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韦达定理)在新课标中不作要求,这使得许多老师很不满意.首先是高中老师担心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脱节,得花时间补讲该定理.初中老师认为,虽然课本知识减少了,可是这些减少的知识在许多数学题目的运算中(特别是竞赛题)却是不可缺少的。不讲,对学生考试或参加竞赛是一个损失;讲吧,就要对课本中的教学课时做一个新的变化,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相似文献   

2.
高三复习要重视课本,用好课本是老生常谈,教师打开课本看看觉得没有什么好讲,学生打开课本看看觉得没有什么好做.怎样用课本?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一是对课本知识进行加工形成知识链条,即把分散在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刻理解;二是把课本中一些“不起眼”的例题和习题归纳、推广成定理、公式,形成知识模块,使某些问题获得简捷解法;三是把课本上处理问题的常规方法提炼成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平日的教学调研中,发现部分学生反映“课本上的定理我们不知道”,“这个定理老师没推导”,“我们不学课本”,“老师只发纸,只讲纸上的”,这张纸就是目前提倡的导学案,这反映了目前在使用导学案中存在严重脱离课本,不能科学使用“导学案”的现象.翻翻学生的课本是新的,翻翻有些导学案,通篇看不到引导学习课本的“导语”,  相似文献   

4.
课本是学生知识资源的依据,课本中的例题、习题是学生务必要掌握的.因考虑到教学的阶段性要求,课本中的例题一般或体现某个定理(公式)的应用,或体现某种解题(思想)方法,具有基础性和示范性,有利于学生模仿、操练.笔者以为,适时、适度地对课本例题(习题)进行拓展,值得提倡.通过拓展,建立联系,整合知识,提炼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学会借鉴,学会欣赏,激活其思维发散.本文就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二册(上)第六章“不等式”中的小结与复习中的参考例题来具体地谈谈如何拓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张玉蓉 《语文天地》2009,(11):58-59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汉语知识.一般编排在一个单元后面或附录中。学生掌握好汉语知识,对学习课文、练习作文以及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目前的汉语知识教学却存在着这样的误区:一是有些老师对汉语知识的实用性认识不够.认为“教”与“不教”一个样.因而碰到汉语知识.要么走马观花匆匆带过.要么熟视无睹只字不提:二是有些老师虽然认识到汉语知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中值定理是微分学中的基本定理,是导数应用的理论基础。在各种微积分教材中,中值定理都是重要的基本内容。但许多大学课本对中值定理的处理很不相同。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从费马定理出发,先讲罗尔定理,次讲拉格朗日定理,再讲柯西定理,最后讲罗必达法则或泰勒公式,另一种是从罗尔定理出发,先讲拉格朗日定理,次讲柯西定理,最后讲罗必达法则或泰勒公式。在各国中学微积分教材中,多数课本象我国现行通用教材高中数学第四册那样,只讲拉格朗日定理,不加证明,只利用几何图象直观地说明,不讲其它的中值定理。也有些中学教材,先讲罗尔定理,再讲拉格朗日定理,并给出证明。《六年制重点中学  相似文献   

7.
在平日的教学调研中,发现部分学生反映课本上的定理我们不知道,这个定理老师没推导,我们不学课本,老师只发纸,只讲纸上的,这张纸就是目前提倡的导学案,这反映了目前在使用导学案中存在严重脱离课本,不能科学使用导学案的  相似文献   

8.
2009年是江苏高考走进新课程后的又一成果检阅年,而新课程理念的最好注解就是教材.在教材中,对课本后的“问题与练习”这一栏目,许多老师只是就题讲题,轻轻带过,甚至不讲,造成学生对课本题的不重视,但他细分析这些试题,它们都是一些经典、实用、有指导作用的好题,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而且现在的高考命题者很注重对教材的研究,挖掘教材中相关知识的教育价值和功能,尤其对课本后的“问题与练习”更是反复推敲,改头换面,作为高考题.  相似文献   

9.
赵刊  秦雯  希忠 《理科爱好者》2003,(24):14-14
一、课前的以新带旧。所谓课前的以新带旧,就是在讲某一新知识之前组织学生复习旧知识.如在代数中,讲复数的几何表示法时,复习各象限的角的三角函数的性质和三角函数的周期性;讲二次三项式的讨论之前,系统地复习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等.又如针对立体几何课本与几何、代数、三角联系不密切的缺点,在讲第一章直线与平面时,要注意和平面几何中的定理加以比较,注意哪些平面几何中的定理在立体几何中成立,哪些定理不成立。  相似文献   

