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强  吴云 《江苏高教》2007,(5):99-101
以生活世界为根基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对传统理想信念教育范式的突破和发展。首先表现在价值逻辑上是从“是-应当”转变为“应当-是”。在“应当到是”的逻辑过程中,这一转变需要-逻辑中介即道德信仰。道德信仰通过“价值还原”和“超越生成”机制,使大学生个体得以突破“主-客”、“个体-社会”和“真理-价值”的二元价值分裂,使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得以主体性生成。  相似文献   

2.
以生活世界为根基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对传统理想信念教育范式的突破和发展.首先表现在价值逻辑上是从"是-应当"转变为"应当-是".在"应当到是"的逻辑过程中,这一转变需要一逻辑中介即道德信仰.道德信仰通过"价值还原"和"超越生成"机制,使大学生个体得以突破"主-客"、"个体-社会"和"真理-价值"的二元价值分裂,使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得以主体性生成.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道德信仰的历史逻辑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并不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真理性价值的丧失,也不是大学生主体性价值需求的不足,而是作为真知的社会理想信念与大学生个体价值认同的矛盾分裂。在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法权地位的基础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实现社会理想信念与大学生个体价值认同的统一。在由特殊向一般、个体向社会转化的过程中道德信仰起着价值中介、基础的作用,具体表现为道德信仰的社会历史功能和理论逻辑功能及其统一。而这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又具有普遍性,并具有示范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理想和信念是道德信仰构成的两个方面,认知、情感、实践是道德信仰教育的逻辑起点。大学生的道德信仰教育要坚持科学理论灌输原则。底线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是道德信仰教育的基础,道德情感体验是大学生形成科学道德信仰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5.
道德信仰是人们对某种道德准则及价值依据的信服和尊崇。家庭、学校、社会道德信仰教育的缺位或失当是造成"90后"大学生道德信仰模糊或方向偏差的原因。集家庭、学校、社会之力,才能做好"90后"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境遇及方式探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想信念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中西方社会价值观念和实用性文化的挑战,面对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新时期大学生,我们应进一步深化对理想信念和理想信念教育的认识,依据“信仰”生成的规律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继续充实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努力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困境及其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困境,是理想信念的真理性与主体性价值需求的分裂,即作为真知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能被主体“信以为真”。现代市场经济内在特质和经济理性的过度膨胀,是现代社会信仰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解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二元因素分裂的困境,就是要揭示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的根源,揭示导致这两个因素分裂的深层次社会矛盾,实现道德信仰在道德人格上的超越本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困境,是理想信念的真理性与主体性价值需求的分裂,即作为真知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能被主体“信以为真”。现代市场经济内在特质和经济理性的过度膨胀,是现代社会信仰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解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二元因素分裂的困境,就是要揭示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的根源,揭示导致这两个因素分裂的深层次社会矛盾,实现道德信仰在道德人格上的超越本质。  相似文献   

9.
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上的"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在在实践中不断淬炼自我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格,以达到"知其善"与"行其善"的统一.王阳明的知行观强调"知行合一"复本体的明觉.这对当下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出现的"知而不行""行而不知""行而不久"问题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教育事业一直在蓬勃发展,但不容乐观的是现今大学生的道德信仰问题却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道德信仰核心价值缺失、道德规范失位、道德实践无力等主要方面,这些道德信仰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功利主义在大学生中泛滥.面对此种状况,立足于我们自身的文化本位,挖掘儒家传统伦理观所具有的丰富道德内涵,探索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的方案,将是合理而适当的路径.从分析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存在的问题入手,然后对儒家伦理观的内涵进行总结,结合其实践意义,指明其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启示,希望有助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方玲波  袁璐琳 《文教资料》2012,(34):151-153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接触事物的多样化带来了信仰的多元化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使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信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大学生道德教育进行多年,而除了在理论上的课程教育,美学教育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也应该进入历史舞台。本文将在论述美学教育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作用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影视作品等方面进行一些教学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2.
析信仰视域中的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汉语语境里,信仰视域中的道德有着双重意蕴:一是道德应该被信仰.这是由道德的本性、独特价值和社会作用使然.二是道德需要信仰的支持.道德既需要世界观信仰的支持以获得神圣的价值根基,又需要政治信仰、法律信仰等生活信仰的支持以获得适宜的生成背景.  相似文献   

13.
道德信仰是道德主体对于一定的道德规范体系和价值理想的极度推崇和信服。大学生树立道德信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大学生对道德的信奉虔诚度,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的道德选择,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人格,规范大学生的道德行为。高校在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对于道德信仰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致使高校部分大学生道德信仰缺失。高校如何构建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信仰,以弥补现有道德教育的不足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面对社会文化环境和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变化,我们要在教育载体建设上传承创新,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使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得以有效延续.  相似文献   

15.
信仰是道德的内在要求,道德信仰是实现道德实践性的精神动力机制,培育道德信仰是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实效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发挥高校德育在培育大学生道德信仰、提高道德教育实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三进”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命认同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命认同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个体生命的呼唤。厘清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理想信念和宗教信仰的区别,弄清"三进"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命认同之间的关系,认真分析"三进"工作,从人类认识发展规律来理解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度,从而达到从生命层面和终极层面上认同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7.
从价值论的角度解析大学生法律信仰的价值就是大学生即价值主体对法律的终极精神即价值客体的需要关系,其具体形态包括大学生法律信仰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大学生法律信仰的价值本质是法育的实践活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对法律信仰的认同不仅会促使大学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且能够唤醒大学生的爱国本能,有利于法治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8.
"狼来了"的道德故事蕴含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价值逻辑,这一价值逻辑是人们长期以来的道德信仰与道德核心的反映,是道德建设的基础。现代社会中,对"善恶有所报"信条的抛弃,有局限的认知水平是造成"狼来了"的道德故事逐渐失去道德教育效用的主要原因。再立道德信仰,提高认知水平是解决"狼来了"的道德故事失效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的维度来看,信仰作为道德生成的内在基础为个体道德提供精神支撑、价值尺度和恒久动力。从历史的维度来看,道德为获得神圣的价值根基往往自觉地趋向于信仰。从现实的维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信仰要切实发挥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导作用,不仅应为大众提供精神生活层面上的“终级关怀”,而且应提供社会制度层面上的“次级关怀”,更应提供物质生活层面上的“初级关怀”。由此,必须把理想教育和信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道德信仰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需要和大学树立科学信仰的基础,加强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依赖真理和人格力量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