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可以随口叫出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的名字,甚至对那些差生我们也熟记在心,但却往往记不住那些成绩中等、表现中等的同学。一个学期过去了,老师甚至跟他们中的某个人没说过一句话。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给予了成绩优异较多的关注和指导,对差生也总是苦口婆心地劝诫,而那些中等生就像是被人遗忘的角落,因为他们是让老师放心的一个群体。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也能按时按量地完成,平时也还遵守学校各项制度。正因为这样。教师往往很少关注他们。而把精力放到成绩优异和表现差的学生身上,忽略了中等生对爱和关注的渴求。我曾无意间听到过一个学生这么说:我有时真的宁愿做一个调皮的差生,这样我就能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是啊,其实他们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哪怕只是一个关切的目光,半句暖心的话语。  相似文献   

2.
孔维斌 《上海教育》2008,(21):63-63
在我们的学校里,在每一个班级里,总会有这样一个学生群体:他们表现一般,成绩中等,且大多默默无闻,毫不起眼,就连与他们长期相处的班主任,也讲不出他们的特点来,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间层次的学生。他们既不会因为成绩突出而被老师看重,也不会由于成绩太差而被老师、家长批评;既不会因为能力强、长处多而受到师生的赞赏,  相似文献   

3.
从小,我就一直是被老师遗忘的差生。我从不敢奢求老师有一天会突然把我记起,也不敢奢求自己明天的命运会是阳光灿烂,我只希望自己能有一个真心的朋友。可是,为什么,为什么老师连这也要阻止我?“你们不要天天和那些差生去鬼混,他们会把你们带坏。”“你们不要理会那些差生,他们会影响你们的学习……”渐渐地,所有人都远离了我。虽然我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差生,但是我并不是一个没有优点的人。老师,您为什么要瞧不起我,甚至对我冷嘲热讽?您知道吗,正因为你的这种态度,让我这个本来就自卑的“差生”,又披上了一件孤独的纱衣。我真心地希望,那些只…  相似文献   

4.
小学的时候,我是差生。班主任是位中年妇女,爱看成绩优异或矫揉造作、喜出风头的学生,把他们安排在前几排位子上,而我们这些默默无闻的“差生”毫无疑问被排在后面──尽管我们长得并不高,视线常被前面的同学挡住。上课时,老师的视线总停留在这些“优等生”身上,向他们投以满意的微笑,却从不会把目光“转移”到后面几排来。我坐在最后一排,每次当老师快走近我,我的心跳得厉害时,老师总是习惯地180度转弯,很自然地回到讲台前。后面几排既是“差生”的地盘,也就没有人会奢望坐到前面去,我也是。我是近视眼(但因为种种原因不能…  相似文献   

5.
“差生转化”往往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口头禅 ,而“转化优生”却使人大惑不解。本文提及的“优生”是专指那些学习成绩好而在思想品德、素质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某些缺点的在校学生。因为这些“优生”的学习成绩好 ,他们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拥戴、亲友的褒奖……然而 ,正因为这些“优生”的成绩好 ,而老师又忽视了对他们的转化工作 ,致使一些“优生”的弱点发展成了缺点。教训是沉痛的 ,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惕。笔者认为 ,“优生”———也有待于转化。具体讲 ,应做好以下“优生”的转化工作 :一、以情动人 ,转化冷漠自私的“优生…  相似文献   

6.
刀锋在线     
差生,你的名字不叫“放弃”!我现在真的好悲伤!在期末考试中我竟有两科没有及格,老师在公布成绩时,当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我,使我羞愧难当,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父母对我的期望很高,我不敢向他们透露这样差的成绩。刀锋,难道差生就这样被人歧视吗?难道差生就不能扬眉吐气吗?北京晓华晓华同学:当一个人成功的时候,人们只看到了他获得成功时的荣耀和喜悦,而从没有注意他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同理,当一个人因一时失败而痛苦不堪时,从没有想到那些大把的时光都用在了何处!差生,你的名字不叫“放弃”,而叫“继续努力”!刀锋其实,我不孤傲,我…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实践中,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往往把学习有困难、成绩落后的学生作为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疏导的主要对象,帮助他们战胜困难,树立信心,走出困境,而对那些平时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总以为他们觉悟高,表现好,能自己管理自己,平时是关心学习、交代工作多,很少与之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和深层次的沟通,很少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及其心理波动,显得过于放心,甚至有些放任。其实,这部分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实际上也存在着很多心理上的问题和困惑,同样需要老师去全面地关心和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在成才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健。  相似文献   

8.
纸条一差生通常是指成绩不好的学生,我就是这样一个女生。尽管我并没有受到老师和父母太多的直接批评,可是我心里还是不太舒服,因为在他们的眼里我是一个差生,一个不受重视没有什么希望的学生。虽然说我是差生我怕谁,但毕竟……我该怎么办?——难受的芳芳亲爱的小芳芳,你好!看到你现在因为成绩不佳的原因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而感到难过,我反而为你感到高兴。首先是因为你很有上进心,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个老师、同学眼中的好学生,这很好;其次是因为现在的你已经积累了一大笔财富呢!我想你一定还没有意识到这笔财富是什么吧?那就是你的抗挫折能…  相似文献   

