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对外大传播》2007,(11):51-51
本刊从2007年第7期起开办《地方外宣动态》栏目,作为地方外宣工作者业务探讨、学习交流的平台。稿件内容以各地外宣工作动态、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为主,文章力求短小精悍,聚焦地方新闻亮点。希望此栏目的开通,能进一步加强本刊与地方外宣工作者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欢迎各地宣传文化部门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2.
本刊从2007年第7期起开办《地方外宣动态》栏目,作为地方外宣工作者业务探讨、学习交流的平台。稿件内容以各地外宣工作动态、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为主,文章力求短小精悍,聚焦地方新闻亮点。希望此栏目的开通,能进一步加强本刊与地方外宣工作者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欢迎各地宣传文化部门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3.
《对外大传播》2007,(10):64-64
本刊从2007年第7期起开办《地方外宣动态》栏目,作为地方外宣工作者业务探讨,学习交流的平台,稿件内容以各地外宣工作动态、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为主,文章力求短小精悍,聚焦地方新闻亮点。希望此栏目的开通,能进一步加强本刊与地方外宣工作者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欢迎各地宣传文化部门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4.
本刊从2007年第7期起开办《地方外宣动态》栏目,作为地方外宣工作者业务探讨、学习交流的平台。稿件内容以各地外宣工作动态、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为主,文章力求短小精悍,聚焦地方新闻亮点。希望此栏目的开通,能进一步加强本刊与地方外宣工作者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相似文献   

5.
《对外大传播》2007,(8):64-64
本刊从2007年第7期起开办《地方外宣动态》栏目,作为地方外宣工怍者业务探讨、学习交流的平台。稿件内容以各地外宣工作动态、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为主,文章力求短小精悍,聚焦地方新闻亳点希望此拦目的开通,能进一步加强本刊与地方外宣工作者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欢迎各地宣传文化部门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6.
《对外大传播》杂志自2000年1月开始举办“中国报道杯”征文活动以来,迄今7个月的时间里陆续收到了来自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及地、县各级外宣部门和外宣干部的踊跃投稿。现本刊已相继刊登了其中的28篇,其他文章还将继续择优刊载。  相似文献   

7.
本刊从2007年第7期起开办《地方外宣动态》栏目,作为地方外宣工作者业务探讨、学习交流的平台。稿件内容以各地外宣工作动态、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为主,文章力求短小精悍,聚焦地方新闻亮点。希望此栏目的开通,能进一步加强本刊与地方外宣工作者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欢迎各地宣传文化部门踊跃赐稿!E-mail:zhujing09676@126.com,dachuanbo@126.com联系电话:010-68997131传真:010-68995924联系人:朱静  相似文献   

8.
为呈现地方外宣亮点。加强地方外宣报道。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在2006年7月开办了《前沿访谈》栏目。读者反响热烈。本刊记者深入到地方外宣战线的“前沿阵地”。通过对省一级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挖掘出他们身上那些充满智慧的外宣理念和经验。精心采撷那些行走在路上的鲜活的故事。以期为我们的外宣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本栏目与中国网合办,采用平面媒体刊登与视频直播或录播的方式同步进行。栏目开办以来,河南、内蒙古、陕西、河北、广东、江西、西藏等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文章已相继在此栏目中刊载。请其他省(区、市)外宣办主任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拨冗接受采访。感谢各地外宣干部关注这个栏目。在我们的努力和读者的期盼下,此栏目越来越朝着大家预期的目标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9.
为呈现地方外宣亮点。加强地方外宣的报道。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本刊从2006年第7期起开办了《前沿访谈》栏目。读者反响热烈。本刊记者深入到地方外宣战线的“前沿阵地”。通过对省一级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挖掘出他们身上那些充满智慧的外宣理念和经验。精心采撷那些行走在路上的鲜活的故事。以期为我们的外宣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本栏目与中国网台办。采用平面媒体刊登与视频直播或录播的方式同步进行。栏目开办以来。河南、内蒙古、陕西、河北、广东、江西等地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文章已相继在此栏目中刊载。感谢各地外宣干部关注这个栏目,请其他省(区、市)外宣办主任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拨冗接受采访。在我们的努力和读者的支持下。此栏目一定会朝着大家预期的目标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0.
老记者于友,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几度参与对外报道工作:1938年参加著名出版家胡愈之和新闻记者范长江领导的国际新闻社,1941年任新加坡《南洋商报》驻香港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光明日报》编委和国际部主任、《中国日报》副总编辑。2011年初春的一天,本刊记者在北京于老的家中,采访了这位一生与外宣工作有“不解之缘”的新闻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各地外宣意识日益加强,利用境内外传媒进行宣传以提高本地知名度和影响力,已成为各地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各地组织的此类活动形式多样。但从规模来说,不外乎两种:一是零散的,邀请单个新闻单位记者的采访;一是有一定规模的,组织一定数量新闻单位记者参加的团组采访。其中后一种形式的采访因具有事半功倍之效而为各地纷纷采用,在近年可谓越来越  相似文献   

