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是近年来大陆新闻传播学界使用得较为频繁的理论工具之一。文化工业批判理论较为成熟的形态,源自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据笔者统计,从1990年代末期开始,对这本书的引用即伴随着对文化工业理论的运用,频繁地进入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者们的学术视野,进而言之,大陆新闻传播学者如何理解霍克海默或阿多诺的思想,实质上是与他们怎样引  相似文献   

2.
动人的律师手记感人的爱国情怀──读《胜诉在美国》胡世宗这是一本拿起来就不愿放下的书。首先,这本书写的事件引入人胜:大连一家工厂用重金从美国购买的所谓国际先进设备,竟然是一堆毫无用处的废铁!工厂为此付出的五百万美元打了水漂!这已经能把人的肺管气炸,更令...  相似文献   

3.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是我进入云南教育出版社后直接参与的第一本书。翻开此书,我不禁感慨: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蒂皮"已经来中国10年了。回顾整个策划、制作、营销这本书的过程,既是我职业生涯的一次历练,也是我社从策划畅销书、到打造  相似文献   

4.
11年前,一名美国学者因其写的《谁来养活中国》的报告,几乎成为“中国威胁论”的代言人;4年前,他的另一本书《生态经济》,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质疑。今年3月,中国科学院却聘用这位“总给中国挑刺”的美国学者为名誉教授  相似文献   

5.
美国纽约大学的一位出版专家来我社访问,座谈中一位在美国工作的中国出版界人士介绍说,美国有的小出版社一年只出版10本书,过得非常自在,他很感叹我们的一些出版社一年到头忙个不歇,可是出版的图书市场并不领情,让人颇为不解。其间我谈到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6.
美国传播学者罗伯特·W·麦克切斯尼撰写的《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的传播政治》一书读下来,老实说笔者并没有像很多人那样对这本书所揭露的种种有关媒体的内幕而感到“震惊”。但笔者至少觉得这本书值得细读,重新读来,这本书还是有很多值得玩味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收到王佑夫老师从边疆寄来的这本并不算多厚的《中国古代民族诗学初探》(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心里一时间涌上难以言表的复杂感受。也许是时间的沉淀使一件原本普通的事情也变得不同寻常起来,作为王老师的一名学生,我很清楚这本书的出版对他的意义,也很清楚在当世显学皇皇巨著不断推出的学术情境下一个从事鲜为人知却又意义重大的学科研究的学者所不得不付出的艰辛努力与曲折难言的心路历程。 我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求学于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时认识了王老师,并很快见到了他主编或参编的3本书。那时不像现在,一个学者能出…  相似文献   

8.
吕小鲜 《历史档案》2000,(4):134-134
对于清代军队的营房,学者历来甚少关注,有关研究成果当然也是廖若晨星。由赵生瑞同志撰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的《中国清代营房史》,使这一状况得到了改变。因此,本书受到了史学界特别是军事史学界以及建筑界、部队后勤系统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记得欧洲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每本书都是作者自己的影子。读完《国际战略与新军事变革》一书,颇觉本书新意迭出,不同凡响。作者兼具学者、外交官和将军三重身份,使得本书与其说是一部理论专著,倒不如说更像是一本将政策、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白皮书。透过这本书,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大国在21世纪和平崛起的身影,同时也看到了一名将军学者对于中国前  相似文献   

10.
一本名为《九十年代的美国》一书将于本月内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出版。这本书刊登了美国47位著名政界人士和学者的文章,就90年代的美国这个中心课题发表意见和看法,并对国际总形势与一些重大国际问题进行预测和评论。  相似文献   

11.
我拿到李频先生主编的《中国期刊产业发展报告No.1——市场分析与方法求索》(以下简称《报告》)时,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首先是惊喜。中国期刊业这些年蓬勃发展,终于有了一份自己的行业发展报告,而这将是一个好的开始。其次,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李频先生是中国期刊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多年来既致力于学术研究,义时刻关注着市场的发展变化。这本书拿在手上,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如果一本书卖得好,编辑就会说:“我的老板本来不敢出这本书,这个作者本来被所有的人退稿,谁说曲高一定会和寡呢?”  相似文献   

