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有效的学习情感的调动,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设情境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但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有的放矢 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本节课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不能为了学生的兴趣,漫无目的地创设情境,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中,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是教学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为整节课的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它对激发学生的情感、意志、动机、兴趣等都有直接的影响,它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解决问题,而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因此,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应注重创设一种能触及学生情感和意志领域的情境,并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到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问题情境与学生心理情境的共鸣和最佳融合。本文就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做一些探讨。一、借助…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中,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是教学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为整节课的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它对激发学生的情感、意志、动机、兴趣等都有直接的影响,它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解决问题,而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因此,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应注重创设一种能触及学生情感和意志领域的情境,并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到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问题情境与学生心理情境的共鸣和最佳融合。本文就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语文作为“基础之基础”,其教学过程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是连续递进、逐步升级的。现代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小学生天性好玩,若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非但不会进入灵活的思维状态,就连最基本的跟学过程也是难以收效的。而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低龄学生产生兴趣,开启智慧之门,逐步养成灵活思维习惯的良好方法之一。笔者在  相似文献   

5.
要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变苦学为乐学 ,就必须对原有的从“认识”一个“维度”所建立的教学方法体系加以改革 ,围绕教学环节的衔接、转折、延伸 ,去设计有利于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协调发展 ,并发挥其共同效应的教学结构 ,以提高教学效率。一、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动机在教学中 ,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情境 ,以激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学习动机。在数学教学中 ,我常采用以下一些方法。1.在教学的开始阶段采取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来吸引学生入境。如 ,在讲“相似三角形”时 ,可以对学生说 :“…  相似文献   

6.
创设一情境,就是创设一种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形象具体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唤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情境。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唤起学生自觉的学习,是激发思维,开发智力和培养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教学的任务应是创设问题,教学的艺术就是解决问题的艺术。教师应该根据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把设疑作为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把课堂教学组织成:设疑一质疑一释疑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将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教学活动。情境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倾注真情,渲染温暖和谐、充满自信、无拘无束的情境,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良好的情感氛围,让语文课堂变得灵动,开阔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营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创设情境,优化语文教学. 一、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优化语文教学 精心设计科学、合适的启发性问题,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因为遇到了问题需要解决而引起的,学生对遇到的问题有兴趣,才会产生要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要求,才会引起他们的积极思维.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内在因素,并根据儿童"好奇"、"好学"的心理特征,去精心创设一个个带有诱惑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面临问题",在问题的唤起下,激发求知情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相似文献   

9.
张进平 《成才之路》2010,(25):24-24
一、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创新意识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即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何波 《华章》2007,(Z1)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运用,实质上是把启发式原则具体化和形象化。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驾驭教材,掌握教材的内部结构,了解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要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依据,要估计学生“想”的可能情况,考虑、引导学生“想”的方向,提高学生“想”的质量。所设计的问题,使学生既没有感到高不可攀,又有一定的难度、深度和跨度,触及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跳起来摘到果子”,又不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并且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如何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呢?  相似文献   

11.
当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是被看作考试拿分的工具时,教师不可能有更多精力去关注和研究情境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在思想政治课“三位一体”的教学任务重新被强调,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将推进其实质性进展的时候,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意义就逐渐显示出来了。要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之爱学、会学、学会,情感教学法正是达到这个目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一、情感教学法的意义及作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感因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首先,情感教学的情境性特点,能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是学习自觉的最初动因。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常常直接源于他们对这一学科的情感,而情感又是在一定的情境和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教学中声情并茂的讲授、生动简练的图表、平等融洽的对话、富有社会生活体验的走访调查,这些情境的创设,都会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从而启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促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处于兴奋状态,促成他们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情感的两极性特征,有助于引导学生明是非、辨美丑,提高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梅 《宁夏教育》2002,(3):45-45
求异思维能够充分发挥人的想像力 ,有利于创新。在生物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指导学生探索创新的思维方法。1.创设问题情境 ,诱发求异思维兴趣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 ,适时地提出学生熟知但又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样就能创设直观而富有趣味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 ,使之进入特定的学习状态。如讲到蛙捕食这一问题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质疑 ,提出 :“蛙吞食小土块吗?”、“蛙吃不吃死蝗虫?”等问题 ,既引发了他们极强的求异思…  相似文献   

13.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提高,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努力创设导课情境、便于学生理解的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的情境、利于学生创新学习的情境、适合学生训练的情境。  相似文献   

14.
情境,即在创作与审美过程中,客观案物与主观情感的高度统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培养创新意识,提高思维品质和审美素养。本文从笔者的实践教学经验出发,就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有效地创设情境加以浅显地阐释。  相似文献   

15.
“情境”教学不是目的而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手段,通过“情境”教学的师生扮演角色,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贴近师生情感交流,加强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完整的人格教育。创设良好的教学场境,可使学生耳目一新、兴趣倍增。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的情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要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一、根据地理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内容要适当,时机要适时,数目要适量,引导要及时。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一切学习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适当的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课堂中必要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愉悦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七年级上册《行道树》,我是这样教学的。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与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与创新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良好的情境能够充分凋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及时感知、领悟、内化、升华.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提高课堂效率.究竟如何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呢?我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鲁克说:“创造能力是每个正常儿童所固有的,需要的只是把它揭示出来,并加以发展”。随着科学的发展,未来在呼唤创新教育。那么怎样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的强烈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就没有创新。而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而且能发展学生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