12.
本刊[地方外宣]专栏创办5年来,得到了广大地方外宣干部的热情关怀和积极支持,也得到了各界的好评和鼓励。在1999年中国外文局第五届优秀书刊评比中,[地方外宣]专栏获得了优秀栏目奖。编辑部还对地方外宣干部的来稿做了评选,有70多篇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稿件获奖。为了更好地促进地方外宣事业的发展,更密切编辑部和地方外宣部门的联系,也为了在新世纪使我们的刊物办得更有特色,在中国外文局领导的支持下,本刊编辑部和中国报道杂志社将在2000年举办“中国报道杯”地方外宣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13.
应山西省委外宣办公室和大同、朔州市委市政府的邀请,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外国专家采访团于2001年10月10日—13日在山西大同市、朔州市进行参观采访。这是继去年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以下简称中国外文局)组织外国专家到我省晋中市进行成功采访后再次到山西进行参观采访的活动,也是年初确定的我省开展和加强地方外宣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报道》创刊47年来,通过通联工作始终与广大的外国读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把读者的意见和要求作为改进自己工作的动力和加强杂志针对性的关键因素。1996年,中国报道杂志社通联部门收到了来自50多个国家的1000余封读者来信。来信涉及订刊、购书、捐款、投稿、对刊物的反应等许多方面。本刊请该社从事通联工作的同志,将外国读者来信中对该刊文章和图片的反映以及建议的内容,摘要归纳整理,发表在这里,以供外宣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多语种传播一直是我国外宣媒体区别于对内传播媒体的重要特征。以对象国的语言传播新闻,有助于突破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壁垒,增强国际传播效果。为做好国际传播工作,外宣媒体中的多语种新闻人才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然而在当前的环境下,多语种新闻人才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现在,外宣媒体都各自建立了人数众多的多语种新闻人才团队,但是大量的外语人才,特别是小语种人才的主要工作仅是翻译稿件。而且,各外宣媒体重复劳动,翻译同一篇稿件并在各自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外宣期刊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外国读者。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即外国读者的口味是怎样的?相信不少人看过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所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也读过今天的美国人库恩写的《江泽民——他改变了中国》,我们试图从他们看中国的视角中,了解外国读者的需求。最终,我们发现那些曾被中国记者忽略的细节,那些不曾被中国记者提出的问题一一出现在他们的笔端。经了解,能经常有机会与中国记者同行,并不断亲自写稿的外国专家当属中国外文局各期刊社的专家为“最”。这些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专家,一次次走到中国百姓的生活中去,将自己看到的原汁原味的东西传递给那些对中国感兴趣的海外读者。中国外文局近几年来组织了数十次外国专家采访团,赴中国各地采访,他们采写的稿件的确有新的视角,字里行间透着对发展中的中国的一份新奇,他们又将这份新奇传达给了更多的海外读者。本刊推出这组选题,就是要使我们的外宣工作者通过“外国专家‘写’中国”了解:中外媒体人之间,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表述,同一个过程不同的角度,以此进一步探讨新时期外宣工作“三贴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外宣刊物作为中国传统媒介的对外传播途径,一直以来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刊物重要内容的图片,对刊物的信息质量和传播效果举足轻重。如何在新闻图片摄制与选取上不断创新思维方式与技术手段.呈现出更多的既符合西方受众的欣赏角度、价值观,又能公正、客观地体现中国国情的作品,提升外宣刊物在国际媒体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现今更加公开、透明的新闻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对外大传播》2009,(1):6-13
2008年12月16日,在即将迎来2009年新年之际,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王晨主任就改革开放30年来外宣事业的进步、2008年营造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2009年开展积极有效的外宣工作、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高和改善外宣工作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王晨主任的答问有助于我们了解新一年外宣工作的规划和要求,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有效地向世界说明和展示中国。  相似文献   

19.
中国茶道成为"中非"文化交流的桥梁纽带。近日,由埃塞俄比亚、加纳、肯尼亚、喀麦隆、津巴布韦、纳米比亚等15个非洲国家的24位资深传媒界官员组成的新闻采访团来浙江采云间茶业公司访茶问道。坦桑尼亚驻华宣传大使Charles、塞拉利昂总统外宣办公室高级秘书Lamina、加纳“每Et写真日报》社长Ayeboafoh、肯尼亚人民媒体集团副总编EricOduor等媒体人员一行,  相似文献   

20.
为呈现地方外宣亮点,加强对地方外宣的报道,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在2006年7月开办了《前沿访谈》栏目,读者反响热烈。本刊记者深入到地方外宣战线的“前沿阵地”,通过对省一级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挖掘出他们身上那些充满智慧的外宣理念和经验,精心采撷那些行走在路上的鲜活的故事,以期为我们的外宣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本栏目与中国网合办,采用平面媒体刊登与视频直播或录播的方式同步进行。栏目开办以来,河南、内蒙古、陕西、河北、广东、江西、西藏、湖北、新疆、重庆等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文章已相继在本栏目中刊载。感谢各地方的外宣干部关注这个栏目,请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外宣办主任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拨冗接受采访。在我们的努力和读者的支持下,愿本栏目越来越朝着大家预期的目标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