9.
由于中差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差生更差.而不容忽视的是:优生毕竞是少数,中差生却是学生群体中占压倒多数的芸芸众生.由此看来,老师如何对待中差生问题,中差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老师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0.
王赟 《甘肃教育》2008,(10):43-43
在十余年的山区一线英语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情感因素是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英语学习中,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学习上有成就感,老师的赞扬、同学的羡慕会使他们快马加鞭地奋力学习。那些成绩差的同学,家长不满意,老师不高兴,同学也言词戏弄,时间一长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抵触情绪越来越严重。而这种消极情绪反过来更制约了学生本身潜能的发挥,以至于形成恶性循环,出现日益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正在成长发育中的中学生,心理尚不成熟,感情也十分脆弱,如果教师能给予学生一定的关怀、爱护和尊敬,使他们柔弱的心理得到爱的滋润,学生怎能不以出色的表现、优异的成绩回报呢?  相似文献   

11.
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差生,看到差生的长处,要理解他们的心理,满腔热情地去关怀他们。不少差生虽然学习成绩差,但是他们头脑聪颖,思维敏捷,在某些方面(如组织、社交等)的能力往往是很强的。而这些同学因为学习不好,平时听到的多是老师、家长的批评、指责,同学的讥讽。他们精神上有一种压抑感,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通常的教学实践和学生思想教育中,最吸引老师眼球的是优等生和差生。而很多优秀教师在培养优等生中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在转化后进生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因此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框框,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惟有中等生,因为表现平平,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挨不着老师的批评;既没有人佩服,也没人歧视,他们总觉得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无足轻重,可有可无。这种存在决定了他们的意识:几乎对所有的班集体活动都不冷不热,行为从众,缺乏主见,缺乏学习、活动的热情,没有与人竞争的勇气和兴趣。反正老师注意不到自己,他们既不做榜样,也不会落伍,很难引起老师的关注。本文就如何关注和培养中等生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受伤的女孩     
亚兰 《初中生》2008,(1):108-109
我是班上的劳动委员和纪律委员,同学们都说我成绩好,老师也很喜欢我,但我的成绩只是中等而已。我们班的班长虽说成绩很好,工作能力却不如我,所以班主任老师把班上的事大都交给我来做,班上的事也是我管得最多。就因为这样,引起了班上一些同学的嫉妒,他们在背后指指点点,有些男同学说我比班长还大,相当于一个副班主任老师。有好多次我受不了他们的指指点点,一个人躲起来哭。哎,我还只是一个初一的学生,根本受不了这些。  相似文献   

14.
上语文课,老师总叫在他心目中朗读能力好的同学朗读课文,成绩差的同学渴望能朗读一篇,哪怕一小段而不可得。语文课是这样,数学课也是这样……几乎各科老师都宠爱好的学生。我们对此很反感。老师,你们为什么要偏心呢?也许你们认为,成绩好能力强的同学回答问题快,完善,可以节省时间。但你们想过没有,这样做有利于全班同学的提高吗?那些不被你们重视的同学,因为得不到回答问题的机会,他们的懒惰之心便悄悄地萌生,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消极心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奋斗在一线的老师,每当我们接触到一个新班级时,一定不能光凭学生以前的成绩优劣就早早地下定论。新换了老师,大部分学生都会表现得比以前好,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把每个学生都看作好学生,这样也许是一件很不错的事。那些原来表现不太好的学生,他们是多么希望老师不要发现他们以前的“劣迹”呀。索性我们就假装认为他们都是好学生,因为每一个学生内心都渴望被人认可,当他们发觉自己也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的时候,他会努力得让你心疼,他的潜力也会无 法估量。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菁灵姐姐:您好!我是一个差生,我觉得在这个班上一点快乐也没有,因为老师非常歧视我。学习成绩好的同学问他问题,他总是热情地解答,而我问他问题时,他显得很不耐烦。在我们班,参加活动也没有差生的份。难道我们就不是班上的成员吗?这样公平吗?小雨沙沙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课堂上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上课时积极发言、顺利完成任务的同学却是那些早就被我们的语数老师定义过的"差生""双差生",他们在电脑上面表现出一种特有的天赋。六(二)班的张强同学,我在  相似文献   

18.
我们有时听到一些教师或家长这样训斥学生:“你怎么又打架了?”“你是班上最差的学生。”那些“差生”终日挨批,也就满不在乎。而我们又惊奇地发现,当我们师范生刚走进有的小学时,那些“差生”却又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拉着你的手,唠叨个不停。这是因为他们平时一直被反面评价,自我实现的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和教师、家长间形成了隔阂,他们把实习老师当作了难得的朋友。如果我们一改评价的方式,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变反面评价为鼓励性的正面评价,往往起到立竿见影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一个班主任,每天面对着五十张鲜活的脸孔,我的感触非常深刻.由于个体差异和成长环境的不同,有的学生成为老师、家长心目中的"优生",有的学生却成为老师、家长心目中的"差生".在我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深深地感到大多数人们所谓的优生通常是指那些学习勤奋、考试成绩突出的学生,他们因为成绩优异往往被"一叶障目"、以偏概全,他们身上存在着诸多不健全的心理问题被家长和教师忽略了.  相似文献   

20.
在中、小学校园里确实也存在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同学很难得到老师和同学应有的关注,甚至常常受到歧视。据笔者了解,弱势群体的同学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成绩弱势在校园中,总有一些成绩不好的同学,长期的低分使老师和同学对他们失去信心,老师很少在课堂上提问他们,关注他们,同学也不喜欢同他们来往,甚至家长也让子女不要同他们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