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记叙文,除了记叙简单的事情,也会涉及到记叙比较复杂的事情。所谓比较复杂的事情,一般是指事件本身情节比较曲折,头绪比较繁多,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变换比较频繁等。那么,该如何记比较复杂的事情呢?我们可以采取下列方法:首先要从错综复杂的事件中理出记叙的线索。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我们知道在写散文时要注意“形散而意不散”,一根红线贯穿始终,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道理。有了要素条件就要分析,理出一条中心线来,这中心线就是线索,用线索将内容串起来:就像小时候将山楂用线串连一样。在串山楂时,你就不能将无关的蚕…  相似文献   

2.
线索是记叙文中贯穿全文的脉络,是记叙文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记叙文在组织材料时,无论运用哪一种记叙方式,都必须将材料构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整体。阅读记叙文,要注意找出文章的线索,并沿着这条线索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进而理解全篇的思想内容。记叙文的线索比较复杂,有的文章是以事物为线索,如《小麻雀》一文,以小麻雀为线索;有的以人物为线索,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我”,不仅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有的以事件为线索,如《分马》,全文自始至终以“分马”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写得有条不紊,…  相似文献   

3.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手法,以记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在比较复杂的记叙文中,通常把描写、议论、抒情结合记叙运用,构成一种复杂的综合表达方式。 1、记叙记叙必须把握四个要点:①“要素”清楚;②条理分明;③详略得当;④过渡照应。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常常涉及到复杂的人物关系,曲折多变的事件情节,以及时间、空间频繁的推移,要把众多的材料组织得有条理,就必须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记叙中,可  相似文献   

4.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是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所谓“神不散”,主要是指散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学习散文,要通过文章中“散”的材料,分析作者的用意、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这就要抓住散文的“神”。理出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的线索有的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为线索;有的以人物形象的某一特征为线索,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叙事线索;有的以人物的行踪为线索,如《桃花源记》;有的则以某一事物或景色为线索,如《记一辆纺车》、《听潮》。  相似文献   

5.
线索之我见     
人教社编辑出版的高一册语文,把“贯穿全文联缀人物和事件的‘序’”称作“线索”。这虽然反映了线索的本质特征,但字眼“序”很有混同于“顺序”之嫌。在谈“一篇文章应以什么为线索”时,教材说:“这是由文章的中心思想决定的。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例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以下简称《为》文——笔者注),就是以‘寻找和运送特效药’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可以是感情,如《记念刘和珍君》就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为贯穿全文的线索的;它还可以是某  相似文献   

6.
《驿路梨花》是全国统编教材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所选的一篇记序文。这篇文章以山间草屋为线索,围绕作品中“我们”的活动记了一些人和事。由于人物和事件不单一,事件发生的时间也不一致,有“我们”眼前发生的,也有过去发生的,对文章的中心事件和记叙顺序的分析还得颇费思考。课本及配套教参书对此的提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单元提示本单元要求“学习把握记叙文的要点”,“体会完整恰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简言之,即要求能把握“要点”,体会“方法”。要深入理解并实施这一要求。把握“要点”。要训练学生通过讲读或自读,理清文章的记叙线索,把握事件梗概,能找出文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老山界》,便要能把握得住全文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大山的事迹。人,是红军  相似文献   

8.
写一篇记叙文,总得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否则会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突出中心,需要确定明确的、贯穿全篇始终的线索.线索是记叙文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它是作者纵横驰骋的思路,是把表达中心的各个事件联结成一个整体的联系线.记叙文中的线索,有随着时间推移而发展的时间线索,如《老山界》.也可以事件或物品为线索,如《草地晚餐》是按"晚餐"中心事件为线索的,而《红军鞋》则以一双  相似文献   

9.
线索是使作品的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是文章的纲,纲举则目张;线索,好象衣服的领子,契领则顺;有经验的教师在分析、讲解、评论记叙类文章时,通常先指导学生去寻找文章的线索。线索可以分为物线、事线、人线、情线,也可以是时线和地线。一、物线物线是指将具体的物品作为文章记叙和描述的线索。记物为主的记叙文或者以物喻人的文章常常以物线贯穿。龚自珍《病梅馆记》,以梅喻人,病梅象征  相似文献   

10.
明思路抓线索突出重点──《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谈陕西华县教研室梁关勤《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和本组读写重点训练项目“理清文章的条理”紧密联系。因此,指导学生掌握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抓住行文线”索,把握作者思路,培养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能...  相似文献   

11.
《正月十八吃元宵》——体会并掌握记叙文六要素的运用。《外滩变了》——学习对比手法。《老山界》——学习按时间顺序记事的组材方法。《截肢和输血》——学习记同一人物不同事件的连接法。《谁是最可爱的人》一学习记叙、  相似文献   