10.
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材”,并非只是课本,还包括《教学参考资料》,与课本配套。 课本当然是基本的教材,是教学的“底本”。但是对于课时多、工作忙的中学教师来说,教参也是很需要的。其实,不仅是中学老师,每一个智识者,对某一事物(包括某一文本)的理解、感知能力和相关的知识储备,总是有所不足的。因而编写教参,帮助老师理解、感知课文:提供一些必要的相关资料,以减少老师翻检之劳,确实是必要的。它可以成为老师们的共同朋友、助手以至于良师。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上好数学试卷讲评课,因为它不仅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水平,发现遗漏知识,及时查缺补漏.在探索中发现,许多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1)对讲评课的准备不充分,缺乏针对性.对容易题、学生已经掌握的问题滔滔不绝地讲,对难题、学生不会的问题却不敢去讲或不大涉及;(2)逐题讲评.  相似文献   

12.
课本中的定理是相关知识性质的直接体现,只有学好这些定理.才能灵活准确地运用定理解题.课本习题是学习这些定理最好的试金石,下面以北师大版教材《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中的随堂练习或习题为例解读该节中的定理.  相似文献   

13.
姚希霞 《河南教育》2009,(7):106-106
我在平时的调研听课中发现,绝大多数历史老师在上课板书时,不论什么样的内容,都喜欢用“一、二、三……”来对课本知识按子目顺序罗列。乍看上去,这种板书全面、系统、有条理,可细细想来毫无生机可言。日常教学中,教师用这样的板书尚且可看成一个人的习惯,但是在公开课、优质课赛讲甚至省级的优质课赛讲中,也有相当多的教师不讲究板书甚至根本没有板书,取而代之的是大量“不知所云的互动、游移离散的辩论、华丽包装的彩排、眼花缭乱的手段”(李惠军语)。这能否算是一种导向呢?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量的教学时间被老师不必要的过多分析、翻来覆去的提问浪费了。学生的笔记和作业又只能是起到复习和巩固课本知识作用的课本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已,并不利于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的进一步拓展(现在的课本在拓展方面有所改观,但与学生的心理需要仍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15.
董自江 《陕西教育》2005,(12):22-22
高三化学总复习主要是帮助考生对已掌握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同时将获得的知识转化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在全面中讲重点,在规范中讲策略。在强化中讲效率。一、以“本”为本,以“纲”为纲《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根据两纲要求,找到各个考点在课本中的“根”,并落实到位,做到以课本为本、以《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为纲,充分认识到“《大纲》是依据,课本是根本,资料是补充”,将课本、“两纲”作为高考复习的指挥棒。切不可舍本逐末,重教辅轻教材。复习过程中,不可盲目探测不确切的高考信息,把精力浪费在猜题上,不可大大超过课本而随意拓宽和加深知识范围。要切实做到重视课本而不完全依赖课本,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利用函数S-粗集(function singular rough sets),给出规律知识,f-生成规律知识,规律的f-生成与规律的f-生成发现的概念,提出规律不可分辨定理,规律发现定理和规律的f-发现原理.函数S-粗集是发现系统中未知规律的一个新的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中数学试验课本新增内容初探(续)人民教育出版社饶汉昌三、关于概率统计在我国现行高中数学课本里,仅有的12课时的概率知识,还被列为不作教学要求的选学内容,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欠.现在看看国外教材,已很难找到不讲概率统计的高中课本了.众所周知,几十年来的国...  相似文献   

18.
伟大历史人物可以适当讲反面事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版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是浙江省高二学生普遍选修的一门课.这本新教材老师们是初次使用.本人也第一次教这门课.备课组在教研活动时我提出讲伟大人物可以适当补充反面事例.理由是:对这些历史伟人.课本基本只写正面.不写反面(只有秦始皇例外.其他人物即使写到也是一笔带过).教师上课也只讲正面.不讲反面.这样反映的历史人物面貌是不全面的.充其量是片面的真实.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中学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人们只注重基础理论的教学,而忽视融进时事教育。典型的做法是: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只讲课本知识,不重视穿插时事教育。即使有些老师也讲思想品德教育与时事教育相结合,也只是在授课之  相似文献   

20.
许多学生在学习几何的过程中,对所学的几何定理和性质都知道.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却往往不知如何应用;老师讲时都清楚,课后练习和作业却无从下手。长此以往.学生对几何学习将严生厌烦、恐惧心理。究其原因,是对几何定理和性质的作用不很清楚,对几何各部分知识结构未形成清晰认识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