为干扰下的变化过程进行长期连续观测,以阐明生态系统发生、发展、演替的内机制。它是对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手段与平台。通过建立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可以解决多时空尺度的生态学问题,目前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是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碳汇功能区,但其碳汇强度及潜力的估算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利于区域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基于涡度相关技术观测的原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CO2通量的40个站点年数据,结合2000年~2018年的年均气温、年均降水和年最大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m)等因子,构建增强回归树模型以研究青海省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潜力及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增强回归树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原生高寒草地碳汇强度的时空变异(R2=0.61),碳汇强度的观测值与模拟值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33.78 g C/m2和26.63 g C/m2。年均气温和NDVIm是高寒草地碳汇强度时空变异的主要影响因子,二者的相对贡献分别为48.6%和39.0%。青海省陆地生态系统每年的碳汇潜力平均为44.82±22.57 g C/m2(平均值±标准差),高值区集中在海北州的中部及黄南州、果洛州和玉树州的东南部,低值区分布在海西州、海南州和海东市。青海省陆地生态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为生态系统评估提供科技支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是我国从事生态系统研究和生态系统评估的重要平台.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就开始建立野外站,在全国各地开展观测、试验和示范推广工作.为了加强这些生态站的综合研究能力,进一步形成合力,1988年中国科学院决定组建CERN,由29个生态站组成,目前已经增加到36个(图1).2005年在科技部领导和组织下,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也已组建完成,由分布于我国不同生态区、代表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包括CERN在内的53个生态站组成,分别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和教育部等,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