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妍 《林区教学》2008,(2):101-102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它独特的造型、写意、表趣等审美形态,使得中国画艺术更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中国画在意境和神韵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它的用笔、配诗都有着严格的界定。而如何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是摆在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沉重课题,只有教会学生理解中国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意境及品行,才能使中国画教学日益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2.
禅宗的审美意境是中国画意境追求的三大来源之一.禅宗兴起以前,中国画主要受儒家和道家的审美意境的影响.受儒家影响的中国画带有社会性、伦理性、政治性的特点;而道家传统中的中国画则追求纯自然主义的审美意境.禅宗得以广泛传播后,中国画的审美意境呈现出了哲理化、深沉化、个性化、情感化等特点,形成一种纯粹的审美意境.禅宗的兴起,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画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对中国画的审美意境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考察禅宗对中国画意境的影响,可以影射出当今中国画面临西方画强烈冲击的困境之出路.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画教学中要深刻认识并突出传统中国书法对中国画的重要性,音乐对中国画的重要性,诗词对中国画的重要性。中国画与“诗、书、乐”是有机的相互融合的整体,中国画教学中渗透“诗、书、乐”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0,(67):155-156
美术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教育科目之一,中国画作为诗、画融为一体的传统画,不仅蕴含了中华民族的内涵和修养,而且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趣味是其在千百年传承不断的主要原因。中国画是初中美术教学的主要教材内容之一,文章主要通过中国画的教学必要性分析和其在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材的重要性分析来对中国画在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材中的内容设计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优化人教版初中美术教学内容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有数千年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国,中国画与中国诗是这辉煌的传统文化中的两颗璀璨明珠。虽然诗和画分属艺术和文学,画是静止的,是具象的视觉艺术,而诗则不是具象的,是流动的、靠语言文字表达的听觉艺术,但在一定条件下却又各自异化。这就是说,绘画可以突破静止状态,在时空上延伸,而诗的语言却又可产生逼真的可视、可触的感觉,从而达到异体同化,就象苏轼赞誉王维的“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中国诗和中国画的博大精深,不是三言两语便能触及的,这里仅是粗浅的概括中国画和中国诗的联系。先是以诗配画。曹植的《洛神赋》…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的变革究竞有没有底线?这条底线是什么?注重在绘画中经营诗的意象,笔墨技法营造意蕴相因相成不可分割,这是决定着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本质区别。中国画的审美价值体系以及技法体系也在极大程度上与其诗意化特征相关联。这应当是中国画的底线。因此,在美术学院、系的国画教学中,应该重视古典诗词和古代文论的教学,设置相关的课程。  相似文献   

7.
孟豫宁 《宁夏教育》2012,(11):38-38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别致的审美趣味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世人瞩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和骄傲,深受大众喜爱。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诗、书、印对于中国画至关重要,它是中国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拓展中国画意境及构图之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9.
在绘画作品中经营诗的意象,是中国画的共同特征和普适审美标准,也是中国特有的民族艺术形式,这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的。画与诗的结合扩大了绘画的艺术感染力与表现力,使中国画的思想情感、寓意更加豁达、深远,艺术趣味、艺术境界更上一层楼。但正因为在我们的文化语境下这一命题的普适性及其“理所当然”的地位,反而使中国画教师和学生对之熟视无睹。而且,凡论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论,也多是从诗中有画的角度论诗者居多,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题画诗,可以说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种极其特殊的美学现象.题画诗是绘画章法的一部分,它通过书法表现到绘画中,使诗、书、画三者巧妙结合,构成了中国画的艺术特色,使人在读诗看画、看画赏诗之中享受艺术美.而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揭傒斯则是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位题画诗作家,他的题画诗意义深远,所表现的“幽人高卧”的山水意境、咏物咏怀的人生理想和诗画融合的审美追求堪称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是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土壤而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因此积极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审视中国画,并且探析其审美视角,是从根源上认识中国画的最佳途径。文章积极从这个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画学和哲学之间的关系,总结和归纳了中国传统哲学视角下中国画的审美原则,提出了中国画学的继承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诗与画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表达,也是艺术家抒情写意的产物。“题画诗”是贯通于诗画之间的一种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它将原本独立的文字(诗)和形象(画)关联起来,以诗画一体的形式共同传递出中国画所独有的审美意境。本文以“苏轼的题画诗”为探究对象,从其内容、意涵等方面,进一步展现苏轼的文学才情与审美追求。以期从苏轼的题画诗中,深切...  相似文献   

13.
林伟 《青海教育》2008,(7):62-63
中国画是东方最古老的绘画艺术,从古至今不断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之一。笔墨一词,是中国画表现技法之统称,又具体为中国画工具材料之所指,泛指中国画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笔墨蕴涵中国画的审美特质,对笔墨可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14.
金花 《时代教育》2009,(8):32-32
笔墨作为中国画的主要形式语言,其在画面中所体现的诗情即意境,是作为评价一幅中国画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本文从笔墨的运用讲究,述志言情诗,诗文化审美理念和符号意义及笔墨神韵和意象等方面作手分析笔墨的诗情.  相似文献   

15.
王忠 《襄樊学院学报》2006,27(1):114-118
中国画笔墨是中国画区别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写意性正是中国画笔墨语言形式的本质内容。中国画笔墨不仅是一种工具材料属性和使用方法规则,而且是重要的绘画语言形式和鉴赏标准,这种多重属性特征无不以写意性融贯其中,传达着中国画特有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这个艺术特点,是经过较长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绘画作品,主要靠艺术形象和艺术形式来传达美的信息。一幅画,当画完后,加上款、印,增加作品的美感,可以说是锦上添花。既可以增强绘画的意味,也增强形式的美感。 法国艺术理论家丹纳说:“特殊的地域和特殊的社会历史能养成特殊的审美趣味。”题款和印章在中国画里的使用,并占有特殊的位置,这也是中华民族长期的审美趣味约定俗成的结果。中国画由于特殊的艺术情趣和特殊的风格的原故,在画上题款盖印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当一幅作品完成后题词、盖章,以完善章法构图,丰富画面主题思想,增强其美感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绘画风格也随着各个朝代的发展而演变。元明时期的文人画借助丰富的题材来表达审美理想,追求诗画相融的意兴和境界,追求与文学趣味一致的笔墨趣味,诗、书、画、印的结合蔚然成风。元明时期的丈人画把写意中国画推向了成热时期。  相似文献   

18.
小议题画诗     
诗和画,都是通过艺术加工,把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以感染于人的文艺创作。众所周知,中国画十分重视“情景交融”,表达深远而富有诗意的意境。宋人说:“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声画”,这就清楚地说明了诗和画是密切联系着的。苏东坡也曾评王维的诗、画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即道出了中国画与诗的结合,注重诗意表达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线在中国画中有独特的意义,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线是构成中国画的主要形式语言。在中国画中,线不仅仅是一种绘画的形式语言,还体现着中华民族和整个东方人的传统文化和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是普通高师美术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其目的是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美学思想、艺术规律认识的同时掌握基本笔墨技法,推进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而目前的中国画教学则是以西方写实主义的素描造型的教学模式为主,造成了人们崇尚西方文化的社会氛围和艺术审美标准,对于中国画专业学生影响的不仅是技巧,更是对文化的认同和传承的信心。中国画传统的师徒传承制和画院,在中国古代绘画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中国画作为国粹的文化载体在当前的高师教学中面临窘境,研究传统的中国画教学是对现代的中国画教学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