13.
此风不可长     
上月某日,一名博士生告诉我,他买了一本书,是石油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份出版的《人本管理》。系《奇正管理丛书》中的一本。他买这本书,是因为看到“前言”中强调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管理学专家和中青年学者共同劳作的结果”。他在阅读这本书时,感到许多地方似曾相识,经  相似文献   

14.
21年前,我刚学做新闻报道工作时,总想读到新闻行家谈他的一篇篇新闻佳作是怎样采写出来的书。但那个年头,报纸办得不象报纸,新闻写得不象新闻,哪里得到这样的好书。如今这类书不难找了,而梁衡同志写的《没有新闻的角落》(书海出版社,1990年7月),是其中出色的一本。杜导正同志为该书作序时说:“这本书值得一读,特别值得青年记者和通讯员阅读。”我相信,如果我当年能读到这本书,会是入门更易,深造更快。这本书收集了作者1980年至1987年作为《光明  相似文献   

15.
前些日子,中华书局编辑祝安顺同志,把中华书局近期出版的两本书送交我,说:“作者在书的后记中提到您,因此交给您,请看看。”我一看,原来是陈星同志所著的《说不尽的李叔同》和《李叔同身边的文化名人》。陈星同志是一位中年学者,现任杭州师范学院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教授,浙江省高等学校学报编辑工作研究会理事长。他在这两本书的后记中提及,祝安顺同志曾约他为中华书局写一本关于弘一大师与丰子恺交往方面的书,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9,(4):52-55
<正>十多年来,我颇感快慰地同曹晋教授围绕诸多学术研究和教育项目展开了合作。一直以来,我非常欣赏她作为学者、教师和团队管理者的卓越才能。因此,我欣然为本书提供一些西方学者在媒体、传播以及信息技术批判方面的佳作,这些学者也慨然和中国学者及学生分享他们在批判理论、社会阶级、社会运动、传播技术以及国际传播等领域的成果。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降,批判传播研究就已成为西方学术研究的一大重要传统。这一批判传统借鉴了卡尔·马克思以及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取向  相似文献   

17.
选材的重点     
这篇消息向读者报告了一个书讯:美国学者的新著《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政策、问题和数字》已出版.在大批人员赴美留学的今天,这本书究竟写了什么,这是很多读者关心的问题.但是消息用很大篇幅介绍该书作者的身份、经历和他对中美学术交流所作的贡献以及在写书过程中搜集了多少数据.至于作者在书中对中国学生留美有什么见解,认为存在什么问题,应该采取什么对策,总之有关这本书所写的内容,消息未作任何介绍.消息的后半部分则是介绍书中所引  相似文献   

18.
成功经验:认真一点 作为《谁动了我的奶酪》(以下简称《奶酪》)简体中文版的策划人之一,我听到了太多的关于这本书的评论,有几种说法最为常见。一是说《奶酪》这本书做得太好了,从各个方面讲都无懈可击;二是认为《奶酪》书的策划者运气太好,谁拿到这本书都能做好;三是只要投入大,什么样的书都能做出一个好结果。对这三种说法我基本持不同的看法,因为在《奶酪》书的策划及运作过程中,老实地说,我们没有感到这本书做得太好,  相似文献   

19.
如果关注异域作家和学者对中国的描绘和想象,不可错过的一本书是毛姆的《在中国屏风上》。毛姆的著作曾经伴随了我的阅读史,当年酷爱他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  相似文献   

20.
把近九年的短文选一选,按发表先后次序排列,辑成了这本书。我虽于一九八一年才动笔写杂文,但爱上杂文的时间却要早得多。一九六九年二月,我作为知识青年下放到了长葛县农村,随身带去的少得可怜的几本书中,便有着两本薄薄的、已经发黄的鲁迅先生的杂文集。当时,农村的文化生活是极端贫乏的,每天下地劳动后,我的许多时间便是在油灯下翻来覆去地看这几本书;其中尤以鲁迅先生的杂文集翻看得最勤。两年后,我被选招进城,而这几本书却已被我翻看得破旧不堪了。大约也就是从那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