12.
大凡一篇记叙文,结构上都有一条明晰的线索。有的文章是以事为线索,如《夜走灵官峡》一文,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物为线索,如《小麻雀》一文,以小麻雀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景为线索,如《海滨仲夏夜》一文,以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彩和色彩的变化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一文,以“我”对小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线索,有的文章中又有明线、暗线之分。如《藤野先生》一文的明线是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相别、怀念,暗线则是鲁迅先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又如《…  相似文献   

13.
线索与顺序     
“要使复杂的记叙文有条理,需要把题材按一定的‘序’组织起来,这种贯穿全文联缀人物和事件的‘序’通常称为线索。”这是高中语文第一册(1990年人教社版)对线索下的定义。 分析这个定义内容,我们有这样的疑问:既然把贯穿全文联缀人物事件的“序”称为线索,那么,顺序不也就是线索丁吗?编者在“序”上加了引号,作了强调,似乎是说这个“序”有它特定的含义,那么究竟是什么呢? 的确,线索与顺序有共同之处,二者都贯穿了全文,联缀了人物和事件,但它们毕竟有着本质区别。作为概念,它们有着各自的本质内涵。所谓顺序,只是一种次序,对于写记叙文来说,是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必须考虑的哪些先写,哪些后写的一种次序。在记叙文中,顺序具体表现为时间进程的先后,空间转换的先后,感情变化的先后等等。就普遍性来说,世间的事情总是随  相似文献   

14.
记叙文在组织材料时,无论运用哪一种记叙方式,都必须将材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优秀的记叙文都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或者以时间的转移、空间的变换、思想感情的发展为记叙线索,或以具体的问题、物品贯穿全文。阅读时抓住了统领全篇的线索,就能对文章的结构条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此,把握记叙的线索也是记叙文阅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每篇文章都贯穿着一条作者组材的思路。而思路,一般指的是作者记叙人物或描述事件的线索,根据这条线索,把字、词、句和段组成紧密完整的结构。尽管文章的表现形式不同,有的鲜明豁达,有的隐含深晦,但总有一条主线贯穿全文。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思路,有利于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6.
郎红星 《江西教育》2003,(13):19-19
顺序记忆法这是依据文章写作顺序背诵课文的一种方法。文章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背诵《扁鹊见蔡桓公》可按时间顺序来记忆: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居五日……桓侯遂死。背诵《核舟记》可按空间顺序来记忆:整舟→船中→船头→船尾→船背。背诵《活板》可按逻辑顺序来记忆:活字板的发明→用法→功效。线索记忆法这是根据文章的写作线索背诵课文的一种方法。文章的写作线索有叙事线索、写景线索、抒情线索、说理线索等。背诵《桃花源记》可依据叙事线索来记忆。文章以渔人进出桃源…  相似文献   

17.
写文章总要有线索,文章的线索是指一种事物贯穿文章始终而成为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对文章的材料起到组织作用,就像一堆散乱的珍珠,需要一根丝线将它们串联起来后,才能变成光彩照人的珠宝项链。把握准叙述的线索,整个文章就能自然连续,浑然一体。物件线索法就是以一件有意义的实物为线索的记叙方法。如《琥珀》一文的作者就是以琥珀为线索的,想象了琥珀形成和发现的经过与它在科学上的价值。连细节也考虑到了:在炎热的夏天,太阳  相似文献   

18.
精彩导入 《西游记》是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取经”这条线索贯穿作品始终,将形形色色的人、神、妖乃至错综复杂的事件衔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让人想起一个词语——彩线串珠.就是说,这部小说的内容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而“取经”就是将珍珠串起来的一条彩线,最终成就了一串光彩夺目的珍珠项链.  相似文献   

19.
孔燕 《初中生辅导》2015,(33):11-15
精讲笔记: 一篇记叙文应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应该按怎样的次序来安排文中的材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记叙顺序. 常见的记叙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一、顺叙 顺叙就是按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叙述,是最常见、最基本的记叙顺序.要判断一篇文章是否采用了顺叙的记叙顺序,有两种方法:一看文章是否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二看文章是否以空间顺序来叙述.  相似文献   

20.
记叙要清     
记叙文,在历年来的高考作文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要写好记叙文,除了要做到语言生动、形象鲜活、情感真挚外,还得着重在记叙清晰上下点硬功夫。怎样才能做到记叙清晰呢?我以为,主要是须确立好“线索”,安排好“顺序”。这里所讲的线索,是事件发生、发展、变化、归宿的脉络,是统摄和连缀各个场面的纽带,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体现。唯有特定的线索,才能将组成事件来龙去脉的圆珠串连为一体,使事件的过程十分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