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中文教学是我国语言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其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培养大量具有专业中文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中文教学中,过分重视学分、成绩的现象极为普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大多忽视了对于语情感悟的引导,以及教学情境的进一步优化,这是必须及时得到改革与完善,否则将严重影响国内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提高朗诵教学的质量,教师的导和促是关键。教师不仅要善于营造教学情境。更要丰厚学生的情感积淀,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心通其情,意会其理,读出美感,读出感悟,读出意境。  相似文献   

3.
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一笔,该文从初中古诗词教学出发,明确了中学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实例,提出了诵读感悟,走进作者的豪情壮志;挖掘文本,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创设情境,同感国事凋零的悲怆之情;链接生活,体会家国的息息相关等四点具体策略,期望能对教学实践起到指导作用,真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运用非常重要,通过多种策略努力创设中职语文教学情境,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对于激发学生去探究文学艺术的最高领域,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艺术的美、艺术的真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7,(4)
古诗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明心益智,提升自身文化素养。虽然有些初中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较强,但还不是十分透彻,本文将针对情感启发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论述,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去感悟古诗中所蕴含的情与美,陶冶情操,激发灵感。  相似文献   

6.
情境教学是随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学的,它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在景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教学中一但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文思 《知识窗》2013,(3):49-49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深感创设契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语文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机智,为学生创设各种教学契机,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一、寻找创设情境的契机 1.从经验中感悟 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都是独特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成长经历中寻找与课文情境相融合的契机,使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中获得感悟,从而促进认知或情感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谢志恒 《内江科技》2009,30(3):200-200
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因新课改发生了变化。情感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变得日益重要。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总的来说有三方面:教材“内蕴”的情,教师“体验”的情,学生“潜伏”的情。本文拟从这三方面展开论述,略谈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教学。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深感创设契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语文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机智,为学生创设各种教学契机,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一、寻找创设情境的契机1.从经验中感悟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都是独特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成长经历中寻找与课文情境相融合的契机,使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中获得感悟,从而促进认知或情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意会.因而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才能实现,也才能体验到语言文字包含的情感.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文章不是无情物.一语道出了语文本身就是情感意念智慧的产物和表现.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动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文理情思意境的美的教育和作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文本,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去品味作者的情味和旨趣.  相似文献   

11.
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同时也是培养小学生美好情感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恰当运用情感因素: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行之于情,亲身实践;晓之以理,以理激情。  相似文献   

12.
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同时也是培养小学生美好情感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恰当运用情感因素: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行之于情,亲身实践;晓之以理,以理激情.  相似文献   

13.
陈媛媛 《科教文汇》2009,(26):123-123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标的,它以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形式——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不足,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发展语言,突破教学难点,有效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并在合作探究中解决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大语文”建设背景下,跨学科综合性课程突破传统语文学科壁垒,对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巴地汉阙蕴含着巴蜀本地历史文化意义,该文以巴地汉阙文化为载体探索跨学科综合性教学策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创建真实情境,打破学科壁垒,使巴地汉阙文化融入日常语文教学,并将语文学科知识与当地特色、生活情境以及其他学科知识融合发展,帮助学生在多元情境中高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张国 《科教文汇》2010,(26):79-79,83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离开了感悟,学生对外部知识、信息就不能很好地吸收、消化,就谈不上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次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要重视感悟,在感悟中来检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在感悟中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延伸,在感悟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以绝对优势被广大教师所共认。它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运用必要的教学手段,把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统一于所创设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学会独立探讨问题的本领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菁 《科教文汇》2010,(23):85-86
情境教育是中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语文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创立的一种教育模式。通过带入情境、优化情境、凭借情境、拓宽情境四个步骤来实现教学目的。同时,美感性原则的提出为中职语文教学设置了整体的教育氛围,这也是情境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性原则。在中职语文教育中,由于教育对象对知识的认知性和主动接受性要略低于普通中学生,这就给非专业课的语文教学设置了很大的障碍。因此急需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来"救活"中职语文,本文试从情境教育入手浅谈中职语文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8.
古诗词是语文课本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中华美德的语言载体,是语言艺术高度锤炼的结晶,教学中使学生感知诗词的诗韵美,想象诗词的意境美,体会诗词的情境美,感悟诗词的主旨,升华为品行的导向。  相似文献   

19.
王丽芬 《科教文汇》2008,(24):108-108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学生对文本艺术的再创造活动。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都纷纷呼吁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因此,“多读”已是全体语文老师的共识。语文真是读出来的。如果不充分认识这一点,不心悦诚服地认同这一点,语文教学改革就不可真正解放思想,寻求突破。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妙不可言的,熟读才能深思。我想:这是语文教学的本色。  相似文献   

20.
吴利娜 《内江科技》2010,31(12):197-197
教学情境是一种师生互动、情境交融的氛围,有了氛围,才有教与学的深度与广度。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课堂的语文情境包容纵多,教师应立足于现代化与素质教育,遵循感知规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艺术地再现教学内容,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